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C上高能pp反應中超子反超子極化的測量》是依託山東大學,由徐慶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RHIC上高能pp反應中超子反超子極化的測量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徐慶華
- 依託單位:山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自1988年EMC實驗引發核子自旋危機以來,核子自旋結構就成為粒子物理熱門課題之一。美國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的RHIC上正在運行極化的高能質子-質子(pp)對撞,為研究核子的自旋結構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奇異海夸克的極化對核子自旋的貢獻就是目前人們研究的一個熱門課題。已有的單舉DIS實驗與HERMES半單舉DIS實驗給出的結果明顯不同,引起人們關注,利用其它過程對其進行測量就成為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理論唯象分析表明,pp反應中Lambda等超子反超子的縱向極化轉移可為奇異海夸克的極化提供重要信息。本項目利用RHIC-STAR合作組的實驗數據,在大橫動量區分析pp反應中Lambda超子及其反超子的縱向極化轉移,為核子內奇異海夸克的極化提供信息;同時也對pp反應中超子反超子的橫向極化轉移作出測量,為目前還沒有直接實驗測量的橫向極化分布函式transversity提供信息。
結題摘要
自1988年EMC實驗引發“核子自旋危機”以來,核子自旋結構就成為強相互作用物理研究的熱門課題之一。美國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的RHIC對撞機自2001年開始運行極化的高能質子-質子(pp)對撞,為研究核子的自旋結構提供了很好的機遇。海夸克的極化對核子自旋的貢獻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項目利用RHIC-STAR實驗組獲取的極化pp實驗數據,測量了大橫動量區Lambda超子及其反超子的縱向極化轉移,為核子內奇異海夸克的極化及強子化過程中的自旋轉移提供了重要信息,結果已在國際會議上報告並發表在SCI雜誌上;同時也對超子的橫向極化轉移進行了首次實驗測量,得到了Lambda及anti-Lambda超子橫向自旋轉移的初步結果。另外還通過測量pp反應中W玻色子的自旋不對稱,研究核子內輕味海夸克極化,完成STAR實驗組2011+2012年數據對W玻色子自旋不對稱的精確測量,結果發表在Phys. Rev. Lett上,首次顯示anti-u夸克是正向極化的。目前統計量更大的STAR實驗組2013年獲取數據的分析工作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