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劇情
EXTRA篇
白陵大附屬柊學園3年級
白銀武和青梅竹馬
鑒純夏,好友鎧衣尊人過著愉快普通的校園生活。某一天的早上,醒來的武發現身旁睡著一名少女。這位名叫御劍冥夜的少女就這樣住了下來。
由於冥夜的登場與周圍的人發生些許變化的關係。隨著同學榊千鶴、彩峰慧、珠瀨壬姫的加入展開的喜劇日常。與到目前為止平緩的時間相反的急速變化的心。還有期望這些的人與不期望這些的人。
前方等待著武的,到底是。
UNLIMITED篇
白銀武與冥夜、純夏還有同學們一起友好地過著不普通但又平凡的生活。某一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8點。想著要遲到的武急忙飛奔出去,但眼前的卻是已經成為廢墟的小鎮,和倒在已經倒塌的純夏的家的人型機器人。武以為這是夢,來到白陵大附屬柊學園,那裡卻變成了“聯合國部隊橫濱基地”。越來越確信這是夢的武,在被當作可疑的人被捕之後,終於開始覺得這不是夢了。
被香月夕呼從拘留所里釋放的武從她那得知了這個是世界是與地球外起源種“BETA”處於戰爭中。而且武還無法接受“白銀武並不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事實。
但是為了日後的生存,武接受了香月夕呼的話,無可奈何地開始了訓練兵生活。在那裡見到了“原來世界的同學們”御劍冥夜、榊千鶴、彩峰慧、珠瀨壬姫。當然,冥夜她們並不認識武。武困惑著與戰爭時期軍國主義社會的價值觀和覺悟的不同,一邊相信著自己總有一天回到原來的世界,一邊與冥也她們一起努力訓練。
在那個戰亂的世界中得到的知識、友情和愛極大地影響了武的心。以前自己生活的世界真的是現實,還是夢?在這個世界的自己是真實的自己嗎?以及這個世界以後到底會發生什麼。
人物介紹
表中的聲優分別為R18版/全年齡版。
| 白 銀武(しろがね たける) 聲優:相庭剛志/保志總一朗本作男主角。在EXTRA篇中是白陵柊學園三年級生。成績意外地不錯。熱愛“巴爾加農”機器人對戰,技術很不錯。 UNLIMITED篇中,突然進入到了與地球外生命體“BETA”戰爭中的平行世界。雖然最初在嚴酷的訓練中對其他的成員來說是礙手礙腳的存在,但在後來把巴爾加農中得到的經驗用在了戰術機的操縱中。戰術機適應性歷代最高。 |
| 鑒 純夏(かがみ すみか) 聲優:藤原理加/田口宏子武的青梅竹馬。每天都會來叫武起床。家就在旁邊,房間也正好對著。重視協調性,但對武的事情卻非常強硬。必殺技“鑽頭牛奶拳”,擁有能將武打到平流層外的威力。 |
| 御劍 冥夜(みつるぎ めいや) 聲優:奧田秋/奧島和美 在EXTRA篇中是突然闖進武家裡的世界財閥之一的“御劍財閥”的下任當主。身負無現鬼道流劍術真傳,常身佩寶刀“皆琉神威”。因為相當偏頗的知識,超級不知世事,在學校常做出震驚四座的白痴事。 在UNLIMITED篇中則是聯合國太平洋方面第11軍橫濱基地衛士訓練學校第207衛士訓練部隊所屬的訓練兵。得意技是拔刀術。與EXTRA篇不同的是擁有一般的常識,行動也非常冷靜。
|
| 榊 千鶴(さかき ちづる) 聲優:高柳香帆/倉田雅世在EXTRA篇里是武班裡的班長。一本正經的性格,在周圍有很高的威信。但是與同學彩峰慧卻水火不相容。與原長曲棍球部部長,同學年的涼宮茜是對手同時又是好友。 在UNLIMITED篇中則是207分隊的分隊長。與EXTRA篇一樣,重視紀律和上級命令。與個人的狀況判斷優先的彩峰意見不合。 |
| 彩峰 慧(あやみね けい) 聲優:吉野夏樹/永島由子在EXTRA篇中是沉默寡言、與眾不同的同學。SOLO型,缺乏團隊精神,不過和壬姫關係不錯。不知為何老在吃飯的時候送給武“烤蕎麥麵包”。意外的手巧,處理外傷甚至比保健委員還出色。運動神經出眾。與千鶴水火不相容。 在UNLIMITED篇中是207分隊訓練兵。得意技是格鬥術。比起作戰任務更重視現場判斷,因此常和榊處於對立狀態。 |
