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羊脂球》內容簡介:西蒙倒是很喜歡他的新爸爸,幾乎每天一忙完功課,傍晚都要跟新爸爸一道散步,他天天按時上學,從同學中間穿過時洋洋自得,根本不理睬他們。但是,有一天,那個帶頭鬧事的大孩子向他尋釁道:“你吹牛,你根本就沒有一個名叫菲力普的爸爸。”“怎么沒有?”西蒙情急衝動了起來。那壞小子搓著手,得意地說:“因為,你若是真有爸爸,那他就該是你媽媽的丈夫。”
基本介紹
- 書名: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羊脂球
- 譯者:柳鳴九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450320X, 9787514503203
- 作者:莫泊桑 (Maupassant G.)
- 出版社:中國致公出版社
- 頁數:207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羊脂球》由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莫泊桑(Maupassant G.) 譯者:柳鳴九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世界文學史上無可替代的描寫人性的典範之作,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堪稱楷模的名篇。
——魔王s(《知音漫客》暢銷漫畫家,代表作《暗夜協奏曲》)
羊脂球的眼淚,折射出深藏人心的晦暗和無恥;羊脂球的嗚咽,揭露了尊貴者的虛偽與無恥。
——玄色(《漫客·小說繪》當家花旦,代表作《啞舍》)
——魔王s(《知音漫客》暢銷漫畫家,代表作《暗夜協奏曲》)
羊脂球的眼淚,折射出深藏人心的晦暗和無恥;羊脂球的嗚咽,揭露了尊貴者的虛偽與無恥。
——玄色(《漫客·小說繪》當家花旦,代表作《啞舍》)
名人推薦
世界文學史上無可替代的描寫人性的典範之作,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堪稱楷模的名篇。
——魔王(《知音漫客》暢銷漫畫家,代表作《暗夜協奏曲》)
羊脂球的眼淚,折射出深藏人心的晦暗和無恥;羊脂球的嗚咽,揭露了尊貴者的虛偽與無恥。
——玄色(《漫客·小說繪》當家花旦,代表作《啞舍》)
——魔王(《知音漫客》暢銷漫畫家,代表作《暗夜協奏曲》)
羊脂球的眼淚,折射出深藏人心的晦暗和無恥;羊脂球的嗚咽,揭露了尊貴者的虛偽與無恥。
——玄色(《漫客·小說繪》當家花旦,代表作《啞舍》)
圖書目錄
序
實用知識
月光
幸福
在旅途上
項鍊
兩個朋友
西蒙的爸爸
騎馬
小狗皮埃羅
羊脂球
我的叔叔于勒
勳章到手了
繩子
小酒桶
燒傘記
珠寶
一家人
修軟椅的女人
一個字適得其所的力量
“心理醫生”莫泊桑
實用知識
月光
幸福
在旅途上
項鍊
兩個朋友
西蒙的爸爸
騎馬
小狗皮埃羅
羊脂球
我的叔叔于勒
勳章到手了
繩子
小酒桶
燒傘記
珠寶
一家人
修軟椅的女人
一個字適得其所的力量
“心理醫生”莫泊桑
序言
一個被逼出來的譯本
說到莫泊桑,還得從大學時代講起。記得那時法文精讀課與泛讀課中,都會選一些莫泊桑的作品,給我們上這門課的,是郭麟閣與李錫祖兩位先生,他們是北大西語系語言修養精深、為人品性又極好的法文教授。郭老師講課時語言實例特別豐富,大大有助於學生深入地理解與多方面掌握。他經常在課堂上忘乎所以地雙目緊閉,搖頭晃腦背誦成篇成段的文學名著,甚至是高乃依與拉辛那些令人見而生畏的長段韻文。他對文學作品的那種津津樂道與如痴如醉,本身就是一個榜樣,贏得了我輩的格外敬佩。李錫祖先生簡直就是一部活字典,在課堂上特別善於“說文解字”,一個詞從字根講到詞組、詞族以及相關的知識,旁徵博引,舉一反三,甚至還帶有歷史的、社會的學問。試想,法國文學的名家名篇,在他們如此這般的講解、注釋與闡釋中,豈不更“如虎添翼”?對異國的學子也就更具有魅力與滲透力了。
