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其槍管後坐帶動槍機運動,並驅動凸輪旋轉完成開鎖;後坐到位後,槍機固定不動,槍管復進,打開槍尾,拋出空彈殼;手動裝填,拉動槍機復位閉鎖。這種“長後坐”自動方式的單發武器的設計十分獨特。但是作為步兵輕武器,該槍還是太長太重,後坐力巨大,以致所有開過此槍的人開槍時都會有恐懼感。射速慢也是一個問題,由於採用非自動裝填,射手的心理素質成了影響射速的最關鍵因素,在坦克隆隆開進的情況下是否還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冷靜的射擊和換子彈,所以由
西蒙諾夫設計的PTRS―41反坦克槍就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迴轉式槍機,5發彈倉供彈。另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穿甲力不夠,在蘇德戰爭剛剛開始時,它的主要目標是各類250、251半履帶裝甲車,德國二號坦克和三號四號坦克的早期型。對於二號坦克已經在有效射程內它的穿甲力是完全夠了,但是在對三號四號坦克後期型號射擊時,在射擊距離推進到250M,到這個位置它可以擊穿側裝甲和後裝甲,在實戰中它也經常對坦克的潛望鏡、油箱、觀察孔射擊,儘管收穫不大,這還是能讓裝甲兵感到一些威脅。
相關數據
PTRD-41 反坦克槍
口徑:14.5mm
槍長:2007mm
全槍質量:17.2kg
槍管長:1227mm
8條右旋膛線
單發手動裝填
長後坐管退式槍機
蘇聯14.5x114mm槍彈
初速1010m/s
穿甲性能25mm/500m/90°(在500m距離上能擊穿25mm厚的90°垂直鋼板)
*註:
PTRD實際上是槍管長后座自動原理的變形,這是取消了復進簧、供彈機構這些部件。另外,使用這種方式的原因主要是由於14.5mm彈藥威力過大,需要使用各種方法降低后座力。
另外俄國反坦克步槍的實際射擊距離通常在100米以內,這樣可以提高命中率和穿甲效果,而且在防線中通常集中布置多個反坦克槍小組,在防禦時統一攻擊同一個目標,這樣可以有機會對付敵方裝甲目標的側面,通常效果更好。戰爭中後期也通常用於攻擊敵方戰線上的火力點等土木野戰工事。
研製歷史
儘管蘇聯反坦克步槍的研製工作始於1938年,但蘇軍最高統帥部始終認定此類武器不會有什麼實際作用,因此進展極其緩慢。1941年7月,衛國戰爭爆發,蘇聯人急需大量反坦克武器對付德軍裝甲部隊。此時卻發現已研製成功的反坦克步槍不適合於大量投產。著名的工程師迭哥塔扎耶夫臨危受命,在很短的時間內拿出了PTRD-41。PTRD-41是單發武器,具有可移動的槍管,開火瞬間彈進約6.5厘米以減少后座力,另有三分之一后座力被槍口制退器吸收。該槍的典型特徵是備有提手及兩腳架。操作時,需要2個士兵才可進行,1個射手及裝彈手,另一個負責跟蹤及指定目標。
PTRD-41的優點是適合於大量生產且耐用,精確度也不錯。缺點是噪音太大。
1941年8月29日,新槍就投入生產,並及時地在莫斯科保衛戰爆發前得以裝備紅軍。PTRD-41在實戰中被證實遠優於德軍同類武器,實際上德國人很快就喜歡上了繳獲的PTRD-41,並分別將它們命名為PzB-783。即使是在蘇、德雙方都增加了坦克的裝甲厚度,以蘇聯的反坦克步槍集中攢射坦克側翼及後方,仍可對乘員造成殺傷。PTRD-41的具體生產數量比較模糊,PTRD-41最終在1945年1月停產,之後蘇軍中PTRD-41的使用數量減少到約40,00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