| 珠瀨 壬姬(たませ みき) 聲優:北都南/一美在EXTRA篇中是天真爛漫、和藹可親的同班同學。希望大家能一直友好下去,不善於解決糾紛。目睹千鶴和慧的衝突,慌張地兩頭斡旋,打算自己解決的話,就使用大哭。弓道部所屬,很有才能,不過在極度集團視線下回變得急躁,在大賽上無法發揮實力。 在UNLIMITED篇中是207分隊訓練兵。擁有遠東第一的狙擊技術,但和EXTRA篇中同樣極度怯場。後來慢慢克服了。 |
| 鎧衣 尊人/鎧衣 美琴(よろい みこと) 聲優: 野中真澄/久保田惠在EXTRA篇名字叫尊人。武的同班同學,遊戲“巴爾加農”的玩伴。由於被冒險家的父親強行拉到世界各地,所以經常請假。基本上來說是個溫柔的美少年。不僅在女生中,在男生中也有很高的人氣。在二年級的時候轉入白陵柊學園。 在UNLIMITED篇中名字則是美琴(發音一樣)。207分隊訓練兵。得意技是野外求生。與尊人一模一樣的女生。不僅外貌很像,連性格和措辭都和尊人一樣。因此讓武很困惑。 |
| 社 霞(やしろ かすみ) 聲優:栗林美奈實/同左待在橫濱基地地下19樓的神秘少女。意外地與武邂逅,每天早上起床鈴響前都會來叫武起床。通常和香月博士一起行動。似乎共有武所擁有的過去的記憶和知識,她的存在和行為有很多的謎。 |
| 煌武院 悠陽(こうぶいん ゆうひ) 聲優:吉田恭子/吉住梢日本帝國現任政威大將軍。冥夜的雙胞胎姊姊。由於煌武院家認為雙胞胎代表不吉,而將身為妹妹的冥夜交由遠親的御劍家扶養。身體柔弱但性格堅毅。外貌和氣質與冥夜極為相似而曾為武所誤認。 |
| 神宮司 まりも(じんぐうじ まりも) 聲優:南綾香/井上美紀EXTRA篇中是武班的英語老師。稍微有點一本正經不會變通,但是很溫柔且善於照顧人。對武來說是個有點嘮叨的大姐姐一般的存在。與夕呼是老相識,據夕呼說,她自白陵柊學園時代就有了“瘋狗”的綽號……似乎還有其他的把柄被掌握著。 UNLIMITED中是橫濱基地衛士訓練學校的教官。軍階為中士。A-01部隊的衛士們全是她的學生。和夕呼是自橫濱基地由聯合國軍接管前,還是日本帝國軍白陵基地時就認識的朋友。日本帝國陸軍出身。深受所有學生的敬愛。 |
| 香月 夕呼(こうづき ゆうこ) 聲優:稻葉貴子/本井愛美 EXTRA篇中是武的物理教師。性格有點過激,很喜歡有趣的事情。與外表不同,實質是個超級天才,受反權威主義宣揚的相關言論影響,被學術界封殺,自願成為物理老師。和まりも是冤家,很久以前就樂於將まりも捲入到自己的旋律中來。 UNLIMITED篇中是天才物理學家同時也以橫濱基地的副司令身分,擔任“ALTERNATIVE4”計畫的最高負責人。武能加入訓練部隊全是拜她所賜,同時武所持有的高級保全ID也是她為了便宜行事而給予的。而她的行動仍有許多謎團。另外她雖然不是女主角之一,但由於掌握許多機密事項,其言談中有最多和故事核心相關的要點存在。
|
| 鮑爾·拉達比諾德(パウルラダビノッド) 聲優:若本規夫/同左 聯合國軍橫濱基地司令官。印度裔,軍階為準將。 |
| 月詠 真那(つくよみ まな) 聲優:上田亞紀子/星野千壽子帝國斯衛軍第19獨立警備部隊的隊長,軍階為中尉。有神代、巴、戎三位部屬。對冥夜及其一族宣誓忠誠。個性極為認真,平常可說是待己嚴待人亦嚴,但其內心其實是非常親切的。搭乘較一般機體更加提升性能(HI-SPEC)的專用紅色武御雷(00式戰術步行戰鬥機),作為衛士的才能也是最頂尖的。 |
遊戲術語
軍事武器
戰術機指的是對抗BETA用的巨大人型兵器。全名是“戰術步行攻擊機”。在此之前的戰爭乃是以戰鬥機為中心而爭奪制空權的形式,但在具有強大地對空火力的BETA光線屬種出現之後,戰鬥機可說完全派不上用場了。因此,人類在1974年開發了對BETA戰用的巨大人型兵器“戰術機”。
