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10 Bronco

OV-10 Bronco

OV-10“野馬”(Bronco)是北美公司研製的雙發雙座輕型多用途戰術偵察攻擊機

越戰時期,由賽斯納170系列觀光遊覽機簡單改裝而來的O-1觀察機已難以承擔前進航空管制任務。於是一種反游擊、反暴亂的輕型飛機概念引起軍方的興趣,隨後邀請各廠商參與競標。

做出回應的11家公司中,“北美”的方案獲勝取得項目契約。1965年7月,OV-10首次試飛。

1968年2月,美海軍陸戰隊接受第一架OV-10,同年7月運抵越南峴港,開始投入實戰。 OV-10總產量約400架,除美國海空軍、陸戰隊使用外,該機還出口到德國泰國、印尼、菲律賓委內瑞拉等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OV-10 野馬
  • 英文名稱:Bronco
  • 服役時間:1968
  • 國家:美國
  • 屬性:輕型多用途戰術偵察攻擊機
研發歷程,設計結構,型號,性能參數,

研發歷程

OV-10輕型攻擊偵察機,綽號“野馬”(Bronco),由北美羅克威爾公司研製,主要裝備美國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用於空中管制、空中火力偵察、對地火力支援、直升機護航,以及放射性偵察、戰術空中觀察、火炮以及艦炮定位、戰術航空作戰的空中控制和低空航拍等。
美軍通過長期戰爭實踐得出一條經驗,認為能否取得近距離對地空中火力支援的勝利,90%取決於是否能迅速與準確地發現和識別地面目標韓戰時期,空軍對前線偵察機的需求更為迫切.由於沒有專用座機,只能用T-6特克森式教練機進行前線偵察和空中引導。
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海軍陸戰隊對這種偵察機的需求也提到議事日程。在眾多廠商競爭中,羅克威爾公司的方案獲選。1964年,該公司生產出7架原型機;1965年7月16日,第一架OV-l 0首飛;1968年2月,第一架OV-10交付美國海軍陸戰隊;1968年7月,OV-10運抵越南峴港,開始投入實戰。
1995年,OV-10從海軍陸戰隊退役。目前美軍仍有約100架左右OV-10繼續服役,主要執行國內和沿海偵察,包括參與掃毒、反偷渡、反走私等行動。

設計結構

該機外形十分獨特,機身前部為由大塊玻璃組成的縱列雙座複式操作座艙,座艙玻璃低至腰膝部,視野非常開闊,座艙裝有防護裝甲和彈射座椅,戰場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主翼中央為主機身;機身後部為一個2.1立方米的萬能貨艙.可裝載1451千克的軍用物資或5名傘兵或2個擔架和1名護十;尾部最為奇特,採用雙尾梁布局。
該機裝備有塔康戰術導航系統、夜視設備、合成雷射測距/目標照射雷達,發現目標後可為攻擊機指示目標。此外,該機還具有較強的對地攻擊能力,機身下兩側短翼內裝有4挺7.62毫米機槍;共有7個外掛點,主翼下左右各1個,機身下方中央1個,機身下兩側短翼各有2個,可掛載70毫米/127毫米各種火箭發射巢、炸彈、機槍、機炮吊艙或副油箱。
OV-10的動力裝置為2台艾里遜T-76-G420/421發動機,單台功率為1040軸馬力,各驅動一副直徑2.59米的三葉螺旋槳。該機的固定武器為4挺7.62毫米機槍,全機共7個外掛點,主翼下左右各一個掛點,機身下中央一個掛點,機身下兩側短翼各有2個掛點。可掛載各種火箭發射巢、炸彈、機槍、機炮吊艙或副油箱。

型號

OV-10的主要型號有:
OV-10A(美軍試用的戰術偵察、前線空中管制型)
OV-10B(出口德國的型號)
OV-10C/E/F(分別向泰國、印尼等國出口的型號)
OV-10D(A型的改進型,主要是改進電子設備,加裝AN/AAS-39前視紅外探測和雷射指示系統。)
目前,OV-10仍在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空軍中服役。

性能參數

動力裝置:2台艾利遜T-76-G420/421渦槳發動機,單台功率1040軸馬力,各驅動一副直徑2.59米的三葉螺旋槳。
武器裝備:固定武器為飛機機身下兩側短翼內4挺7.62毫米機槍,全機共7個外掛點,主翼下左右各一個掛點,機身下中央一個掛點,機身下兩側短翼各有兩個掛點。可掛各種火箭發射巢、炸彈、機槍、機炮吊艙或副油箱。
尺寸數據:翼展12.19米,機長13.41米,機高4.62米,機翼面積27.03平方米。
重量數據:空重3127公斤,最大起飛重量6552公斤,機內燃油954升。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463公里/小時,爬升率15.3米/秒,實用升限9150米,轉場航程2224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