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架構,官方新聞通路,PeoPo公民新聞獎,關注議題,國際媒體交流,
定位
“PeoPo”是英文“people post”的縮寫,強調每個人都有發聲權利,落實公民近用(Public Access)媒體權;也取台語“撇步”的諧音,希望公民、閱聽大眾能夠分享自己的專業領域與知識,強化“草根媒體”,PeoPo自我定位為一個跨越網路與電視的平台。
架構
自公視於2006年12月啟動《公民新聞影音平台計畫》,藉由300多場公民新聞工作坊教育訓練,目前有3,500位各地的公民記者,130個NGO/NPO/EDU組織,至少30名台灣原住民部落公民記者。另每周邀請學者專家、資深新聞工作者出任“客座總編輯”,深入探討公民新聞的議題和採訪內容。
主要架構分為台灣北、中、南、東四大區,在台灣十所大學傳播科系設定公民新聞校園採訪中心,設定天然災害報導專區、台灣原住民報導專區,累積報導則數超過2萬篇,包括近8千則原創影音新聞。
官方新聞通路
無線電視包括公共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網路新媒體、PeoPo Webcast、Apple iTunes Podcasting。
PeoPo公民新聞獎
自2007年起,與台灣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合作設定“PeoPo公民新聞獎”。
關注議題
PeoPo新聞平台主題較主流媒體更多元,包括社會關懷、生態環保、文化古蹟、社區改造、教育學習、生活休閒、農業、媒體觀察、運動科技、政治經濟。PeoPo期望促進公民參與、近用媒體,因此“2008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公民提問”即以PeoPo為平台,由公民進入候選人電視辯論會直接詢答,並以快速投入2008年台灣“莫拉克風災”各地災情採訪報導受關注。
不過,學者管中祥指出,PeoPo試圖透過網際網路實踐公民的傳播權利。除了提供影音平台,也舉辦百場以上工作坊,培養公民的新聞生產技能,PeoPo公民記者所報導新聞相較於主流媒體更為多元;但由於公民記者較關注社區、周身事件,因此仍然遭到公共性不足的批評。
國際媒體交流
PeoPo是台灣“公共媒體” 投入發展公民新聞的新媒體套用,國際上相關發展案例較為罕見。因此,台灣公視常受邀交流研討公民新聞經驗,例如CBA大英國協電視年會、PBI世界公視年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本NHK、IIC國際廣播電視組織等。2008年,PeoPo入圍“NHK日本賞”,榮獲台灣“網際營活獎”首獎。
經營成效及對公民社會的良性影響,受到包括日本NHK和法國媒體普羅旺斯年報、英國BBC、衛報等國際主流媒體關注,並於2010年受邀加入蘋果電腦Apple Podcasting全球下載收看服務。
前英國BBC新聞總監Phil Harding於2010年2月參訪台灣公視、PeoPo新聞平台[9],並於英國主流媒體《衛報》發表專文,介紹並期許PeoPo成為公民新聞的發展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