那時,在名家名篇課文中,最吸引入最使人感興趣的,是莫泊桑的作品。不言而喻,“短篇小說之王”的名篇自然特具魅力,那裡總有一個真實而又引人入勝的故事,有幾乎可說是完美無缺的布局謀篇,有深刻的對人情世故的洞察與針砭,而語言風格又是那么純淨清晰,提供給人的是一種順暢、舒適、親和平易而又色彩繽紛的語境,所有這些對青年學子來說,不僅是語言文化的養汁,而且也是審美的範例與召喚。因此,西語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恐怕沒有人不想成為莫泊桑小說的譯者,我也不例外。
雖然有此嚮往,但大學畢業後很長一段時期里,我並沒有從事過莫泊桑小說作品的翻譯,只是剛畢業不久,譯過莫泊桑論短篇小說的一篇文章。那時,我剛分配到《古典文藝理論譯叢》編輯部做編輯、翻譯工作。這個叢刊由著名美學理論家蔡儀任主編,錢鐘書、朱光潛、李健吾等著名學者皆為責任編委,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對翻譯介紹西方古典文藝理論的經典名著名篇起了顯著作用。這個叢刊每期都有一個中心,如希臘羅馬詩學、古典主義文藝理論、浪漫主義理論、美學理論、戲劇理論等,圍繞一個特定主題翻譯介紹西方詩學、西方文藝批評史上的經典理論文獻,但每一期都配一兩篇作家談創作的文章,或者是作家重要的文學書信、文學日記。每期特定主題的重要選目均由上述幾位對西方理論批評有權威發言權的編委決定,譯者也由他們提名,被提名者皆為翻譯家中有理論修養的專家教授。至於重點主題之外的配搭文章,則由編輯部兩三個年輕的編輯自行選定與組稿,當然所有的譯稿都需經編委的審閱。
記得一九五九年的一期中,正好缺一篇配搭的文章,於是這個任務就落在了我頭上。我選定了莫泊桑的《論小說》,因為這一篇在世界現實主義創作論中的理論文字膾炙人口。由於當時需要趕時間發稿,來不及請著名翻譯家譯出,只好由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編輯承擔。說實話,當時《古典文藝理論譯叢》這個高層次的學術廟堂,是輪不上我這么一個大學畢業剛一兩年的小字輩入場的,因此我把譯文交給了編委李健吾先生審閱批改。李先生是我國對法國文學研究最精深的學者、翻譯家,於《古典文藝理論譯叢》的工作,出力甚多、貢獻很大,有關法國文藝理論的好幾期,實際上是由他主持編譯的。而且,他也和錢鐘書、朱光潛一樣,對後學晚輩充滿了愛護與提攜的熱情,不像我所遇到過的學界“焦仲卿之母”那樣,以扼打虐待為能事、為樂事。李先生審閱通過了我的譯文,只在莫泊桑所引證的布瓦洛那句詩上,改動了幾個字。原來,我把這一句詩譯得甚為刻板,有點“硬譯”、“死譯”,而李先生則改得很活,兩三個字之差,達意傳神,優劣盡顯,正像那首詩所言,顯示了“一個字適得其所的力量”。為了感謝李先生的鼓勵,也出於“拉虎皮做大旗”的心理,譯文初次在《古典文藝理論譯叢》上發表時,我署上了“李健吾校”的字樣。
在那以後的四五十年里,我就沒有再譯過莫泊桑,只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寫《法國文學史》中卷的莫泊桑一章時,對莫泊桑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全面的閱讀。說實話,文學名著的藝術魅力也曾經常弓l起我從事翻譯的)中動,但是我後來長期身居“研究工作”的崗位,必須經常要有“研究成果”才能“交差”,才能“評職稱”、“有發言權”,自己智力平平,能量有限,實顧不上去多搞翻譯,於是幾十年來就忙於去理論思維,去評論、鑑賞。直到退休之後,作“年終清點”時,才悟出了“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的道理。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從感情上真正鐘愛的一些古典名著,都已經有了譯本,甚至不止一兩個,“名花有主”,何必前去湊熱鬧,更何況一些譯者都是我所敬重的前輩和學兄。後來之所以譯起莫泊桑來,幾乎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事。
