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識別技術(RFID封裝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通信技術術語)

RFID封裝技術一般指本詞條

射頻識別(RFID)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縮寫。

其原理為閱讀器與標籤之間進行非接觸式的數據通信,達到識別目標的目的。RFID 的套用非常廣泛,目前典型套用有動物晶片、汽車晶片防盜器、門禁管制、停車場管制、生產線自動化、物料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射頻識別
  • 外文名: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常用頻段:低頻、高頻、超高頻
  • 常見套用:門禁系統,食品安全溯源
  • 簡稱:RFID
  • 分類:有源、無源、半有源
概述,發展進程,工作原理,組成部分,分類,特點,優缺點,優勢,缺點,套用領域,發展趨勢,

概述

無線射頻識別即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對記錄媒體(電子標籤或射頻卡)進行讀寫,從而達到識別目標和數據交換的目的,其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信息技術之一。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通過無線電波不接觸快速信息交換和存儲技術,通過無線通信結合數據訪問技術,然後連線資料庫系統,加以實現非接觸式的雙向通信,從而達到了識別的目的,用於數據交換,串聯起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在識別系統中,通過電磁波實現電子標籤的讀寫與通信。根據通信距離,可分為近場和遠場,為此讀/寫設備和電子標籤之間的數據交換方式也對應地被分為負載調製和反向散射調製。

發展進程

1940-1950年:由於雷達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從而衍生出了RFID技術,1948年RFID的理論基礎誕生。
1950-1960年:人們開始對RFID技術進行探索,但是並沒有脫離實驗室研究。
1960-1970年:相關理論不斷發展,並且將這一系統在實際中開始運用。
1970-1980年:RFID技術不斷更新,產品研究逐步深入,對於RFID的測試開始進一步加速。並且實現了對相關係統得套用。
1980-1990年:RFID技術和相關產品被開發並且套用在市場中,並且出現了多種領域的運用。
1990-2000年:人們開始對RFID的標準化問題給予重視,並且在生活的多個領域可以見到RFID系統的身影。
2000年後:人們普遍認識到標準化問題的重要意義,RFID產品的種類進一步豐富發展,無論是有源、無源還是半有源電子標籤都開始發展起來,相關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套用領域逐漸增加。
時至今日,RFID的技術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人們研發單晶片電子標籤、多電子標籤識讀、無線可讀可寫、適應高速移動物體的RFID技術不斷發展,並且相關產品也走入我們的生活,並開始廣泛套用。

工作原理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並不複雜:標籤進入閱讀器後,接收閱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藉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傳送出存儲在晶片中的產品信息(Passive Tag,無源標籤或被動標籤),或者由標籤主動傳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籤或主動標籤),閱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統, 是由閱讀器與電子標籤也就是所謂的應答器及套用軟體系統三個部分所組成,其工作原理是閱讀器(Reader發射一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用以驅動電路將內部的數據送出,此時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讀數據, 送給應用程式做相應的處理。
以RFID 卡片閱讀器及電子標籤之間的通訊及能量感應方式來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應耦合及後向散射耦合兩種。一般低頻的RFID大都採用第一種方式,而較高頻大多採用第二種方式。
閱讀器根據使用的結構和技術不同可以是讀或讀/寫裝置,是RFID系統信息控制和處理中心。閱讀器通常由耦合模組、收發模組、控制模組和接口單元組成。閱讀器和標籤之間一般採用半雙工通信方式進行信息交換,同時閱讀器通過耦合給無源標籤提供能量和時序。在實際套用中,可進一步通過Ethernet或WLAN等實現對物體識別信息的採集、處理及遠程傳送等管理功能。

組成部分

完整的RFID系統由讀寫器(Reader)、電子標籤(Tag)和數據管理系統三部分組成。
1、關於閱讀器
閱讀器是將標籤中的信息讀出,或將標籤所需要存儲的信息寫入標籤的裝置。根據使用的結構和技術不同,閱讀器可以是讀/寫裝置,是RFID系統信息控制和處理中心。在RFID系統工作時,由閱讀器在一個區域內傳送射頻能量形成電磁場,區域的大小取決於發射功率。在閱讀器覆蓋區域內的標籤被觸發,傳送存儲在其中的數據,或根據閱讀器的指令修改存儲在其中的數據,並能通過接口與計算機網路進行通信。閱讀器的基本構成通常包括:收發天線,頻率產生器,鎖相環,調製電路,微處理器,存儲器,解調電路和外設接口組成。
(1)收發天線:傳送射頻信號給標籤,並接收標籤返回的回響信號及標籤信息。
(2)頻率產生器:產生系統的工作頻率。
(3)鎖相環:產生所需的載波信號。
(4)調製電路:把傳送至標籤的信號載入到載波並由射頻電路送出。
(5)微處理器:產生要傳送往標籤的信號,同時對標籤返回的信號進行解碼,並把解碼所得的數據回傳給應用程式,若是加密的系統還需要進行解密操作。
(6)存儲器:存儲用戶程式和數據。
(7)解調電路:解調標籤返回的信號,並交給微處理器處理。
(8)外設接口:與計算機進行通信。
2、關於電子標籤
電子標籤由收發天線、AC/DC電路、解調電路、邏輯控制電路、存儲器和調製電路組成。
(1)收發天線:接收來自閱讀器的信號,並把所要求的數據送回給閱讀器。
(2)AC/DC電路:利用閱讀器發射的電磁場能量,經穩壓電路輸出為其它電路提供穩定的電源。
(3)解調電路:從接收的信號中去除載波,解調出原信號。
(4)邏輯控制電路:對來自閱讀器的信號進行解碼,並依閱讀器的要求回發信號。
(5)存儲器:作為系統運作及存放識別數據的位置。
(6)調製電路:邏輯控制電路所送出的數據經調製電路後載入到天線送給閱讀器。