戰術機目前為止從第一世代發展到第三世代(尚在發展中):
第一世代是以防禦力和裝甲為優先選擇的機種。但自從發現即使是這樣的裝甲,戰車級BETA依然能夠輕易啃破後, 開發強化的重點便轉移到了重點防護與機動性上。也就是第二世代的特徵。
第二世代是將耐熱耐彈裝甲限定配置在機身重要部位,以期達到輕量化並提升機動性。
第三世代是藉由新材質裝甲達到更加輕量化,並提升資料傳輸裝置的速度和容量;不但強化機動性到前兩個世代難以企及的水平,也增進了柔軟性和即時應對能力。
美利堅合眾國軍戰術機
F-4“幽靈”
由美國開發的人類最早的戰術機,自然是第一世代。世界上有中、日等30餘國採用,也有許多衍生機種。藉由裝備和系統主機的更換,從開發以來已經過37個年頭,仍然是聯合國軍和各國戰術機甲部隊的主力之一,已從美軍第一線部隊退下作為純外銷機種使用。
F-5“自由鬥士”
F-14“雄貓”
1980年代為配合大型特殊飛彈[火鳥]而由美國海軍開發的第二世代戰術機。以高速匍伏飛行(貼地飛行)和一擊離脫戰法的套用為主眼採用復座式設計,比F-15還大一號其主機採用的可變輔助翼有很高的運動能力,但構造卻極其複雜。
F-15“鷹式”
美軍以“幽靈”為基礎而開發的第二世代戰術機。由於也有其他國家配備,亦有多種衍生機型。美軍戰術機部隊的主力。
F-15E“打擊鷹式”
以“鷹式”為基礎,多次強化綜合性能後的最新衍生型,號稱最強的第二世代戰術機。亦是美軍主力機種。性能實質上已為準第三世代;由於美軍F-22的配備時間嚴重推遲,因此仍有著許多再強化構想。
F-15·ACTV“活動鷹式”
F-15E的性能強化型,為(不死鳥計畫)下的產物。藉由軟硬體升級,模組化式外掛肩/背部推進器並安裝與開發中的F-22同型主機,有著遠超過同世代機的機動力。
F-16“戰隼”
美國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公司所設計的第二世代輕型戰術機。美國於1980年代為因應戰力增強的計畫,先後配備了F-14與F-15兩種高性能的戰術機;但由於該兩種機型的生產條件與費用均過於高昂,因此造成配備速度減緩的問題。有鑒於此,需要一種能快速量產配備,而又具有第二世代機等級(當時第一線戰術機性能)戰鬥力的機種。在這種背景下的“輕型戰術機計畫”(正式名稱為LWTSF計畫)使F-16誕生。由於該機以廉價、快速的即戰力為主眼,因此性能面的擴張性相當的小,但由於成功的實現了小型與輕量化,有著優秀的運動性能及格鬥戰能力,美國除自己配備外也賣給買不起F-15的部隊(如中國台灣);自D型開始外型有了變更,主要是修改肩部裝甲區塊與小腿部裝甲,以達到耐久力的提升和作戰時間的延長。
F-18“黃蜂”
許多美軍衛士稱其為“Viper”,是延續自LWTSF計畫時期的稱呼。1986年正式開始服役。
F-20A (F-5G) “虎鯊”
以F-5系列為基礎重新設計、大幅提高性能的機種。藉由主機換裝而提升了60%以上的出力,而達到了和新型機相符的傲人機動性。
F-22A“猛禽”
美軍的次世代主力機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所開發的第三世代戰場壓制戰術機。生產數量尚少,但有著勝過其他第三世代戰術機的高度匿蹤能力和機動性,故有戰場支配戰術機的別稱。頭部攝影機的設計概念比較類似昆蟲的複眼,是少數將對戰術機作戰納入主功能的機種。匿蹤性、主機性能與機動性等均為現行戰術機之冠。由於美軍現行戰術機運用思想以配合G彈作戰的火力投射為中心,故該機與美軍其他舊世代機相同,不重視近戰能力的強化(美軍戰術機只有短刀,中國與日本均有長刀)。12.5事件中迎戰主要搭乘不知火和擊震的叛軍精銳,達到了敵我交換率7比1的傲人戰績,展現了機體性能上的優勢。但也由於數量上的壓倒性劣勢和駕駛熟練度的差距等因素,而有多台遭到沙霧上尉率領的叛軍主力擊墜。頭部形狀設計和淒乃煌類似是由於同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緣故。
