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質量協會編著的有關開展質量管理小組活動(QC小組活動)的行業標腿設巴影準、培訓教材、指導檔案等為依據,結合筆者十多年來從事課題實踐、成果評審和活動指導的個人體會,圍繞QC小組活動開展過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QC工具和活動程式等求廈料內容,從實戰角度對QC知識體系進行全面解讀。全書分五篇18章,入門篇(共7章)重點講述QC小組活動相關的入門知識,以幫助讀者建立基本概念;統計篇和工具篇(共7章)著重介紹開展QC小組活動涉及的統計基礎知識和常用QC工具;實戰篇(共2章)以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T/CAQ 10201-2020《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準則》為理論框架,從實戰角度具體闡述問題解決型課題“四階段十步驟”和創新型課題“四階段八步驟”的基本活動程式;案例篇(共2章)收錄了筆者原創的兩匪多洪棄個有代表性的獲獎成果案例,以增加讀者對QC理論學習的感性認識。
本書條理清晰,內容精練,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實用性強,對於QC小組開展課題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適合企業員工、班組長、質量管理人員、QC小組成員和QC小組活動專職管理人員閱讀,尤其適合QC小組活動初學者作為入門材料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QC知識解讀與實戰案例
入門篇
1 質量與質量管理
1.1 質量
1.1.1 質量轎廈定是什麼
1.1.2 質量的認知歷程
1.1.3 質量的現實意義
1.2 質量管理
1.2.1 質量管理概述
1.2.2 質量管理的工作程式
1.2.3 質量管理的基本內容
1.2.4 朱蘭質量管理三部曲
1.2.5 質量管理髮展史
1.2.6 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
1.2.7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特徵
1.2.8 全面質量管理的七項基本原則
1.2.9 全面質量管理的具體實施
1.3 知識梳理
1.3.1 質量管理的知識體系
1.3.2 質量管理各項內容的相互關係
1.3.3 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
1.3.4 質量策劃和質量計畫
1.3.5 質量保證和保證質量
1.3.6 廣義質量與狹義質量
1.3.7 質量頸糠槓管理三個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徵
1.3.8 PDCA循環的特點
1.3.9 質量信得過班組
1.3.10 建立並實施檔案化的質量管理體系
1.3.1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1.3.12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組織的自主行為
1.3.13 質量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與管理評審
1.3.14 三種全面質量管理實施方法的區別
2 QC小組(質量管理小組)的基本概念
2.1 QC小組
2.1.1 QC小組的定義
2.1.2 QC小組的組織結構
2.2 QC小組活動
2.2.1 QC小組活動的特點
2.2.2 QC小組活動的目的
2.2.3 QC小組活動的主要形式
2.2.4 QC小組活動的工具
2.3 QC小組活動的產生和發展
2.4 知識梳理