一九九七年,我開始主編“外國文學名家精選書系”。這是一個以“名家、名著、名譯、名編選”為特色的大型文化積累的項目。為了體現這套叢書的構想與規模,便於組稿,我自己先編選出一本《莫泊桑精選集》,在譯文方面,為了貫徹“名譯”的特色,我把在翻譯莫泊桑方面有所建樹的幾代翻譯家代表人物都選入了,當時也出於一個良好的願望,希望這個“精選集”不僅成為莫泊桑文學業績的一個縮影,也成為中國的“莫泊桑”翻譯史的一個縮影。但沒有想到在選用一位老前輩的譯文時,卻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著作權問題。我特别致函該譯文原來的那家出版社,提出“申請”,並請他們幫我與譯者的後人取得聯繫。本來我以為此事甚易解決,因為所選用的譯文僅兩三個短篇小說,不到那家出版社的莫泊桑小說集總篇幅的五十分之一,不存在“掠寶”之嫌,倒確有推崇之意。不料,我卻遲遲沒有收到回信,被“懸”在那裡苦苦等候。後來,回信來了,不僅對譯者後人的通信處嚴加保密,而且對我的“申請”更是嚴詞拒絕。我心想既然人家“護寶”心切,唯恐你多瞧幾眼,那么就敬而遠之好了。最簡單、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自己譯。而且,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多翻譯兩篇。這就是這個譯本最初的緣由。
在那之後,作為不同工種勞動的調劑,我又陸續翻譯了一些短篇,積攢下來,篇幅約比原來那個譯本增加了一倍,當即達到三十萬字的時候,我感到應該“適可而止”了,因為如今做一本供一般讀者一讀的書,該有當今社會的“眼力架”才是。就我處的京都而言,二環公路上繁忙得汽車長龍只能緩緩地蠕動,而人行道上倒時有汽車飛奔;快餐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物質功利主義的膨脹與急功近利的追求,自然影響到精神生活的壓縮,甚至入文精神的滑落。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君不見一轟而聚、一鬨而散的“閃聚”活動開始出現了;晚報副刊上的休閒文章,一般都不會比一個小巴掌大;著名的大作家寫短短几百字的微型小說者大有人在;現代入放書的空間小了,讀書的時間少了。而與發家致富、與物質利益息息相關而必須看的書又太多太多。在這種氛圍中,如果將一個作家的短篇小說做得厚厚的大大的,那簡直就是在為難讀者了。
如果不將文學藝術的重要性強調到不適當的高度,就一個普通的讀者來說,要認知某個外國作家,看他二三十篇短篇小說也就足夠了,也就算是頗有文化修養了,即使這個作家是世界級的大作家;如果不是要進行文化史研究、作家研究,不是要寫文學史,顯然用不著花那么多時間去把某個作家幾百篇小說都讀個遍。
總之,一般讀者個人的文藝閱讀欣賞,大不同於社會的大規模的文化積累,用不著那么“大尺寸”、“大型號”的東西,而這個譯本就是供一般讀者一看一讀的。
問題在於如何從莫泊桑三百多篇小說中,選出精品組成一個選本。我想,最合理的可取之道應該是緊緊把握莫泊桑的基本面貌與突出特色進行遴選。那么什麼是莫泊桑的基本面貌、突出特色呢?照我看來,那便是在幾乎是完美無缺的敘述結構中,以清晰而靈動的筆觸、鮮明而豐富的色彩,描繪出人性人情千奇百態的微妙狀態。以此作為標準尺度,選出來的作品當能呈現“短篇小說之王”的王者風貌,當能使讀者在閱讀時獲得美感享受,實在用不著以求全的標準,去關注那一部體現了莫泊桑邊緣化的特色的作品,如或帶有神秘色彩的、或帶有先鋒性的、或帶有實驗性的、或追求強烈刺激性的,等等。如果說這個譯本的精選有什麼原則的話,這就是。
柳鳴九
說到莫泊桑,還得從大學時代講起。記得那時法文精讀課與泛讀課中,都會選一些莫泊桑的作品,給我們上這門課的,是郭麟閣與李錫祖兩位先生,他們是北大西語系語言修養精深、為人品性又極好的法文教授。郭老師講課時語言實例特別豐富,大大有助於學生深入地理解與多方面掌握。他經常在課堂上忘乎所以地雙目緊閉,搖頭晃腦背誦成篇成段的文學名著,甚至是高乃依與拉辛那些令人見而生畏的長段韻文。他對文學作品的那種津津樂道與如痴如醉,本身就是一個榜樣,贏得了我輩的格外敬佩。李錫祖先生簡直就是一部活字典,在課堂上特別善於“說文解字”,一個詞從字根講到詞組、詞族以及相關的知識,旁徵博引,舉一反三,甚至還帶有歷史的、社會的學問。試想,法國文學的名家名篇,在他們如此這般的講解、注釋與闡釋中,豈不更“如虎添翼”?對異國的學子也就更具有魅力與滲透力了。
