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機動戰士高達》中的機體。該機體是一年戰爭末期地球聯邦軍海軍部以RAG-79 水中型吉姆為藍本研發的水陸兩用M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中型高達
- 外文名:水中型ガンダム;ガンダイバー
- 機體番號:RAG-79-G1
- 製造商:地球聯邦
- 所屬組織:地球聯邦
機體介紹,研發,結構特點,武備,戰史,機體資料,基本概要,技術參數,
機體介紹
研發
聯邦軍在一年戰爭末期曾經開展名為“G4計畫”的各兵種試作機開發計畫,聯邦陸軍、空軍、宇宙軍、聯邦海軍等相繼提出了機體開發計畫。其中陸軍的開發計畫是在陸戰發揮驚人運動性能的RX-78XX 精靈高達、宇宙軍是以RX-78-3 G-3高達為核心的NT專用MS計畫——RX-78NT-1 高達艾利克斯、空軍是次時代可變MS開發計畫RX-78E高達GT-FOUR。而作為一年戰爭損失最大的聯邦海軍,則推出了以RAG-79 水中型吉姆為基礎,機體編號為RAG-79-G1 水中型高達(Waterproof Gundam)的試作型MS開發案,又稱為“GunDiver”。
結構特點
水中型吉姆在登場後,對比吉恩軍的水用MS在性能上有著明顯的差距,為了一雪前恥,聯邦海軍在水中型吉姆的基礎上進行了高性能的強化,但是由於資源有限,水中型高達使用的材料依舊是鈦/陶複合材料(這也是為數不多的冠以“高達”之名卻使用鈦/陶複合材料的機體之一),但是對機體水密性跟耐壓能力進行強化。雖然沒用月神鈦合金,但是耐壓級別已提升至聯邦軍主力Ⅷ型攻擊潛艇水平。另外裝甲除了在單殼體結構里加入內襯式高性能隔音材料,裝甲表面及導流罩也進行了低視度吸音塗層處理使機體雷達反射截面大幅降低,完全與海洋環境融為一體。
開發人員在機體主要構造方面進行重新布局,頭部的雙眼系統外層護鏡修採用全新無框衍設計,提高觀察效果。米諾夫斯基粒子探測器與水下潛望系統經過線管改進後體積大為減少,原本被去除的後方光學取景器則被重新加裝上去。為提高水下探測能力加裝的一組球形高頻/中頻聲吶系統,配合光學取景器及米諾夫斯基粒子探測器讓機體探測半徑提升至4600m,接近聯邦軍聯邦同期潛艇探測半徑。另外機體採用高達型特有的V形雷射通訊天線設計,並為減少水下阻力並提高水下訊號傳輸速度,天線被改為柱狀構造。
研發人員為了提高機體水下航程,將原本水中型吉姆的推進系統改為新型的大型熱核水流發動機,而腿部則裝上更為安靜的電力單軸泵噴射推進器,使機體在擁有接近于吉恩水用型MS輸出的96700kg動力外,仍然能保持與海洋洋流相似分貝值水平,同時,通過推進器外部加裝導流翼改變角度形成人工洋流,在沒有採用吉翁軍的海水冷卻技術前提下,有效降低機體散熱帶產生的紅外線輻射。
武備
戰史
由於水中型吉姆在軍中評價並不高,加上聯邦軍當時對於宇宙的重視大大高于海洋,因此讓水中型高達的開發資金不斷萎縮,最後僅僅完成幾台測試機,被配發到各個水中型吉姆部隊,用來擔任隊長機的角色。直到0096年拉普拉斯戰爭期間仍有本型機參戰的身影。
此外,雖然該型機被冠以“高達”之名,但在機體番號上卻沿用水中型吉姆,事實上就是一台被安了高達型頭部的吉姆,但是其“高達”之名卻可在弱勢的聯邦海軍中起到穩定軍心、震懾敵軍的作用。
機體資料
基本概要
機體型號 | RAG-79-G1 | 中文名稱 | 水中型高達 |
---|---|---|---|
機體代號 | 水中型ガンダム(ガンダイバー) | 英文名稱 | Waterproof Gundam |
出現作品 | 機動戰士高達獨角獸:The Noble Shroud 機動戰士高達:Katana | ||
機體類型 | 水陸兩用多目的型試作MS | ||
製造商 | |||
所屬 | 地球聯邦 | ||
初次配備 | U.C.0079 | ||
機師名稱 | - | 機師圖片 | - |
技術參數
內部環境 | - | ||
---|---|---|---|
尺寸 | 頭頂高:18.3米 | ||
本體重量 | 47.7噸 | ||
全備重量 | 58.5噸 | ||
裝甲材料及結構 | 鈦合金(鈦/陶瓷複合材料) | ||
發動機功率 | 1330KW | ||
推進力 | 9670KG | ||
加速度 | 0.17G | ||
裝備及設計特徵 | 感測器探測有效半徑:4600米 | ||
固定武裝 | 背部魚雷發射器×2 光束鎬×2 炸裂式魚叉槍 手錨 | ||
選用武裝 | - | ||
選用手部武器 | 水中用偏光光束步槍 | ||
遠程武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