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s-23衝鋒手槍

OTs-23衝鋒手槍

OTs-23“飛鏢”(俄文ОЦ-23 Дротик,羅馬化後為“Drotik”,有時也寫作OC-23)衝鋒手槍是由俄羅斯中央設計局(TSKIB SOO)在1990年代初研製的,1993年定型。該槍的主設計師有三個人,分別為伊戈爾·斯捷奇金(APS衝鋒手槍的主設計師)、巴爾特(А.В. Бальцер,羅馬化A.V. Baltser)和津琛科(俄文為А.В. Зинченко,羅馬化A.V. Zinchenko)。因此按照俄國軍工的習慣,OTs-23也稱為SBZ手槍(即三位設計師的姓氏縮寫СБ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OTs-23衝鋒手槍
  • 外文名:ОЦ-23 Дротик
  • 全槍長:195 mm
  • 全槍寬:32 mm
  • 全槍高:135 mm
  • 空槍重:850 g
  • 槍管長:125 mm
  • 彈匣容量:24 rds
  • 槍口初速:320 m/s
  • 理論射速:1800 rpm
  • 口徑:5.45×18mm
研發目的,原理,

研發目的

OTs-23的研製初衷是為執法機構提供一種微型衝鋒鎗。那個時候,俄羅斯的9×18mm和9×19mm穿甲彈還沒有研製成功,但當時已經有一些不法分子用上了防彈衣,所以斯捷奇金就提出了利用小口徑PSM手槍的5.45×18mm彈藥,這是當時俄羅斯現成的、可有效穿透軟質防彈衣的彈藥了。但PSM手槍及其彈藥卻也有停止作用太低的缺點,因此斯捷奇金的建議就是採用極高射速的點射模式進行發射(約每分鐘1,800發),他的理論就是在一瞬間向“敵人”打出三發子彈,通過增加命中數目來彌補單枚彈頭停止作用的不足。然而,5.45×18mm彈還有有效射程太近、距離一遠就迅速降低侵徹能力的缺點。因此OTs-23手槍只造了很少的數量,後來在此基礎上研製了9mm口徑的OTs-33衝鋒手槍。
OTs-23衝鋒手槍
斯捷奇金研製的三種手槍

原理

Ts-33手槍採用自由後坐式原理,當然,這是因為所發射的彈藥本身的後坐力就不大。然而,槍管本身卻可以前後運動並有獨立的復進簧,剛擊發後彈頭出膛時,槍管組和套筒一起後坐5mm,然後槍管組在自己的緩衝簧作用下停止,而套筒則繼續後坐42mm並完成自動循環。這樣的設計是把槍管組件作為一個配重,因為當套筒復進運動的最後階段會推動槍管組件一起前進,通過這個動作來減少高射速點射時的槍口上跳,而槍管組件和套筒之間其實是慣性閉鎖的。為了進一步減小射擊時的槍口上跳,槍管前部還有向上的泄氣孔作為防跳器。
擊發機構為單/雙動,迴轉式擊錘。套筒尾部兩側都有手動保險桿兼快慢機柄,在上保險的同時能解脫擊錘的待擊狀態;射擊位置有兩檔,分別為單發和三發點射。彈匣為雙排雙進,容量為24發。機械瞄具是固定的,不可調。底把前端的下方還有附屬檔案安裝導軌。
OTs-23衝鋒手槍
OTS-23分解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