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六處(MI6)

軍情六處(英國陸軍情報六局的簡稱)

MI6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軍情六局全稱是英國陸軍情報六局(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又稱秘密情報局,縮寫為SIS(SIS=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代號MI6。對外又稱“政府電信局”或“英國外交部常務次官辦事處”,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治單位”。西方情報界把MI6看成是英國情報機關的“開山祖師”。從伊莉莎白的開創初期至今,它和它的前身都是嚴格保密的,也稱秘密情報處,原為英國情治單位海外諜報系統。2011年5月28日,《軍情六處》中文版問世,解密真實007諜戰傳奇。以詭秘著稱於世。

自從軍情六處公開了身份以後,一直受著不明人士的威脅。

一名情報人員就被逼將英國所有軍情六處情報人員的名單泄露到英特網上,但沒有成功。英國的一些批評家認為政府只透露了一半的情報工作,另有一大部分是不為人知的。

英國秘密情報局是英國對外的情治單位,原為秘密情報局國外處,負責為英國政府在全球各地收集情報,主要任務包括反對恐怖主義、武器擴散與海外地區動亂帶來的威脅。

英國的特別司法機構——調查權力法庭2014年12月5日裁決,英國情治單位政府通訊總部的情報蒐集系統沒有違反《歐洲人權公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國陸軍情報六局
  • 外文名:Military Intelligence 6
  • 成立時間:1909年
  • 現任局長約翰·索沃斯
  • 官網:https://www.sis.gov.uk/
  • 別名:SIS
歷史,創始人,人員構成,事件,特工跳槽,公開招募,情報泄露,職責目的,特工死亡,滲入港府,

歷史

軍情六處創建於1909年,它的全稱是Military-Intelligence-section-six意譯為英國軍情六處,是英國軍方情報部門負責蒐集國外情報和反恐怖主義活動的組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一直是在處於極度機密的情況下進行工作,不受政府領導,政府部門的名單上沒有它的名字。
軍情六處總部大樓軍情六處總部大樓
1908年,六名軍情六處的特工在俄羅斯西部進行收集情報的工作時遭秘密暗殺。經過一年時間的調查得知,暗殺兇手為俄羅斯民間暗殺機構“索佩昂斯”的兩名小組成員。
1909年1月,神秘的暗殺機構“索佩昂斯”迫於英國政府的憤怒譴責而關閉,結束了7年的暗殺生涯。
1909年,為解決德國間諜在英國活動日益頻繁的情況,英國情報機關根據首相阿斯奎思的建議進行改組,英國陸軍情報六局(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的稱號由此誕生。
1909年軍情6處與軍情5處同時成立,第一任處長是皇家海軍上校曼斯菲爾德·卡明,後來擴展為秘密情報局。
1909年,英國情報機關改組後,MI6的稱號一直被沿用下來。軍情六局是英國的主要間諜情報機關,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在國內外蒐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從事間諜情報和國外反間諜活動。
1930年,軍情6處內設一個專門從事破壞和顛覆活動的D處。
1939年改組,歸國防部領導。主要負責在國外進行情報間諜活動,如打入敵對國的組織內部進行策反、招募等。總部設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橋南邊一幢20層樓內,對外稱“政府電信局”,該處由外交部控制。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軍情6處經歷了組織上和行動上一系列不幸災難。1939年11月9日,在荷蘭邊境小鎮芬洛,兩名英國高級情報官亨利·史蒂文斯少校和佩恩·貝斯特上尉,輕易被德國黨衛隊欺騙並劫持。軍情6處從而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情報渠道。在當時,情報的蒐集主要是由駐外情報站來提供。這些材料送回倫敦後,總部人員對其進行分類和分析後,分發給各“用戶”——陸海空三軍。芬洛事件後又遇上財政困難,軍情6處陷入了混亂不堪的局面。
1940年7月22日根據邱吉爾首相的命令,新成立的特別行動屬將D處接管。特別行動屬的任務是在海外進行破壞性活動。特別行動屬由英國經濟戰爭部部長休·道爾頓博士組建,不久,又由弗蘭克·納爾遜爵士接替道爾頓。
1940年5月,德國的閃電戰使英國不得不關閉了在歐洲的各個情報網,軍情6處只剩下在中立國為數不多的幾個情報站。
軍情6處第二任處長辛克萊海軍上將在任職14年之後,於1939年11月4日因患癌症去世,隨即由其副手斯圖爾特·孟席斯接任。面對困境,孟席斯毅然拋棄傳統的刺探情報觀念,把目光投向了剛剛接管過來的政府密碼學校,決心依靠對密碼學校的利用,從截獲和破譯德國電報中獲取情報。他果然如願以償,布萊切利莊園破譯人員獲取的“厄爾特拉”(超級機密)為英國贏得最後的勝利立下了奇勳。
邱吉爾擔任首相後,情治單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大量才華出眾和有獻身精神的年青人,從大學、從倫敦商業界、知識界紛紛應召加入秘密情報組織。值得一提的是,“二戰”爆發後,英國從監獄釋放了不少偷竊技術高超的保險柜撬竊犯等刑事犯罪分子,要他們為盟軍服務。其中大多數人獲準參加突擊隊;少數人參加軍情6處,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制鎖、撬保險箱和爆破。這看來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戰時對策,因為按英國招收間諜的傳統標準來看,理想的間諜是一個出身於上等社會、有經濟收入、性格開朗的年輕人。他必須受過比一般人稍高的教育,英俊、勇敢、頑強、比較冷靜和客觀,一如銀幕上的“007”詹姆斯·邦德。因此,英國的間諜機構歷來都重視從牛津和劍橋這兩所世界名牌大學中招收間諜。
1942年5月,特別行動屬組織參與了暗殺納粹黨衛隊保全局局長萊因哈德·海德里希的事件。1942年5月27日,海德里希在捷克被暗殺,這次行動引起了德國法西斯分子百倍的瘋狂報復。單在布拉格就有1萬多人被捕,至少1300人被殺。最野蠻的暴行發生在利迪斯村,這個位於布拉格附近的小村莊,環境寧靜優美,村裡的紅瓦房圍著一座古老的巴羅克式教堂,恍如世外桃源。一天夜裡,黨衛隊突然包圍了村子,全體村民不管男女老幼都被集中起來。黨衛隊以村里曾有村民掩護過暗殺者為由,把村民中16歲到70歲的男人通通槍斃,將婦女兒童全部用卡車送進集中營,然後一把火將整個村莊的房屋燒毀。
特別行動屬確實值得稱讚的成績,是盟軍在諾曼第登入時,其特工人員非常成功地拖住了德國精銳的裝甲部隊,延誤了他們抵達沿海地區的時間。