分類

射頻識別技術依據其標籤的供電方式可分為三類,即無源RFID,有源RFID,與半有源RFID。
1、無源RFID。
在三類RFID產品中,無源RFID出現時間最早,最成熟,其套用也最為廣泛。在無源RFID中,電子標籤通過接受射頻識別閱讀器傳輸來的微波信號,以及通過電磁感應線圈獲取能量來對自身短暫供電,從而完成此次信息交換。因為省去了供電系統,所以無源RFID產品的體積可以達到厘米量級甚至更小,而且自身結構簡單,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壽命較長。但作為代價,無源RFID的有效識別距離通常較短,一般用於近距離的接觸式識別。無源RFID主要工作在較低頻段125KHz、13.56MKHz等,其典型套用包括:公交卡、二代身份證、食堂餐卡等。
2、有源RFID。
有源RFID興起的時間不長,但已在各個領域,尤其是在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源RFID通過外接電源供電,主動向射頻識別閱讀器傳送信號。其體積相對較大。但也因此擁有了較長的傳輸距離與較高的傳輸速度。一個典型的有源RFID標籤能在百米之外與射頻識別閱讀器建立聯繫,讀取率可達1,700read/sec。有源RFID主要工作在900MHz、2.45GHz、5.8GHz等較高頻段,且具有可以同時識別多個標籤的功能。有源RFID的遠距性、高效性,使得它在一些需要高性能、大範圍的射頻識別套用場合里必不可少。
3、半有源RFID。
無源RFID自身不供電,但有效識別距離太短。有源RFID識別距離足夠長,但需外接電源,體積較大。而半有源RFID就是為這一矛盾而妥協的產物。半有源RFID又叫做低頻激活觸發技術。在通常情況下,半有源RFID產品處於休眠狀態,僅對標籤中保持數據的部分進行供電,因此耗電量較小,可維持較長時間。當標籤進入射頻識別閱讀器識別範圍後,閱讀器先現以125KHz低頻信號在小範圍內精確激活標籤使之進入工作狀態,再通過2.4GHz微波與其進行信息傳遞。也即是說,先利用低頻信號精確定位,再利用高頻信號快速傳輸數據。其通常套用場景為:在一個高頻信號所能所覆蓋的大範圍中,在不同位置安置多個低頻閱讀器用於激活半有源RFID產品。這樣既完成了定位,又實現了信息的採集與傳遞。

特點

通常來說,射頻識別技術具有如下特性:
1、適用性:RFID技術依靠電磁波,並不需要連線雙方的物理接觸。這使得它能夠無視塵、霧、塑膠、紙張、木材以及各種障礙物建立連線,直接完成通信。
2、高效性:RFID系統的讀寫速度極快,一次典型的RFID傳輸過程通常不到100毫秒。高頻段的RFID閱讀器甚至可以同時識別、讀取多個標籤的內容,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輸效率。
3、獨一性:每個RFID標籤都是獨一無二的,通過RFID標籤與產品的一一對應關係,可以清楚的跟蹤每一件產品的後續流通情況。
4、簡易性:RFID標籤結構簡單,識別速率高、所需讀取設備簡單。尤其是隨著NFC技術在智慧型手機上逐漸普及,每個用戶的手機都將成為最簡單的RFID閱讀器。

優缺點

優勢

射頻識別技術能夠被廣泛的套用到多個產業和領域,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就其外在表現形式來講,射頻識別技術的載體一般都是要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溫等特點,保證射頻識別技術在套用時具有穩定性。就其使用來講,射頻識別在實時更新資料、存儲信息量、使用壽命、工作效率、安全性等方面都具有優勢。射頻識別能夠在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前提下,更便利的更新現有的資料,使工作更加便捷;射頻識別技術依據電腦等對信息進行存儲,最大可達數兆位元組,可存儲信息量大,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射頻識別技術的使用壽命長,只要工作人員在使用時注意保護,它就可以進行重複使用;射頻識別技術改變了從前對信息處理的不便捷,實現了多目標同時被識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射頻識別同時設有密碼保護,不易被偽造,安全性較高。與射頻識別技術相類似的技術是傳統的條形碼技術,傳統的條形碼技術在更新資料、存儲信息量、使用壽命、工作效率、安全性等方面都較射頻識別技術差,不能夠很好的適應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也難以滿足產業以及相關領域的需要。