YF-23“黑寡婦二型”
與F-22同時競爭美軍ATSF(先進戰術步行戰鬥機)第三世代戰術機寶座失敗的機體,整體性能與F-22不相上下,尤其在近接戰鬥的對應能力一向更是F-22所不及之處(此機原始配備包含長刀,專用突擊炮還有安裝刺刀)兩機模擬對抗四十次中有十八勝十四敗的優勢(其餘五次平手,三次無效)但由於維修整備性較F-22低,加上同時期美軍的戰術機作戰要求改以配合G彈(五次元重力炸彈)為重心因此以單機戰鬥力為主眼的本機最後未被採用,原型機現位於愛德華空軍基地的露天機棚,被譏為“世界最貴的鐵屑”。諷刺的是,本機原始概念反較F-22符合ATSF中“對人造戰術兵器”的高機動/近接作戰要求。
日本帝國軍戰術機
擊震(げきしん) 77式戰術步行戰鬥機(F-4J/TSF-TYPE77)
第一世代戰術機。F-4“幽靈”的日產版本。自1977年正式配備以來,改良過相當多次;由於主機的換裝和裝甲的材質更新,具有準第二世代機的性能;迄今仍為日軍戰術機部隊的主力。
陽炎(かげろう) 89式戰術步行戰鬥機(F-15J/TSF-TYPE89)
第二世代戰術機。F-15“鷹式”的日產版本。80年代晚期的日本為了克服在自製戰術機上面臨的技術瓶頸而自美國引入本機,由於主要目的是吸收技術,因此配備數量不多。在性能強化上面也不是主要對象。就實際性能而言其實只有美國F-15C的水平。
不知火(しらぬい) 94式戰術步行戰鬥機(TSF-TYPE94)
日本自行研發生產的第三世代戰術機。以從美方得到的技術和生產經驗(從陽炎得到的)開發,作為日軍次代主力而進行量產。在日軍戰術機部隊中仍為少數精銳使用。可確定完全配備此機種的,只有防衛京都地區的第一戰術機聯隊和位於富士山腳的教導隊而已。至於橫濱基地配備的不知火也只有一個加強中隊的規模。機體表面配有新開發之雷射蒸發覆膜,對光線級BETA有較好的抗性。但就整體性能來說實際上只能稱為準第三世代。12.5政變事件中叛軍是以操作者的技術層面去彌補和F-22間的性能差距,不過在性能上有很強的潛能。這從故事中段由武開發的XM-3操作OS(其實是他打電動的模擬程式)導入之後,戰力立刻上升一事可以看的出來。
不知火壱型丙
不知火的強化型以將來的武裝強化為主眼,強化了結構與動力源,出力比原有的不知火強化了15%,但有著消耗增加(續戰時間縮短)的問題,只生產了100多架。交由老手駕駛員進行資料收集等試驗性質的運用。
不知火弐型 XFJ-01a 不知火的(新型試驗機)事實上是以壱型丙為藍本,各部零件換上美制第三世代機試驗零件後的(日皮美骨機)已確知頭部偵蒐系統,肩部推進器,腿腳部均重新設計;腰部零件設計則由Su-37的設計修改而來性能由於使用正規美制零件(非仿製同級品)而有顯著提升,但嚴格來說是帝國軍新型戰術機開發中的過渡性質產物。原型機是除F-22以外機動力上唯一能匹敵F-15·ACTV“活動鷹式”的機種。
吹雪(ふぶき)(TST-TYPE97)
日軍以F-15J“陽炎”為基礎,作為第三世代機型的基本技術研究用而開發的高等練習機。以沿用不知火的量產組件為前提重新設計後,在97年正式配備。
瑞鶴(ずいかく) F-4J改
1982年由日本政府城內省下單開發的F-4的改造機型。主眼在近戰機動層面上的強化,因此裝甲改採重點防護,強化近戰機動迴旋、瞬間加速等爆發式能力;但機體平衡性極差,非常仰賴駕駛員的技術。曾有在模擬戰中擊敗美國F-15(當時是C型)的紀錄。性能面上為準第二世代機。
武御雷(たけみかづち)(TSF-TYPE00)