2.4.1 QC的兩種含義
2.4.2 QC工具的特點
2.4.3 QC工具的套用意義
2.4.4 QC小組與行政班組的區別
2.4.5 QC小組與項目小組的區別
2.4.6 QC小組與六西格瑪小組的區別
2.4.7 QC小組與質量信得過班組的區別
2.4.8 QC小組活動如何“提高員工素質”
2.4.9 國際質量管理小組大會
2.4.10 中國質量協會
3 組建QC小組
3.1 QC小組的組建原則
3.2 QC小組的組建程式與註冊登記
3.2.1 QC小組組建程式
3.2.2 QC小己閥察組註冊登記
3.2.3 QC小組活動課題登記
3.3 QC小組的職責分工
3.3.1 QC小組組長的職責與要求
3.3.2 QC小組組員的職責與要求
3.4 知識梳理
3.4.1 QC課題類型
3.4.2 QC小組與QC課題
3.4.3 QC小組組建原則和小組成員的構成
3.4.4 三種QC小組組建程式的適用場合
3.4.5 QC小組註冊登記和QC活動課題註冊登記
3.4.6 QC小組的命名
4 開展QC小組活動
4.1 活動原則
4.1.1 全員參與
4.1.2 持續改進
4.1.3 遵循PDCA循環
4.1.4 基於客觀事實
4.1.5 套用統計方法
4.2 活動要求
4.2.1 普及質量教育
4.2.2 爭取領導支持
4.2.3 重狼灶視培養骨幹
4.2.4 健全管理制度
4.2.5 突出活動特色
4.3 活動程式
4.3.1 “問題解決型”課題活動程式
4.3.2 “創新型”課題活動程式
4.4 知識梳理
4.4.1 按程式開展QC小組活動
4.4.2 “問題解決型”課題和“創新型”課題的比較
4.4.3 “制定”和“制訂”
4.4.4 問題解決型課題的內部差異
4.4.5 指令性課題和指令性目標值課題
4.4.6 QC課題與科研課題的區別
4.4.7 正確理解QC小組活動的“小、實、活、新”
4.4.8 重視收集活動過程記錄
5 總結QC小組活動
5.1 總結的意義
5.2 總結的內容
5.3 總結的步驟
5.4 總結的基本要點
5.5 知識梳理
5.5.1 在成果報告的編寫過程中實現自我能力提升
5.5.2 嚴格按照活動程式要求安排成果報告的章節內容
5.5.3 成果報告中應簡要介紹小組信息
QC小組基本信息表
5.5.4 成果報告中應有針對性的名詞解釋
5.5.5 沒有“QC小組類型”的概念
5.5.6 正確填寫“課題類型”
5.5.7 有形成果和無形成果
5.5.8 圖表使用原則
5.5.9 善於運用圖表進行表達
5.5.10 QC工具使用原則
5.5.11 成果報告應貫徹並體現QC小組活動的五項基本原則
5.5.12 成果報告的報告書(WORD文檔)
5.5.13 成果報告的幻燈片(PPT文檔)
6 發表QC小組活動成果
6.1 成果發表的意義
6.2 成果發表的內容
6.3 成果發表的實施
6.3.1 實施要點
6.3.2 實施步驟
6.3.3 發表的準備工作
6.3.4 現場發表細節
6.4 知識梳理
6.4.1 成果發表的演講文稿
6.4.2 成果發表的時間
6.4.3 成果發表的演講技巧
6.4.4 成果發表的參與人員
6.4.5 成果發表的現場提問
6.4.6 成果發表會的發表層次
7 評審QC小組活動成果
7.1 評審目的
7.2 評審原則
7.3 評審基本要求
7.4 評審標準
7.5 評審工作的組織
7.6 知識梳理
7.6.1 QC小組活動的基本過程
7.6.2 活動成果的評審意見
7.6.3 避免單純以經濟效益評價成果
7.6.4 QC小組活動的組織開展
7.6.5 QC小組活動診斷師
7.6.6 國內QC小組的榮譽
統計篇
8 統計數據與統計方法
8.1 統計數據的分類
8.1.1 計量數據
8.1.2 計數數據
8.2 統計數據的抽樣
8.2.1 總體與樣本
8.2.2 抽樣過程
8.2.3 抽樣方法
8.3 統計數據的特徵值
8.3.1 總體特徵值
8.3.2 樣本特徵值
8.4 統計數據的分布
8.4.1 個體數據的波動性
8.4.2 總體分布的規律性
8.5 統計方法
8.5.1 描述性統計
8.5.2 推斷性統計
8.6 知識梳理
8.6.1 統計數據的收集