創始人

軍情六處創始人是赫赫有名的英國“情報之父”卡明。1922年,卡明給自己取了個代號“C”,從此以後軍情六處一直被外界稱為神秘的“C”。而英國007系列“間諜小說之父”弗萊明所創作的第一部007系列小說《皇家賭場》中的雙面女諜琳德,就是以被邱吉爾稱為“心愛女諜”的軍情六處女間諜克里斯汀為原形改編的。可以說,神秘的“C”在戰爭中為盟軍提供了許多有戰略價值的情報。
新掌門人
英國秘密情報局即軍情六處2009年11月1日迎來了新掌門人
——現年53歲的約翰·索沃斯。索沃斯擁有豐富的外交工作經驗,但他在情報工作方面卻資歷淺薄,不少人對其任命持保留態度。而在索沃斯接受任命不久,他的妻子就將數十張家庭生活照曝光於社交網站,更惹人質疑他的專業素質。
約翰·索沃斯約翰·索沃斯
引起爭議
反對
一些軍情六處前首腦將照片曝光事件視作索沃斯缺乏情報工作經驗的表現,認為不應該任命他為這一機構的掌門人。“這是一個糟糕的錯誤,”軍情六處一名前首腦直言不諱地向《星期日泰晤士報》發泄自己的不滿。在他看來,任命一名只在軍情六處短暫工作過的人為首腦,會打擊特工們的士氣,“他們(特工)把一生奉獻給了秘密情報局。”“我知道什麼樣的人受歡迎:擁有政府部門工作風格豐富的人際關係等。但這些不應該成為挑選軍情六處首腦的主要標準。首腦的主要職責是領導秘密情報局,儘管索沃斯有許多才能,但我並不確信他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這名前首腦還毫不留情地抨擊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認為他不該選擇索沃斯為軍情六處新掌門人,“一名毫無經驗的外交大臣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索沃斯有能力,工作也相當勤奮。但米利班德沒有考慮擔任軍情六處局長所需的能力。” 軍情六處首腦人選原則上由外交部常務次官彼得·里基茨等3名官員組成的委員會決定,但英國政府一名內部人士說,首相戈登·布朗授予米利班德決定權,人選事實上由米利班德一人說了算,“如果你把3名常務次官放進一個房間裡,他們總會知道自己的頂頭上司想要什麼結果”。
英國外交部一名訊息人士說,米利班德之所以支持索沃斯出任軍情六處掌門人,原因在於他認為這一情報部門的掌門人需要具有外交談判和政治技巧,以處理軍情六處眼下面臨的複雜形勢。這名訊息人士說,索沃斯的任命讓軍情六處不少內部人士感到相當失望和不滿,他也認為索沃斯上任前不應出現家庭照曝光的事件,“他(索沃斯)一年前就知道自己會得到這一職位,結果還弄出這種事情,真是荒謬。”
支持
索沃斯也不乏支持者。他們認為索沃斯豐富的外交經驗能幫助他勝任軍情六處局長這一職位。索沃斯曾任英國駐美國敘利亞忿門埿幓等國外交官和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獲任軍情六處首腦前是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我完全支持對約翰(·索沃斯)的任命,”前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歐文說,“他完全可以勝任這一職位,我從來不認為這存在任何問題:他聰明而嚴肅,富有經驗。”索沃斯當年離開軍情六處後進入英國外交部,於上世紀80年代被派駐南非,當時的英國駐南非大使是羅賓·倫威克。倫威克是英國時任首相柴契爾夫人最器重的大使,得到他的青睞是索沃斯後來開拓仕途的重要財富。
在索沃斯駐南非期間,正值種族隔離制度行將崩潰的時代,英國需要與南非黑人團體加強聯繫,包括索沃斯在內的一幫年輕外交官因此得到提拔響た啒現個人才能的機會。柴契爾夫人執政後期,索沃斯受命負責策劃英國輪值歐盟主席國任期內的事務,在柴契爾下台後,他又得到新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的常務秘書這一美差。布萊爾上任後,立即發現索沃斯的才能。“他(布萊爾)有點厭煩了那些拿腔拿調的上流精英階層總教訓他不該做什麼。約翰(·索沃斯)有點像他自己--直爽迿意但很有權威——我覺得他(布萊爾)在索沃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點影子,”一名觀察家說。
索沃斯2001年被任命為英國駐埃及大使,兩年後布萊爾將他派往伊拉克,負責評估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局勢。索沃斯到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不久就發回一份題為《伊拉克:出了什麼問題》的報告。他在報告中說,英國政府必須儘快出台以巴格達為中心的戰略。他抨擊美國對巴格達的管理呈現“難以置信的混亂”,建議英軍接管巴格達防務。儘管布萊爾最終沒有派遣英軍接管巴格達防務,但索沃斯的建議得到不少人賞識。歐文說,假如當時英國政府聽從索沃斯的建議,“至少可以減緩”巴格達局勢惡化的態勢。索沃斯還曾經作為英國外交使團負責人參與有關伊朗核計畫的談判。索沃斯大學時學習物理專業,“他可能是(使團中)那個真正明白核彈是怎么回事的人,” 使團一名成員說。