以F-4J改“瑞鶴”的後繼機身分開發的純日產戰術機。實際上是以不知火的開發資料為本做出來的特殊用途機種。為日軍的精銳,直屬於將軍家族的“斯衛軍”所使用的機型。由於“高貴者應挺身於人民之前戰鬥”這樣的思想,作為供將軍家族成員和其護衛而使用的機體,特別重視格鬥戰能力和機動性的強化。近戰能力為各國戰術機中頂級水平,但代價是武裝籌載能力大幅低下。機體顏色代表地位,由高至低為-紫、青(藍)、赤(紅)、黃、白、黑。
歐洲聯盟軍戰術機
EF-2000 “颱風”
由英國、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共同開發的歐洲聯盟第三世代戰術機。在F22A服役前號稱最強。經過了法國退出開發等問題,總算在2000年正式開始配備。因為歐洲除英國與瑞典外,幾乎都在BETA占領下,因此資源嚴重不足;該機採用機體小型化和多功能化設計,除了延長續戰時間外,其實也是減少資源消耗的手段。機身各處都配備了高碳纖維制刀刃做為固定武裝,特別是頭部、雙肩及兩前腕的配備也有姿勢制御的功用。手持格鬥武器方面有西德的長戟、英國的雙手劍和西班牙的打擊盾牌等各種版本。而射擊戰兵裝除了標準的突擊炮系統(36mm機關炮配120mm滑膛炮)外,另有一種專門用於火力支援的戰術機手持支援火炮系統;該系統全長超過戰術機高度,可於57mm、105mm、220mm口徑換裝。歐洲軍隊在配置上傾向單由戰術機部隊作戰,因此才有專門的火力支援炮;和日本僅為增加有效射程的“支援突擊炮”是不同的概念。以高碳纖維製作跳躍單位主翼,這點和其他第三世代機相同。
“疾風”(Rafale)
法國脫離ECTSF計畫後獨自開發的第三世代戰術機。
JAS-39 “鷲獅”
瑞典制第三世代多用途戰術機。是為了配合瑞典特有的峽灣地形作戰而開發。
蘇維埃聯邦軍戰術機
米格系戰術機
MiG-21bis
F-4的改造機型。由於蘇聯的戰術需求,因此極度重視接近戰能力和運動性能,和標準型F-4的最大差異在於頭部和大腿部等地外裝簡略並輕量化,及手腳部件重新設計等。
MiG-23/27
蘇聯真正的“純國產戰術機”,也是蘇聯最初的第二世代機種類,機體上仍保有許多第一世代機的設計特徵。整體來說受美國F-5系列的影響,因此外型設計有許多相似之處,但Mig-23生產上並不順利,
前線整備與操作評價也不好, 除了現地修 改試行錯誤外,也藉由外銷方式減輕負擔;
這個系列真正改進完成的是MiG-27型,約有9成以上的零件經過修改與再設計。
推出時已經略嫌落伍(純第二世代性能);但該系列占了蘇聯保有戰術機的40%,仍是蘇軍第一線最重要的支柱。
附帶一提,該系列的近接戰鬥短刀設計特殊,較他國用的型號長了快一倍。
Mig-29 “燕式”
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設計開發的第二代戰術機。
和Su-27是同時期發展起來的戰術機,在蘇聯同代戰術機中該機以擁有(和Su-27)同等的近距離密集格鬥能力而著稱,但是較小的有效載荷、正常運行時間太短以及身為主力戰術機但是逃生位置設計不合理成為該機的缺點。然而,和Su-27鶴式作為高低搭配中的“低”的主力型戰術機已經被部署在遠東地區。頭部的電子元件和肩部的BLADEPAIN、前臂的彈出式鏈鋸劍使用和Su-27通用的裝備,小腿的前緣也配備了大型的格鬥用刀。
該機擁有和F-16和F-18戰術機相匹敵的綜合性能、近距離格鬥戰得到較高的評價、性價比高,被世界各國(東歐社會主義联盟和東德)正式裝備。此外,在[日珥計畫]中是由東歐社會主義联盟所屬的格拉夫小隊對強化型的Mig-29OVT進行相關的開發試驗。
Ласточка在俄語中是“燕子”的意思,這是女性在友好討論時使用的。
該機配備有對反坦克火箭用的散彈防禦系統,這個裝備是標準裝備還是對人戰裝備目前不明。
1994年,開始部署。
“9.12”
Mig-29的原型機代號。
擁有強大的中、密集近接格鬥能力的輕型高機動多功能戰術機,通過間諜獲得的YF-16/17的數據困難地進行研發。由於蘇聯軍方正式採用Su-27戰術機導致該機的開發計畫被終止,但是由於抓住了Su-27初期故障的機會,由蘇霍伊設計局得到技術援助,終於完成了試做機。