8.6.2 統計方法的局限
8.6.3 小機率原理
8.6.4 標準偏差和變異係數的適用情況
8.6.5 統計推斷的現實意義
8.6.6 描述性統計和推斷性統計
8.6.7 變數
8.6.8 隨機變數
8.6.9 數學期望
8.6.10 方差
8.6.11 協方差
8.6.12 影響質量數據波動的因素
8.6.13 統計數據的分布形態
8.6.14 箱形圖的概念
8.6.15 參數估計與假設檢驗
8.6.16 置信水平和置信區間
8.6.17 點估計與區間估計的主要區別
9 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9.1 相關分析
9.1.1 基本概念
9.1.2 相關分析的內容
9.2 回歸分析
9.2.1 基本概念
9.2.2 回歸分析的內容
9.3 知識梳理
9.3.1 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的關係
9.3.2 偏相關分析
9.3.3 相關係數的套用
9.3.4 相關關係和因果關係
9.3.5 協方差與相關係數的差異
9.3.6 顯著性檢驗
9.3.7 函式關係與相關關係
9.3.8 回歸分析的兩種檢驗方式
9.3.9 相關係數的含義
9.3.10 判定係數與相關係數
10 方差分析
10.1 基本概念
10.2 基本原理
10.3 方差分析的類型
10.3.1 單因素方差分析
10.3.2 多因素方差分析
10.4 分析方法
10.4.1 假設前提
10.4.2 基本步驟
10.5 知識梳理
10.5.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10.5.2 方差分析的由來
10.5.3 顯著性檢驗
11 過程能力分析
11.1 認識過程能力
11.1.1 基本概念
11.1.2 過程能力的量化描述
11.2 分析過程能力
11.2.1 生產過程的狀態判穩
11.2.2 計算過程能力指數
11.2.3 過程能力分析的意義
11.2.4 過程能力分析的手段
11.3 提高過程能力(性能)指數的途徑
11.3.1 縮小中心偏離
11.3.2 降低離散程度
11.3.3 擴大公差範圍
11.4 知識梳理
11.4.1 過程能力與生產能力
11.4.2 為什麼用6σ衡量過程能力
11.4.3 過程能力與過程能力指數
11.4.4 過程能力指數與過程性能指數的區別
11.4.5 常態分配與統計穩態
11.4.6 短期能力與長期能力
11.4.7 在統計穩態下計算過程能力指數
11.4.8 過程能力(性能)指數是精確值還是近似值
11.4.9 過程能力(性能)指數的計算問題
工具篇
12 舊QC七種工具
12.1 調查表(檢查表/核對表)
12.1.1 工具介紹
12.1.2 基本程式
12.1.3 套用案例
12.1.4 注意事項
12.2 數據分層法(層別法/分類法/分組法)
12.2.1 工具介紹
12.2.2 基本程式
12.2.3 套用案例
12.2.4 注意事項
12.3 排列圖(帕累托圖)
12.3.1 工具介紹
12.3.2 基本程式
12.3.3 套用案例
12.3.4 注意事項
12.4 因果圖(石川圖/魚骨圖)
12.4.1 工具介紹
12.4.2 基本程式
12.4.3 套用案例
12.4.4 注意事項
12.5 散布圖
12.5.1 工具介紹
12.5.2 基本程式
12.5.3 套用案例
12.5.4 注意事項
12.6 直方圖
12.6.1 工具介紹
12.6.2 基本程式
12.6.3 套用案例
12.6.4 注意事項
12.7 控制圖(管理圖)
12.7.1 工具介紹
12.7.2 基本程式
12.7.3 套用案例
12.7.4 注意事項
13 新QC七種工具
13.1 系統圖(樹圖)
13.1.1 工具介紹
13.1.2 基本程式
13.1.3 套用案例
13.1.4 注意事項
13.2 關聯圖
13.2.1 工具介紹
13.2.2 基本程式
13.2.3 套用案例
13.2.4 注意事項
13.3 親和圖
13.3.1 工具介紹