那時,在名家名篇課文中,最吸引入最使人感興趣的,是莫泊桑的作品。不言而喻,“短篇小說之王”的名篇自然特具魅力,那裡總有一個真實而又引人入勝的故事,有幾乎可說是完美無缺的布局謀篇,有深刻的對人情世故的洞察與針砭,而語言風格又是那么純淨清晰,提供給人的是一種順暢、舒適、親和平易而又色彩繽紛的語境,所有這些對青年學子來說,不僅是語言文化的養汁,而且也是審美的範例與召喚。因此,西語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恐怕沒有人不想成為莫泊桑小說的譯者,我也不例外。
雖然有此嚮往,但大學畢業後很長一段時期里,我並沒有從事過莫泊桑小說作品的翻譯,只是剛畢業不久,譯過莫泊桑論短篇小說的一篇文章。那時,我剛分配到《古典文藝理論譯叢》編輯部做編輯、翻譯工作。這個叢刊由著名美學理論家蔡儀任主編,錢鐘書、朱光潛、李健吾等著名學者皆為責任編委,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對翻譯介紹西方古典文藝理論的經典名著名篇起了顯著作用。這個叢刊每期都有一個中心,如希臘羅馬詩學、古典主義文藝理論、浪漫主義理論、美學理論、戲劇理論等,圍繞一個特定主題翻譯介紹西方詩學、西方文藝批評史上的經典理論文獻,但每一期都配一兩篇作家談創作的文章,或者是作家重要的文學書信、文學日記。每期特定主題的重要選目均由上述幾位對西方理論批評有權威發言權的編委決定,譯者也由他們提名,被提名者皆為翻譯家中有理論修養的專家教授。至於重點主題之外的配搭文章,則由編輯部兩三個年輕的編輯自行選定與組稿,當然所有的譯稿都需經編委的審閱。
記得一九五九年的一期中,正好缺一篇配搭的文章,於是這個任務就落在了我頭上。我選定了莫泊桑的《論小說》,因為這一篇在世界現實主義創作論中的理論文字膾炙人口。由於當時需要趕時間發稿,來不及請著名翻譯家譯出,只好由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編輯承擔。說實話,當時《古典文藝理論譯叢》這個高層次的學術廟堂,是輪不上我這么一個大學畢業剛一兩年的小字輩入場的,因此我把譯文交給了編委李健吾先生審閱批改。李先生是我國對法國文學研究最精深的學者、翻譯家,於《古典文藝理論譯叢》的工作,出力甚多、貢獻很大,有關法國文藝理論的好幾期,實際上是由他主持編譯的。而且,他也和錢鐘書、朱光潛一樣,對後學晚輩充滿了愛護與提攜的熱情,不像我所遇到過的學界“焦仲卿之母”那樣,以扼打虐待為能事、為樂事。李先生審閱通過了我的譯文,只在莫泊桑所引證的布瓦洛那句詩上,改動了幾個字。原來,我把這一句詩譯得甚為刻板,有點“硬譯”、“死譯”,而李先生則改得很活,兩三個字之差,達意傳神,優劣盡顯,正像那首詩所言,顯示了“一個字適得其所的力量”。為了感謝李先生的鼓勵,也出於“拉虎皮做大旗”的心理,譯文初次在《古典文藝理論譯叢》上發表時,我署上了“李健吾校”的字樣。
在那以後的四五十年里,我就沒有再譯過莫泊桑,只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寫《法國文學史》中卷的莫泊桑一章時,對莫泊桑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全面的閱讀。說實話,文學名著的藝術魅力也曾經常弓l起我從事翻譯的)中動,但是我後來長期身居“研究工作”的崗位,必須經常要有“研究成果”才能“交差”,才能“評職稱”、“有發言權”,自己智力平平,能量有限,實顧不上去多搞翻譯,於是幾十年來就忙於去理論思維,去評論、鑑賞。直到退休之後,作“年終清點”時,才悟出了“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的道理。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從感情上真正鐘愛的一些古典名著,都已經有了譯本,甚至不止一兩個,“名花有主”,何必前去湊熱鬧,更何況一些譯者都是我所敬重的前輩和學兄。後來之所以譯起莫泊桑來,幾乎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事。
