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在小口徑艦炮方面只配備了“厄利孔”20毫米
艦炮,在反應速度、打擊威力等方面已經不適應未來的需求。對此,70年代末,美國海軍開始了新一代小口徑艦炮系統的研製工作,作為“厄利孔”20毫米艦炮的替代裝備。這種新型艦炮被命名為Mk-38型25毫米艦炮系統,可以安裝在大型水面艦艇、輔助船隻上,對抗近距離內的敵方小型快艇、蛙人、漂浮式水雷等海上目標,還可以安裝在小型巡邏艇上,對沿岸的敵方士兵、輕型裝甲車輛和恐怖分子發動攻擊。
1980年8月,在一艘Mk III系列全天候巡邏艇上的Mk-68型炮座上進行了首次試射,獲得了成功。於是美國海軍決定為該型艦炮研製專用炮座裝備,並命名為Mk-88型炮座。1982年末,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委託海軍水面戰中心(NSWC)克蘭分部設計並建造該型炮座。
艦炮型號
Mk-38 Mod1 型
Mk-38 Mod1 型艦炮性能參數
總體描述 | 單管,空氣冷卻,半自動/全自動設計,人工操作 |
承包商 | 美國海軍水面戰中心克蘭分部負責總體設計及總裝 |
炮口初速 | 1100米/秒 |
身管壽命 | 25000發 |
設計方式 | 半自動射擊;全自動射擊,射速175發/分 |
制導系統 | 無炮位穩定裝置,人工瞄準 |
服役時間 | 1986年 |
Mk-38 Mod2 型
Mk-38 Mod2 型艦炮性能參數
全重 | 1042千克 |
武器站 | 方位角在正負15度到正負165度間可調,俯仰角在負20度到正40度 |
光電探測設備 | 方位角正負165度,俯仰角在負20度到正85度 |
火炮型號 | M242型25毫米鏈式機炮 |
供彈模式 | 雙路供彈 |
備彈 | 200發 |
射速 | 單發--180發/分,五檔可調 |
人員 | 遙控:1人;供彈:2人 |
裝填時間 | 5分鐘 |
服役時間 | 2005年 |
海灣戰爭中,密布的水雷曾經給聯軍造成極大的行動困難。然而近程防禦系統卻在巡邏艇和小型艦隻發揮了“點射”的作用,但作用十分有限。 直到2000年10月,停泊在葉門亞丁港的美國“科爾號”驅逐艦遭到1艘滿載烈性炸藥船隻的襲擊,致使17名美國士兵死亡。這時才讓美國人感到再厲害的軍艦也當面對近程襲擊的對手也無可奈何。
於是,美軍專門開發了用於近程防禦的25毫米火炮(區別於點防禦系統)也就是Mk-38 Mod2,該系統主要針對人為的近程襲擊,而點防禦系統(如美軍的“密集陣”、荷蘭的“守門員”)則用於打擊突防的敵軍反艦飛彈與飛機。(需要區別的是這裡說的Mk-38 Mod2與90年代推出的Mk-38 Mod(2)完全不同)
在2008年打擊“索馬里海盜”的過程中,美軍的直升機與近程防禦系統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反艦飛彈與76毫米主炮反而沒有起到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