13.3.2 基本程式
13.3.3 套用案例
13.3.4 注意事項
13.4 過程決策程式圖(PDPC圖)
13.4.1 工具介紹
13.4.2 基本程式
13.4.3 套用案例
13.4.4 注意事項
13.5 矩陣圖
13.5.1 工具介紹
13.5.2 基本程式
13.5.3 套用案例
13.5.4 注意事項
13.6 矩陣數據分析法
13.6.1 工具介紹
13.6.2 基本程式
13.6.3 套用案例
13.6.4 注意事項
13.7 箭條圖
13.7.1 工具介紹
13.7.2 基本程式
13.7.3 套用案例
13.7.4 注意事項
14 其他QC工具
14.1 頭腦風暴法
14.1.1 工具介紹
14.1.2 基本程式
14.1.3 套用案例
14.1.4 注意事項
14.2 水平對比法(標桿管理)
14.2.1 工具介紹
14.2.2 基本程式
14.2.3 套用案例
14.2.4 注意事項
14.3 優選法
14.3.1 工具介紹
14.3.2 基本程式
14.3.3 套用案例
14.3.4 注意事項
14.4 正交試驗設計法
14.4.1 工具介紹
14.4.2 基本程式
14.4.3 套用案例
14.4.4 注意事項
14.5 價值工程法
14.5.1 工具介紹
14.5.2 基本程式
14.5.3 套用案例
14.5.4 注意事項
14.6 5W1H分析法
14.6.1 工具介紹
14.6.2 基本程式
14.6.3 套用案例
14.6.4 注意事項
14.7 流程圖
14.7.1 工具介紹
14.7.2 基本程式
14.7.3 套用案例
14.7.4 注意事項
14.8 簡易圖表
14.8.1 工具介紹
14.8.2 基本程式
14.8.3 套用案例
14.8.4 注意事項
實戰篇
15 問題解決型課題
15.1 選擇課題
15.1.1 知識解讀
15.1.2 工具運用
15.1.3 實戰指導
15.2 現狀調查
15.2.1 知識解讀
15.2.2 工具運用
15.2.3 實戰指導
15.3 設定目標(目標可行性論證)
15.3.1 知識解讀
15.3.2 工具運用
15.3.3 實戰指導
15.4 原因分析
15.4.1 知識解讀
15.4.2 工具運用
15.4.3 實戰指導
15.5 確定主要原因
15.5.1 知識解讀
15.5.2 工具運用
15.5.3 實戰指導
15.6 制訂對策
15.6.1 知識解讀
15.6.2 工具運用
15.6.3 實戰指導
15.7 對策實施
15.7.1 知識解讀
15.7.2 工具運用
15.7.3 實戰指導
15.8 效果檢查
15.8.1 知識解讀
15.8.2 工具運用
15.8.3 實戰指導
15.9 制訂鞏固措施
15.9.1 知識解讀
15.9.2 工具運用
15.9.3 實戰指導
15.10 總結和下一步打算
15.10.1 知識解讀
15.10.2 工具運用
15.10.3 實戰指導
16 創新型課題
16.1 選擇課題
16.1.1 知識解讀
16.1.2 工具運用
16.1.3 實戰指導
16.2 設定目標及目標可行性論證
16.2.1 知識解讀
16.2.2 工具運用
16.2.3 實戰指導
16.3 提出方案並確定最佳方案
16.3.1 知識解讀
16.3.2 工具運用
16.3.3 實戰指導
16.4 制訂對策
16.4.1 知識解讀
16.4.2 工具運用
16.4.3 實戰指導
16.5 對策實施
16.5.1 知識解讀
16.5.2 工具運用
16.5.3 實戰指導
16.6 效果檢查
16.6.1 知識解讀
16.6.2 工具運用
16.6.3 實戰指導
16.7 標準化
16.7.1 知識解讀
16.7.2 工具運用
16.7.3 實戰指導
16.8 總結和下一步打算
16.8.1 知識解讀
16.8.2 工具運用
16.8.3 實戰指導
案例篇
17 問題解決型課題案例
17.1 案例內容簡介(縮短物流入庫時長)
17.2 案例成果報告書
18 創新型課題案例
18.1 案例內容簡介(研究基於交換機的垃圾簡訊攔截新方法)
18.2 案例成果報告書
附錄