缺點

(1)技術成熟度不夠。RFID技術出現時間較短,在技術上還不是非常成熟。由於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具有反向反射性特點,使得其在金屬、液體等商品中套用比較困難。
(2)成本高。RFID電子標籤相對於普通條碼標籤價格較高,為普通條碼標籤的幾十倍,如果使用量大的話,就會造成成本太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市場使用RFID技術的積極性。
(3)安全性不夠強。RFID技術面臨的安全性問題主要表現為RFID電子標籤信息被非法讀取和惡意篡改。
(4)技術標準不統一。

套用領域

1、物流
物流倉儲是RFID最有潛力的套用領域之一,UPS、DHL、Fedex等國際物流巨頭都在積極實驗RFID技術,以期在將來大規模套用於提升其物流能力。可套用的過程包括:物流過程中的貨物追蹤、信息自動採集、倉儲管理套用、港口套用、郵政包裹、快遞等。
2、交通
計程車管理、公車樞紐管理、鐵路機車識別等,已有不少較為成功的案例。
3、身份識別
RFID技術由於具有快速讀取與難偽造性,所以被廣泛套用於個人的身份識別證件中。如現在開展的電子護照項目、我國的第二代身份證、學生證等其他各種電子證件。
4、防偽
RFID具有很難偽造的特性,但是如何套用於防偽還需要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推廣。可以套用的領域包括貴重物品(煙、酒、藥品)的防偽和票證的防偽等。
5、資產管理
可套用於各類資產的管理,包括貴重物品、數量大相似性高的物品或危險品等。隨著標籤價格的降低,RFID幾乎可以管理所有的物品。
6、食品
可套用於水果、蔬菜、生鮮、食品等管理。該領域的套用需要在標籤的設計及套用模式上有所創新。
7、信息統計
射頻識別技術的運用,信息統計就變成了一件既簡單又快速的工作。由檔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查詢軟體傳出統計清查信號,閱讀器迅速讀取館藏檔案的數據信息和相關儲位信息,並智慧型返回所獲取的信息和中心信息庫內的信息進行校對。如針對無法匹配的檔案,由管理者用閱讀器展開現場核實,調整系統信息和現場信息,進而完成信息統計工作。
8、查閱套用
在查詢檔案信息時,檔案管理者藉助查詢管理平台找出檔號,系統按照檔號在中心信息庫內讀取數據資料,核實後,傳出檔案出庫信號,儲位管理平台的檔案智慧型識別功能模組會結合檔號對應相關儲位編號,找出該檔案保存的具體部位。管理者傳出檔案出庫信號後,儲位點上的指示燈立即亮起。資料出庫時,射頻識別閱讀器將獲取的信息反饋至管理平台,管理者再次核實,對出庫檔案和所查檔案核查相同後出庫。而且,系統將記錄信息出庫時間。若反饋檔案和查詢檔案不相符,安全管理平台內的警報模組就會傳輸異常預警。
9、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系統能實現對檔案館的及時監控和異常報警等功能,以避免檔案被毀、失竊等。檔案在被借閱歸還時,特別是實物檔案,常常用作展覽、評價檢查等,管理者對歸還的檔案仔細檢查,並和檔案借出以前的信息核實,能及時發現檔案是否受損、缺失等。

發展趨勢

1、射頻識別標籤趨勢
隨著標準的制定、套用領域的廣泛、套用數量的增加、工藝的不斷提高、技術的飛速進步(如在圖書方面,在封面或著作權頁上用導電油墨直接在印製射頻識別天線),其成本會更低;其次識別距離更遠,即使是無源射頻識別標籤也能達到幾十米;體積也將更小。
2、高頻化
超高頻射頻識別系統與低頻系統相比,具有別距離遠、數據交換速度更快、偽造難度更高、對外界的抗干擾能力更強、體積小巧,且隨著製造成本的降低和高頻技術的進一步完善,超高頻系統的套用將會更加廣泛。
3、網路化
部分套用場合需要將不同系統(或多個閱讀器)所採集的數據進行統一處理,然後提供給用戶使用,如我們使用二代身份證在自動取票機取火車票,這就需要將射頻識別系統網路化管理,來實現系統的遠程控制與管理。
4、多能化
隨著移動計算技術的不斷提高和普及,射頻識別閱讀器設計與製造的發展趨勢是將向多功能、多接口、多制式,並向模組化、小型化、攜帶型、嵌入式方向發展;同時,多閱讀器協調與組網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