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線”是患者用於衡量髮際線高度,評估脫髮嚴重程度的一種自診手段,臨床上也有部分套用。將大拇指和食指連成圈狀,中指,無名指,小拇指三指併攏,形如“ok”的手勢,手心朝外,保持水平垂直貼近額頭,以眉毛的水平高度為起點,能完整填充於眉毛與髮際線之間,說明髮際線高度達到OK標準。髮際線高度符合OK線則被認為是正常範圍內的健康髮際線,高於或低於OK線,說明髮際線過高或過低。髮際線過高一般存在髮際線後退、脫髮、頭髮稀疏等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OK線
- 外文名:OK Line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發病部位:前髮際線區
- 相關疾病:脂溢性脫髮
- 多發群體:常見於中青年男性
- 常見症狀:髮際線後移、發縫變寬
- 傳染性:無
- 主要病因:脂溢性脫髮(雄性激素脫髮)、產後脫髮等導致的髮際線後移
流行病學,症狀起因,鑑別診斷,門診指征,發病機制,治療方法,預防措施,
流行病學
男性21.3%,女性6.0%。
症狀起因
如遺傳、精神壓力、作息混亂、用腦過度、季節變換、空氣濕度、節食、抽菸、長期口服避孕藥等。
鑑別診斷
臨床醫生診斷中,會將髮際線區分為:前髮際線區、側髮際線區(顳前區)、頂區、枕區。前髮際線區又分為直線型、中尖直線型、後弧線型及中間直線型,同時需要測量面部長度(髮際中點至下頦緣的距離),並計算中髮際線與面部長度之比。臨床診斷中,認為髮際線高度應儘可能符合“三庭五眼”的比例,即髮際線最高點至眉毛水平線,再到鼻底,最後至下巴底端,這四條水平線應將面部縱長劃分為三等份,視覺上面部才會協調、美觀。
有研究表明,自三十歲起前髮際線於兩側開始後退,50歲後累及中央,表現為前髮際線的後退。中國男性前髮際線形狀多為直線型或中間直線型(81.30%),前弧線型(11.30%)及後弧線型(7.39%)較少,中髮際線均值為6.85cm,旁髮際線均值為5.75cm,外側髮際線均值為8.73cm,中髮際線與面部長度比值為0.337,與傳統的“三庭五眼”美學標準基本一致。而人體手掌呈現“OK線”的測量長度,正好是個體髮際線在面部的黃金比例。女性的前髮際線主要分為M型、矩形、圓型、三角型及不規則型,其中M型和矩形最多,前髮際線為(6.423±0.049)cm,有美人尖的平均50.67%,峰高3.025cm。女性由於身材和手掌大小成比例,故其“OK線”也客觀的反映了女性髮際線標準。
門診指征
前髮際線的後移與靠前發縫變寬,最終使頭皮外露。
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
(2)體內雄激素分泌過多
(3)其他因素: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存在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β1和TGF-β2,可以引起毛囊周圍纖維化,誘導細胞凋亡,而使毛髮提前進入退行期及休止期,毛囊萎縮變小,頭髮生長期縮短,髮際線後移/前移。
治療方法
由於AGA(雄性激素性脫髮,英文名稱AndroGenetic Alopecia,簡稱AGA)引起的OK線過高是一個進行性加重的過程,因此應當強調早期治療的重要性,一般治療越早,療效也越好。
男性患者:
(1)口服:非那雄胺(保法止)
(2)外用:5%米諾地爾搽劑
女性患者:
(1)口服:螺內酯、環丙孕酮;
(2)外用:2%米諾地爾搽劑
其他藥物:
中藥外用:複方斯亞旦生髮酊、六味防脫生髮酊
中藥口服:益腎生髮丸、天麻首烏片、養血生髮膠囊、滋補生髮片等
西藥外用-針對斑禿:維A酸乳膏、地蒽酚軟膏、二苯環丙烯酮
預防措施
1、不熬夜、調節作息;
2、禁用過燙的熱水洗髮;
3、不要束髮過緊;
4、合理排解生活和工作壓力;
5、儘量遠離電腦輻射;
6、避免過度食用油脂類、辛辣類食物;
7、忌菸酒;避免過度燙染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