A1 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準則(T/CAQ 10201-2020)
A2 常用正交表和常態分配函式表
A3 F分布表
A4 t分布表
A5 相關係數臨界值表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吳文廣,中國民主同盟盟員,高級工程師(移動通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理工程師、一級建造師(通信與廣電工程),美國PMI協會認證PMP(項目管理專業人士)。1997年07月畢業於南京郵電學院無線電工程系,省技術支援專家組成員(2005-2007年),曾長期從事移動通信核心網技術支援工作,多次承擔重大課題技術攻關和行業技術規範編撰任務,並在全國技術比武中獲個人名次,在《電信技術》、《移動通信》等行業刊物發表專業論文十多篇,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三項,幾十項技術研究成果在省級以上獲獎、交流或發表。2005年開始接觸質量管理並長期致力於民眾性質量管理活動的理論研究、課題實踐、活動指導和成果評審,擁有豐富的質量管理小組活動(QC小組活動)理論知識水平和課題實踐經驗。十多年來,主持開展(擔任QC小組組長)的多個QC小組活動課題成果獲全國一等獎,多次被授予“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光榮稱號,親歷指導的QC小組活動課題成果多數在全國比賽中獲獎。基於QC小組活動開展方面的卓越表現,曾受邀赴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西藏、海南等省市兄弟單位介紹經驗。
2.1 QC小組
2.1.1 QC小組的定義
2.1.2 QC小組的組織結構
2.2 QC小組活動
2.2.1 QC小組活動的特點
2.2.2 QC小組活動的目的
2.2.3 QC小組活動的主要形式
2.2.4 QC小組活動的工具
2.3 QC小組活動的產生和發展
2.4 知識梳理
2.4.1 QC的兩種含義
2.4.2 QC工具的特點
2.4.3 QC工具的套用意義
2.4.4 QC小組與行政班組的區別
2.4.5 QC小組與項目小組的區別
2.4.6 QC小組與六西格瑪小組的區別
2.4.7 QC小組與質量信得過班組的區別
2.4.8 QC小組活動如何“提高員工素質”
2.4.9 國際質量管理小組大會
2.4.10 中國質量協會
3 組建QC小組
3.1 QC小組的組建原則
3.2 QC小組的組建程式與註冊登記
3.2.1 QC小組組建程式
3.2.2 QC小組註冊登記
3.2.3 QC小組活動課題登記
3.3 QC小組的職責分工
3.3.1 QC小組組長的職責與要求
3.3.2 QC小組組員的職責與要求
3.4 知識梳理
3.4.1 QC課題類型
3.4.2 QC小組與QC課題
3.4.3 QC小組組建原則和小組成員的構成
3.4.4 三種QC小組組建程式的適用場合
3.4.5 QC小組註冊登記和QC活動課題註冊登記
3.4.6 QC小組的命名
4 開展QC小組活動
4.1 活動原則
4.1.1 全員參與
4.1.2 持續改進
4.1.3 遵循PDCA循環
4.1.4 基於客觀事實
4.1.5 套用統計方法
4.2 活動要求
4.2.1 普及質量教育
4.2.2 爭取領導支持
4.2.3 重視培養骨幹
4.2.4 健全管理制度
4.2.5 突出活動特色
4.3 活動程式
4.3.1 “問題解決型”課題活動程式
4.3.2 “創新型”課題活動程式
4.4 知識梳理
4.4.1 按程式開展QC小組活動
4.4.2 “問題解決型”課題和“創新型”課題的比較
4.4.3 “制定”和“制訂”
4.4.4 問題解決型課題的內部差異
4.4.5 指令性課題和指令性目標值課題
4.4.6 QC課題與科研課題的區別
4.4.7 正確理解QC小組活動的“小、實、活、新”
4.4.8 重視收集活動過程記錄
5 總結QC小組活動
5.1 總結的意義