Mig-29M
準第三代戰術機性能的機體。
被競爭對手Su-27M2(Su-37)打敗,Mig-29的國內採購契約因此被取消。
Mig-29OVT “支點”
Mig-29戰術機發展型的概念實驗機。該機採用的相關技術在Mig-35得到實用化。
諾斯羅普公司(美國)作為米高揚設計局正式技術合作夥伴對Mig-29OVT進行大幅度改進,該機體也因此被稱為[東方之鷹],作為F-15·ACTV的勁敵,該機被合作雙方當作[日珥計畫]的成功象徵。
而且該機是與西方企業進行技術合作而改進的,因此按照NATO的命名原則得到一個愛稱,Mig-29OVT被稱為[支點]。
從Mig-29戰術機的主要改進點來看:由於增大5%的機體使正常運行時間得到延長、改進了航空電子設備和傳輸介質OBL化(光纖化)、增加推進器以提高機動性、改變了BLADEPAIN的刀片形狀、更換了增加出力的主發動機以及增大跳躍裝置的體積。
Mig-35(Mig-29OVT)
是Mig-29戰術機的發展機型,Mig-29OVT戰術機是它的概念驗證機。
機體的擴大提高了有效載荷,改進了主發動機提高了效率,克服了正常運行時間過短的問題。
此外,跳躍裝置更換了帶有三維可控(軸對稱)噴管的矢量推進器,具有和Su-37同等的機動能力。
標準制式的Mig-35戰術機被納入第三代戰術機的分類中,除了Mig-29OVT基本規格相同外,機體還裝備更換為碳纖維刀片的大型格鬥用刀。
正在與蘇聯將要主力裝備的Su-47戰術機進行比較測試。
1.42/1.44項目(米格1.42/1.44)
1984年,蘇聯的多功能前線戰術機計畫(MFPTI =МФПТИ計畫)開始,米高揚設計局據此開始研發米格1.42。
由於Mig-23/27戰術機過於平庸的性能導致成為失敗的第二代戰術機。鑒於美國開始研製對抗可能出現的第三代戰術機的ATSF計畫,1994年,作為概念驗證機米格1.44開始試製造。
米格1.44和1.42有很多共通點,1.42據說是考慮到隱形戰術機的外形設計。
蘇霍伊系戰術機
Su-27 “鶴式”蘇聯制第二世代戰術機。是第二世代機中第一種以與BETA肉搏為設計主眼的機體。因此和他國同時期機種相比,在近戰微調機動性上特別突出。“前腕部電鋸”“肩/膝部固定刀刃翼”等固定接近戰武裝也是因此機的運用成功而開始成為蘇系國家戰術機的標準配備。本來是蘇聯次期戰術機的主力,但因為Su-37的出現而減產;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腰部裝甲設計, Su-37有配置能讓機體緊急停止與後退的逆噴射引擎,本機沒有。
Su-37 “終結者”
蘇聯制第三世代戰術機。Su-27提升而來的機型(原為Su-27M2),加上美國諾斯洛普公司的流出資料而修改完成。西側(蘇聯對歐美的稱呼)視為準第三世代(2.5世代)。
固定武裝配有肩部裝甲前端4柄(左右)、膝蓋裝甲前端1柄(左右)的高碳纖維制刀刃,再加上蘇在線上特有的前腕部電鋸(左右),可說是超接近戰版本的機型。駕駛座有單座和復座兩種版本。復座型主要是將武器管制等工作交由副駕衛士負責,但為了人員節約還是以單座型為主流。
Su-47 “金雕”
Su47“Berkut”不同於以往的蘇聯戰術機,是在追求終極高機動性,以及在hive中作戰能力重視下的產物。
由Su-37"終結者"為基礎,使用從美國X-29所秘密泄露的技術完成。設計特點有:超硬碳葉片,光傳輸控制系統,以及前掠翼推進器。並且,因為新型大出力引擎的裝備,以及全新設計的腿部和跳躍單元,Su47展現出驚人的立體作戰性能。此機是蘇聯的第三世代機體。
統一中華戰線軍戰術機
殲擊8型(J-8)
第一世代戰術機。F-4“幽靈”之衍生機種。和“瑞鶴”同屬改造機型。
殲擊10型(J-10)
