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二戰中碟形飛行器RFZ-1)

1934年,德國沃瑞爾協會生產了第一架碟形飛行器RFZ-1,傳言RFZ-1飛碟使用了外星人技術,卻在試飛時因故障頻發而損失慘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RFC
  • 意義:二戰中碟形飛行器RFZ-1
  • 國家德國
  • 生產:沃瑞爾協會
RFZ系列,開發過程,重要事件,

RFZ系列

RFZ為(RundFlugZeug縮寫),一共發展出7個系列,其中最成功的有:
RFZ-5:被重新命名成Haunebu系列
RFZ-7:被重新命名為Vril系列

開發過程

事實上,當時德國有三個獨立的飛碟研發中心,分別在佩內明德、布雷斯勞、布拉格,這三個地方都在進行飛碟試驗。
當時,在德國黑森林地區,無人碟形攔截機成功生產並試飛。這種碟形機,被英國、美國、蘇聯的情報機關命名為V-7 。
梅塞施米特公司的飛機工廠成功研製出用於V-7的靜電場粒子武器,V-7無人碟形攔截機使用火箭動力飛行,盟軍官兵與飛行員給這個飛碟機取了一個綽號叫做“白天和黑夜都能噴火的飛碟武器”。
令人吃驚的是,從1944年11月到1945年4月,V-7飛碟機升空次數竟然多達415次。後來,這些飛碟產品在柏林飛機工廠改良後,被命名為“球形閃電”。盟軍對飛碟機時而單機作戰,時而多機出擊的戰術感到十分困惑。德軍於是將計就計,把“球形閃電”故意和其他兩種型號的碟形機混淆使用,藉以迷惑盟軍的情治單位。其中一種碟形機經常拖曳巨大的球形金屬帶,造成飛碟機群數量眾多的假象,以迷惑盟軍的雷達。
而另一種則經常突然快速飛到盟軍轟炸機附近,以恐嚇盟軍轟炸機上的飛行員和炮長,使他們心理恐慌、神經衰弱乃至精神發瘋,進而對飛機失去控制,以此達到破壞盟國空軍繼續攻擊的目的。

重要事件

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納粹飛碟機的許多科研計畫被迫終止。不過,仍然有部分V7 、V8甚至最終改進的V9碟形機在試飛。
1945年2月初,蘇聯空軍德國的攻勢日益猛烈,盟軍部隊在各個戰場向德國步步進逼。從2月17日開始,德軍在東、西兩線節節敗退。同時,德國空軍也已窮途末路,不過他們還在做著垂死掙扎,並妄圖利用新式武器挽救第三帝國的滅亡德國秘密機構“爆破手研究室—13”製造的“別隆采飛碟”更是在爭分奪秒做最後的衝刺。
兩天后,耗資數百萬馬克的“柏羅湟女戰神”飛碟終於進行了它的首次也是最後一次試飛。
某些資料透露,在短短3分鐘內,它就飛升到了1萬5千米高空,平飛速度高達每小時2200公里。同時它還可以懸停在空中,無需轉彎便能向前或向後任意飛行。這是納粹德國研製的最後一種型號的飛碟,採用奧地利設計師弗·紹貝格爾發明的爆炸式“紹貝格爾”型發動機驅動,只需用水和空氣做燃料。
不久以後,研製飛碟的布列斯拉工廠落入蘇軍手中,飛碟發明者紹貝格爾等人也為了躲避蘇軍的追捕而逃往美國,其他工程技術人員下落不明。
1958年,紹貝格爾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柏羅湟女戰神”飛碟,是同幾個一級***工程師合作共同研製的,後來他們都被關進了集中營。根據各方面的情況判斷,飛碟的主體樣機是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毀掉的,因為一些主要負責專家,二戰結束前夕在一所工廠里毀掉了這些屬於核心機密的尖端飛行器。
作家魯道夫·盧薩爾在他寫的一部書中也援引了這樣一段話:“美國人想用重金向紹貝格爾買下研製飛碟的秘密技術,加拿大也是如此,但被紹貝格爾拒絕了,他要求先簽訂一個國際協定。而施特曼認為,無論跟誰簽契約,美國人都能得到他們想得到的一切。”
1952年,另一位前德國空軍上尉、航空專家斯徹里沃也宣稱,他曾經為一個碟形飛行器繪製過藍圖,這些研究工作是在布拉格附近展開的。據說,這個神話般的飛行器時速高得不可思議,竟然達到了3200公里、作戰半徑6400多公里。他還說,1944年,用於實驗的模型已經完成,本來可望於1945年試飛的,但是蘇軍的挺進使這一切成為了泡影。
納粹德國崩潰前夕,設計藍圖等資料散失。如果按照斯徹里沃的說法,納粹研製的飛碟似乎由於德國的戰敗而胎死腹中,然而,一位叫喬治·克雷恩的目擊者卻又一次掀起了波瀾。
他聲稱曾經親眼目睹了一架奇異飛行器的試飛。他說有些研究工作被安排在佩內明德基地,那裡正是納粹研究絕密武器的頂尖航空科研機構。他還說納粹飛碟的試飛是在哈爾茨山脈地區進行的,而那裡也恰好是許多飛碟目擊者報告的目擊地點。
由此看來,納粹德國確實從事過碟形飛行器的研究並且似乎獲得了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