RIG-I

RIG-I

RIG-I,即視黃酸(維甲酸)誘導基因蛋白I(RIG-I),是細胞內識別病毒異常mRNA(通常是含有5'三磷酸鹽的單鏈RNA)的一種受體,是DexD/H盒的RNA解旋酶家族的成員。RIG-I的C端是解旋域,可以結合人工合成的雙鏈RNA和病毒雙鏈RNA,並以ATP酶依賴的方式解開雙鏈RNA;N端是2個串聯的半胱天冬酶募集結構域(CARD)。[br/]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視黃酸誘導基因-I
  • 外文名:RIG-I
  • 性質:受體
  • 功能:識別病毒雙鏈RNA
  • 含義:視黃酸(維甲酸)誘導基因蛋白I
名稱,簡介,功能,

名稱

RIG-I又稱DDX58A,包含925個胺基酸殘基,屬於DExD/H家族,主要分布在胞質中。

簡介

在結構上,RNG-I主要包括N端兩個重複的caspase活化和募集結構域(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 CARD),位於中間的解螺旋酶結構和C端RNA結構域。RIG-I的N端CARD結構域即使在沒有病毒感染的條件下,過表達結構域也能夠促進細胞分泌I型干擾素(IFN)。因此,該結構域主要負責向下游傳遞信號。RIG-I的中間部分主要包含解螺旋酶結構域I-VI,該結構域為DExD/H家族保守結構域,其中解螺旋酶結構域I主要是Walker氏ATP結合結構域,該結構域對於RIG-I發揮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其突變會導致RIG-I信號轉導的阻滯。RIG-I的C端包含大約170個胺基酸殘基的RNA結合結構域,由於過表達該結構域會抑制病毒引起的干擾素基因的活化,因此,該結構域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發揮抑制功能的結構域,在沒有活化信號存在的時候,該結構域與CARD結構域相互作用,抑制RIG-I的活化。研究表明,RIG-I主要識別5’端帶有三磷酸基團的RNA(包括單鏈和雙鏈RNA)和短的雙鏈RNA。病毒感染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病毒感染機體後通過大量複製寄生於宿主。在宿主的免疫系統抗衡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各種方式麻痹宿主免疫系統,逃避免疫監視。除了Toll樣受體家族(TLRs)中表達在細胞表面和內體中的TLR3、7、8外,近期的研究表明,在天然免疫反應中能夠識別病毒RNA的模式識別受體還存在另一類受關注的PRRs,即維甲酸誘導基因I樣受體家族(RLRs),包括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黑色素瘤分化相關抗原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 MDA5)和遺傳學和生理學實驗室蛋白2(laboratory of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2, LGP2)。此外,RNA活化蛋白激酶(RN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KR)也能夠識別病毒RNA。
MDA5和RIG-I的C端CARD結構域有23%的同源性,中間位置的解螺旋酶結構域有35%的同源性。RIG-I和MDA5分別識別不同的病毒類型,MDA5主要識別普通的雙鏈RNA或者poly(I:C)。

功能

以保守基序Asp-Glu-Ala-Asp(DEAD)為特徵的DEAD盒蛋白是推定的RNA解旋酶,其涉及涉及RNA結合和RNA二級結構改變的許多細胞過程。RIG-I含有RNA解螺酶-DEAD盒基序和半胱天冬酶募集結構域(CARD)。RIG-I參與病毒雙鏈(ds)RNA識別和免疫應答的調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