5.2 總結的內容
5.3 總結的步驟
5.4 總結的基本要點
5.5 知識梳理
5.5.1 在成果報告的編寫過程中實現自我能力提升
5.5.2 嚴格按照活動程式要求安排成果報告的章節內容
5.5.3 成果報告中應簡要介紹小組信息
QC小組基本信息表
5.5.4 成果報告中應有針對性的名詞解釋
5.5.5 沒有“QC小組類型”的概念
5.5.6 正確填寫“課題類型”
5.5.7 有形成果和無形成果
5.5.8 圖表使用原則
5.5.9 善於運用圖表進行表達
5.5.10 QC工具使用原則
5.5.11 成果報告應貫徹並體現QC小組活動的五項基本原則
5.5.12 成果報告的報告書(WORD文檔)
5.5.13 成果報告的幻燈片(PPT文檔)
6 發表QC小組活動成果
6.1 成果發表的意義
6.2 成果發表的內容
6.3 成果發表的實施
6.3.1 實施要點
6.3.2 實施步驟
6.3.3 發表的準備工作
6.3.4 現場發表細節
6.4 知識梳理
6.4.1 成果發表的演講文稿
6.4.2 成果發表的時間
6.4.3 成果發表的演講技巧
6.4.4 成果發表的參與人員
6.4.5 成果發表的現場提問
6.4.6 成果發表會的發表層次
7 評審QC小組活動成果
7.1 評審目的
7.2 評審原則
7.3 評審基本要求
7.4 評審標準
7.5 評審工作的組織
7.6 知識梳理
7.6.1 QC小組活動的基本過程
7.6.2 活動成果的評審意見
7.6.3 避免單純以經濟效益評價成果
7.6.4 QC小組活動的組織開展
7.6.5 QC小組活動診斷師
7.6.6 國內QC小組的榮譽
統計篇
8 統計數據與統計方法
8.1 統計數據的分類
8.1.1 計量數據
8.1.2 計數數據
8.2 統計數據的抽樣
8.2.1 總體與樣本
8.2.2 抽樣過程
8.2.3 抽樣方法
8.3 統計數據的特徵值
8.3.1 總體特徵值
8.3.2 樣本特徵值
8.4 統計數據的分布
8.4.1 個體數據的波動性
8.4.2 總體分布的規律性
8.5 統計方法
8.5.1 描述性統計
8.5.2 推斷性統計
8.6 知識梳理
8.6.1 統計數據的收集
8.6.2 統計方法的局限
8.6.3 小機率原理
8.6.4 標準偏差和變異係數的適用情況
8.6.5 統計推斷的現實意義
8.6.6 描述性統計和推斷性統計
8.6.7 變數
8.6.8 隨機變數
8.6.9 數學期望
8.6.10 方差
8.6.11 協方差
8.6.12 影響質量數據波動的因素
8.6.13 統計數據的分布形態
8.6.14 箱形圖的概念
8.6.15 參數估計與假設檢驗
8.6.16 置信水平和置信區間
8.6.17 點估計與區間估計的主要區別
9 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9.1 相關分析
9.1.1 基本概念
9.1.2 相關分析的內容
9.2 回歸分析
9.2.1 基本概念
9.2.2 回歸分析的內容
9.3 知識梳理
9.3.1 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的關係
9.3.2 偏相關分析
9.3.3 相關係數的套用
9.3.4 相關關係和因果關係
9.3.5 協方差與相關係數的差異
9.3.6 顯著性檢驗
9.3.7 函式關係與相關關係
9.3.8 回歸分析的兩種檢驗方式
9.3.9 相關係數的含義
9.3.10 判定係數與相關係數
10 方差分析
10.1 基本概念
10.2 基本原理
10.3 方差分析的類型
10.3.1 單因素方差分析
10.3.2 多因素方差分析
10.4 分析方法
10.4.1 假設前提
10.4.2 基本步驟
10.5 知識梳理
10.5.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10.5.2 方差分析的由來
10.5.3 顯著性檢驗
11 過程能力分析
11.1 認識過程能力
11.1.1 基本概念
11.1.2 過程能力的量化描述
11.2 分析過程能力