一九九七年,我開始主編“外國文學名家精選書系”。這是一個以“名家、名著、名譯、名編選”為特色的大型文化積累的項目。為了體現這套叢書的構想與規模,便於組稿,我自己先編選出一本《莫泊桑精選集》,在譯文方面,為了貫徹“名譯”的特色,我把在翻譯莫泊桑方面有所建樹的幾代翻譯家代表人物都選入了,當時也出於一個良好的願望,希望這個“精選集”不僅成為莫泊桑文學業績的一個縮影,也成為中國的“莫泊桑”翻譯史的一個縮影。但沒有想到在選用一位老前輩的譯文時,卻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著作權問題。我特别致函該譯文原來的那家出版社,提出“申請”,並請他們幫我與譯者的後人取得聯繫。本來我以為此事甚易解決,因為所選用的譯文僅兩三個短篇小說,不到那家出版社的莫泊桑小說集總篇幅的五十分之一,不存在“掠寶”之嫌,倒確有推崇之意。不料,我卻遲遲沒有收到回信,被“懸”在那裡苦苦等候。後來,回信來了,不僅對譯者後人的通信處嚴加保密,而且對我的“申請”更是嚴詞拒絕。我心想既然人家“護寶”心切,唯恐你多瞧幾眼,那么就敬而遠之好了。最簡單、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自己譯。而且,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多翻譯兩篇。這就是這個譯本最初的緣由。
在那之後,作為不同工種勞動的調劑,我又陸續翻譯了一些短篇,積攢下來,篇幅約比原來那個譯本增加了一倍,當即達到三十萬字的時候,我感到應該“適可而止”了,因為如今做一本供一般讀者一讀的書,該有當今社會的“眼力架”才是。就我處的京都而言,二環公路上繁忙得汽車長龍只能緩緩地蠕動,而人行道上倒時有汽車飛奔;快餐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物質功利主義的膨脹與急功近利的追求,自然影響到精神生活的壓縮,甚至入文精神的滑落。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君不見一轟而聚、一鬨而散的“閃聚”活動開始出現了;晚報副刊上的休閒文章,一般都不會比一個小巴掌大;著名的大作家寫短短几百字的微型小說者大有人在;現代入放書的空間小了,讀書的時間少了。而與發家致富、與物質利益息息相關而必須看的書又太多太多。在這種氛圍中,如果將一個作家的短篇小說做得厚厚的大大的,那簡直就是在為難讀者了。
如果不將文學藝術的重要性強調到不適當的高度,就一個普通的讀者來說,要認知某個外國作家,看他二三十篇短篇小說也就足夠了,也就算是頗有文化修養了,即使這個作家是世界級的大作家;如果不是要進行文化史研究、作家研究,不是要寫文學史,顯然用不著花那么多時間去把某個作家幾百篇小說都讀個遍。
總之,一般讀者個人的文藝閱讀欣賞,大不同於社會的大規模的文化積累,用不著那么“大尺寸”、“大型號”的東西,而這個譯本就是供一般讀者一看一讀的。
問題在於如何從莫泊桑三百多篇小說中,選出精品組成一個選本。我想,最合理的可取之道應該是緊緊把握莫泊桑的基本面貌與突出特色進行遴選。那么什麼是莫泊桑的基本面貌、突出特色呢?照我看來,那便是在幾乎是完美無缺的敘述結構中,以清晰而靈動的筆觸、鮮明而豐富的色彩,描繪出人性人情千奇百態的微妙狀態。以此作為標準尺度,選出來的作品當能呈現“短篇小說之王”的王者風貌,當能使讀者在閱讀時獲得美感享受,實在用不著以求全的標準,去關注那一部體現了莫泊桑邊緣化的特色的作品,如或帶有神秘色彩的、或帶有先鋒性的、或帶有實驗性的、或追求強烈刺激性的,等等。如果說這個譯本的精選有什麼原則的話,這就是。
柳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