第二世代戰術機。過去的統一中華戰線軍是以其獨自改良F-4“幽靈”所誕生的J-8 “殲擊8型”,經美方受權而大量生產做為主力機體。而殲8在F-4的眾多衍生機中也算是相當優秀的。但終究是以第一世代的F-4為藍本改造出來的機型,其能力隨著時間經過逐漸到達瓶頸。有鑒於此,政府在1980年代開始倡導引入新型機的必要性。在此曾考慮引進F-16“戰隼”的可能性,但對於以支援F-15為前提而生產的“廉價戰術機”F-16之性能,政府表達了不滿。倘若要引入高價的F-15系列,以當時的國力而言也有經濟上的問題。另一方面,當時的以色列原先與美國共同開發新型戰術機“幼獅”(Lavi-拉維,希伯來文〝幼獅〞之意),由於美方將對BETA戰略轉變為以運用G彈為前提,而停止了對“幼獅”的開發支援,開發工作因而中斷。眼見此一狀況的統一中華軍,聘請了“幼獅”的開發人員,和國內的科學家共同進行F-16的改良計畫。至此,以“幼獅”的開發經驗所培養出來的第二世代戰術機技術為基礎,統一中華軍所追求的,以在大陸上的HIVE中戰鬥為前提,重視接近戰能力的戰術機誕生了,這就是殲擊10型。機身較為小型化,但具有高度近身格鬥戰性能。前腕部外緣及從膝部裝甲延伸至小腿前端的部份配有高碳纖維制刀刃,增進格鬥戰的殺傷力。另外為了將使用貼附攻擊的戰車級BETA予以爆破並排除,胸部區塊和腰部區塊前方配有反應裝甲。武裝為82型戰術突擊炮和重量級、增強打擊能力的接近戰用長刀和圓形盾牌等統一中華戰線的特有裝備。也可加掛飛彈發射器做為制壓支援用。1994年正式在統一中華戰線陸軍開始服役。
經國(F-CK-1)(TAIDC開發)
第二世代戰術機。根據台灣海峽實際情況,專門研發生產的F-18增程改進型。F-16是美國陸軍機型,經國這種當然要選F-18這樣的海軍機型來改。
埃及陸軍戰術機
F-4E“幽靈”
F-4為最早開發之戰術機,而在世界各國使用多年。E型為更新航空電子設備、裝甲輕量化及換裝跳躍單位主機之準第二世代改良型。
戰略航空機動要塞
XG-70b「淒乃皇・弐型」(すさのお・にがた)
20世紀70年代中期從美國的HI-MAERF計畫中誕生的戰略航空機動要塞的試作機。約有一般戰術機的5倍大(100m)。藉由ML(ムアコックレヒテ)型反重力裝置產生的
盧瑟福(Rutherford)力場,能使光線種BETA的光線照射歪曲・無力化,並且因為能夠使接近它的物體因重力變動而粉碎,使得無論近距離還是遠距離攻擊都能應付。並搭載了荷電粒子炮為主炮。開發時是期望能達到單機攻略HIVE的目標,但是由於盧瑟福力場的多重干涉,會使駕駛艙內部產生致命的重力偏差,使得人類無法搭乘(最初載人飛行試驗時搭乘的12名駕駛員全部死亡)的缺陷兵器。當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無法消除駕駛艙的重力偏差,也無法應付機體控制的精密操作進行無人化使用。之後隨著G彈的開發完成,1987年整個計畫就遭到凍結。後來則被ALTERNATIVE計畫接收。
XG-70d「淒乃皇・四型」(すさのお・よんがた)
HI-MAERF計畫和ALTERNATIVE計畫的混血機種。是以對HIVE的單獨進攻及壓制為目的的“弐型”的完成機;而作為對ORIGINAL-HIVE攻略作戰的秘密武器,在橫濱基地地下最深處持續的進行調整。從作為主炮的荷電粒子炮開始,在設計階段就配備了36mm
機關炮、VLS等多種武器,而解決了“弐型”缺點之一的攻擊裝備不足的問題。ALTERNATIVE IV接收後還追加了2700mm/120mm電磁投射炮,其攻擊力極為強大。另外,由於解決了盧瑟福力場的問題,也可以搭乘駕駛員;只是其人選有著嚴密的限制。順帶一提,副炮120mm電磁投射炮的技術由日本帝國提供,作為戰術機用的攜帶型火器“試製99型電磁投射炮”由斯衛軍的中央評價試驗隊“白之牙(White Fang)”進行評價試驗。
戰略合神機