11.2.1 生產過程的狀態判穩
11.2.2 計算過程能力指數
11.2.3 過程能力分析的意義
11.2.4 過程能力分析的手段
11.3 提高過程能力(性能)指數的途徑
11.3.1 縮小中心偏離
11.3.2 降低離散程度
11.3.3 擴大公差範圍
11.4 知識梳理
11.4.1 過程能力與生產能力
11.4.2 為什麼用6σ衡量過程能力
11.4.3 過程能力與過程能力指數
11.4.4 過程能力指數與過程性能指數的區別
11.4.5 常態分配與統計穩態
11.4.6 短期能力與長期能力
11.4.7 在統計穩態下計算過程能力指數
11.4.8 過程能力(性能)指數是精確值還是近似值
11.4.9 過程能力(性能)指數的計算問題
工具篇
12 舊QC七種工具
12.1 調查表(檢查表/核對表)
12.1.1 工具介紹
12.1.2 基本程式
12.1.3 套用案例
12.1.4 注意事項
12.2 數據分層法(層別法/分類法/分組法)
12.2.1 工具介紹
12.2.2 基本程式
12.2.3 套用案例
12.2.4 注意事項
12.3 排列圖(帕累托圖)
12.3.1 工具介紹
12.3.2 基本程式
12.3.3 套用案例
12.3.4 注意事項
12.4 因果圖(石川圖/魚骨圖)
12.4.1 工具介紹
12.4.2 基本程式
12.4.3 套用案例
12.4.4 注意事項
12.5 散布圖
12.5.1 工具介紹
12.5.2 基本程式
12.5.3 套用案例
12.5.4 注意事項
12.6 直方圖
12.6.1 工具介紹
12.6.2 基本程式
12.6.3 套用案例
12.6.4 注意事項
12.7 控制圖(管理圖)
12.7.1 工具介紹
12.7.2 基本程式
12.7.3 套用案例
12.7.4 注意事項
13 新QC七種工具
13.1 系統圖(樹圖)
13.1.1 工具介紹
13.1.2 基本程式
13.1.3 套用案例
13.1.4 注意事項
13.2 關聯圖
13.2.1 工具介紹
13.2.2 基本程式
13.2.3 套用案例
13.2.4 注意事項
13.3 親和圖
13.3.1 工具介紹
13.3.2 基本程式
13.3.3 套用案例
13.3.4 注意事項
13.4 過程決策程式圖(PDPC圖)
13.4.1 工具介紹
13.4.2 基本程式
13.4.3 套用案例
13.4.4 注意事項
13.5 矩陣圖
13.5.1 工具介紹
13.5.2 基本程式
13.5.3 套用案例
13.5.4 注意事項
13.6 矩陣數據分析法
13.6.1 工具介紹
13.6.2 基本程式
13.6.3 套用案例
13.6.4 注意事項
13.7 箭條圖
13.7.1 工具介紹
13.7.2 基本程式
13.7.3 套用案例
13.7.4 注意事項
14 其他QC工具
14.1 頭腦風暴法
14.1.1 工具介紹
14.1.2 基本程式
14.1.3 套用案例
14.1.4 注意事項
14.2 水平對比法(標桿管理)
14.2.1 工具介紹
14.2.2 基本程式
14.2.3 套用案例
14.2.4 注意事項
14.3 優選法
14.3.1 工具介紹
14.3.2 基本程式
14.3.3 套用案例
14.3.4 注意事項
14.4 正交試驗設計法
14.4.1 工具介紹
14.4.2 基本程式
14.4.3 套用案例
14.4.4 注意事項
14.5 價值工程法
14.5.1 工具介紹
14.5.2 基本程式
14.5.3 套用案例
14.5.4 注意事項
14.6 5W1H分析法
14.6.1 工具介紹
14.6.2 基本程式
14.6.3 套用案例
14.6.4 注意事項
14.7 流程圖
14.7.1 工具介紹
14.7.2 基本程式
14.7.3 套用案例
14.7.4 注意事項
14.8 簡易圖表
14.8.1 工具介紹
14.8.2 基本程式
14.8.3 套用案例
14.8.4 注意事項
實戰篇
15 問題解決型課題
15.1 選擇課題
15.1.1 知識解讀
15.1.2 工具運用
15.1.3 實戰指導
15.2 現狀調查
15.2.1 知識解讀
15.2.2 工具運用
15.2.3 實戰指導
15.3 設定目標(目標可行性論證)
15.3.1 知識解讀
15.3.2 工具運用
15.3.3 實戰指導
15.4 原因分析
15.4.1 知識解讀
15.4.2 工具運用
15.4.3 實戰指導
15.5 確定主要原因
15.5.1 知識解讀
15.5.2 工具運用
15.5.3 實戰指導
15.6 制訂對策
15.6.1 知識解讀
15.6.2 工具運用
15.6.3 實戰指導
15.7 對策實施
15.7.1 知識解讀
15.7.2 工具運用
15.7.3 實戰指導
15.8 效果檢查
15.8.1 知識解讀
15.8.2 工具運用
15.8.3 實戰指導
15.9 制訂鞏固措施
15.9.1 知識解讀
15.9.2 工具運用
15.9.3 實戰指導
15.10 總結和下一步打算
15.10.1 知識解讀
15.10.2 工具運用
15.10.3 實戰指導
16 創新型課題
16.1 選擇課題
16.1.1 知識解讀
16.1.2 工具運用
16.1.3 實戰指導
16.2 設定目標及目標可行性論證
16.2.1 知識解讀
16.2.2 工具運用
16.2.3 實戰指導
16.3 提出方案並確定最佳方案
16.3.1 知識解讀
16.3.2 工具運用
16.3.3 實戰指導
16.4 制訂對策
16.4.1 知識解讀
16.4.2 工具運用
16.4.3 實戰指導
16.5 對策實施
16.5.1 知識解讀
16.5.2 工具運用
16.5.3 實戰指導
16.6 效果檢查
16.6.1 知識解讀
16.6.2 工具運用
16.6.3 實戰指導
16.7 標準化
16.7.1 知識解讀
16.7.2 工具運用
16.7.3 實戰指導
16.8 總結和下一步打算
16.8.1 知識解讀
16.8.2 工具運用
16.8.3 實戰指導
案例篇
17 問題解決型課題案例
17.1 案例內容簡介(縮短物流入庫時長)
17.2 案例成果報告書
18 創新型課題案例
18.1 案例內容簡介(研究基於交換機的垃圾簡訊攔截新方法)
18.2 案例成果報告書
附錄
A1 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準則(T/CAQ 10201-2020)
A2 常用正交表和常態分配函式表
A3 F分布表
A4 t分布表
A5 相關係數臨界值表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吳文廣,中國民主同盟盟員,高級工程師(移動通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理工程師、一級建造師(通信與廣電工程),美國PMI協會認證PMP(項目管理專業人士)。1997年07月畢業於南京郵電學院無線電工程系,省技術支援專家組成員(2005-2007年),曾長期從事移動通信核心網技術支援工作,多次承擔重大課題技術攻關和行業技術規範編撰任務,並在全國技術比武中獲個人名次,在《電信技術》、《移動通信》等行業刊物發表專業論文十多篇,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三項,幾十項技術研究成果在省級以上獲獎、交流或發表。2005年開始接觸質量管理並長期致力於民眾性質量管理活動的理論研究、課題實踐、活動指導和成果評審,擁有豐富的質量管理小組活動(QC小組活動)理論知識水平和課題實踐經驗。十多年來,主持開展(擔任QC小組組長)的多個QC小組活動課題成果獲全國一等獎,多次被授予“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光榮稱號,親歷指導的QC小組活動課題成果多數在全國比賽中獲獎。基於QC小組活動開展方面的卓越表現,曾受邀赴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西藏、海南等省市兄弟單位介紹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