火之迦具錘(「火之迦具鎚」(ひのかぐつち))
於AGE官方會員Fan Disc“アユマユ オルタネイティヴ”中登場之最終兵器。“D計畫”的最後王牌,由三架戰鬥機合體成有一般戰術機數倍大的巨型戰術機。飛行和合體中基於超級機器人原理是不會受到BETA的雷射攻擊的(笑)。由於搭載了多具無限力機關,其戰鬥力極強。預計可以使用如“水晶防壁”、“猛禽翼翔天”、“駿馬百裂拳”、等所有護鬥士的必殺技。將無限力機關完全開啟時機身化為紅色,力量也更強大。由於無限力機關所產生的無限力力場會使電磁波擴散,所以不會顯示在雷達上。由於是極機密試作機,不會發出識別信號,要小心友方的誤擊。最大缺點是基於駕駛員消耗無限力的問題,作戰時間較短。
跨國組織
聯合國
聯合國在受到BETA大肆侵略的世界裡,扮演了整合各國戰力的重要角色。聯合國軍隊則沿往例由各駐留國提供裝備和基層人員、物資的支援,因此故事中的主要舞台·聯合國橫濱基地有許多從日本帝國軍轉任的人員,主要使用的戰術機也是日系機種。
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在故事中由於不像歐亞大陸各國深受BETA的侵擾,仍為世界第一強權。以打倒BETA的名義派遣大量駐外部隊轉戰世界各地,而此種部隊的構成人員有90%是希望獲得美國國籍的歐亞大陸難民和美國國內的低所得族群。如此作風加上常常不顧他國意見的強硬態度招致許多非議;但美國作為研發人類最早專門用以對抗BETA的武器“戰術機”的國家,也陸續開發了許多新銳機種並供應各國戰力,對於對抗BETA有著莫大貢獻。
日本帝國
在“這個世界”(作為ALTERNATIVE篇舞台的世界)的日本和現代日本的體制有所不同。仍維持君主立憲制,由皇帝任命的政威大將軍(以下簡稱將軍)代行職權,領導內閣總理大臣組成的內閣執行政務。將軍則是由明治時代以來擁戴皇帝的貴族“五攝家”中選出,故事中是由煌武院家長女·煌武院悠陽擔任此一職務。由於日本的海島地形,在幾次大戰後驅逐了國土上的BETA勢力,建構起太平洋上的防禦陣線。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聯邦蘇聯在本故事中未解體而依舊存在,由於國土為BETA所占,而和美國長期租用阿拉斯加州作為臨時政府所在地。
歐洲聯盟歐盟
由於歐亞大陸領土的淪陷,聯盟機構和各國政府主要轉移到英倫三島和格陵蘭等海外地區。許多難民也因此湧入美洲大陸。
統一中華戰線
在中國大陸與BETA的戰鬥陷入泥沼狀態。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國共合作,統合國民黨和中共戰力建立對抗BETA侵略的“統一中華戰線”。
非洲聯盟
由於中東一帶尚有反BETA的戰線維持,非洲大陸受到的實質損害遠較歐亞大陸來的輕微。非洲各國政府積極的接受來自歐洲的企業和難民,藉此也提升了本來缺乏的技術力,提升了國際地位和政治發言權。
製作人員
原畫人物設定:Bou
原畫:プロパガンダ通シン
企劃原案:吉宗鋼紀
腳本:タシロハヤト、松永北斗、吉宗鋼紀
遊戲程式:號滋樹
音響監督:伊藤善之
音樂製作:株式會社Lantis
動畫製作:有限會社Stack、有限會社Silver
機械設定:吉宗鋼紀、仁Niθ(ニトロプラス)、吉成鋼、星野秀輝
製作總指揮:吉宗鋼紀
遊戲原聲
曲名 | 作詞 | 作曲 | 編曲 | 演唱 |
---|
“Muv-Luv”(“マブラヴ”) | 江幡育子 | SAGE KOIZUMI | 磯江俊道 | 栗林みな実 |
“I will” | 栗林みな実 | 飯冢昌明 | 飯冢昌明 | 栗林みな実 |
“遙かなる地球(ふるさと)の歌” | 江幡育子 | 飯冢昌明 | 飯冢昌明 | 栗林みな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