人員構成

主管
約翰·索沃斯
曼斯菲爾德·卡明(1909年——1925年)
休·辛克萊(1925年——1939年)
斯圖爾特·孟席斯(1939年——1952年)
John Alexander Sinclair (1953年——1956年)
查德·懷特(Richard White)(1956年——1968年)
約翰·倫尼(1968年——1973年)
莫里斯·奧德菲爾德(1973年——1978年)
Dick Franks(1979年——1982年)
Colin Figures(1982年——1985年)
Christopher Curwen(1985年——1989年)
Colin McColl(1989年——1994年)
David Spedding(1994年——1999年)
理察·迪爾洛夫(1999年——2004年)
約翰·斯卡利特(2004年——2009年)
約翰·索沃斯(2009至今)
軍情6處的身份非常複雜,英國軍隊內部將其稱為陸軍情報6處,又稱秘密情報局,對外則稱“政府電信局”或“英國外交部常務次官辦事局”。1995年,軍情6處總部搬到了現在的大樓,位於倫敦維多利亞區泰晤士河畔(位於Vauxhall Bridge東端北側)。
軍情六處軍情六處
英國秘密情報局的總部從1994年以來位於倫敦的缶克斯十字。這棟充滿特色的大樓是由特利·法拉建築師設計的,也成了倫敦的主要路標。此網站充滿該樓的照片。這棟大樓取代了位於拉母貝特的世紀大樓。

事件

特工跳槽

英國秘密情報局,又名軍情六處,眼下面臨遭人“挖牆腳”境遇。《澳大利亞人報》17日報導,迄今已有50多名軍情六處特工有意“效勞”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
情報人員流失
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曾將招聘啟事“植入”英國軍情六處總部,吸引英國情報人員前往坎培拉任職,出任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總部的12箇中層管理職務。軍情六處不少中層官員對應聘“興趣強烈”。
一些知情者告訴《澳大利亞人報》記者,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這次招聘吸引眾多英國情報人員的眼球,凸顯軍情六處內部“士氣低落”。情報分析師哈維說,他對軍情六處出現“智囊流失”並不感到驚訝,“他們有理由(選擇)離開”。按照哈維的說法,情報人員不僅薪水受限,而且還時常因虐俘事件而名聲受損。
此外,受政府財政瘦身影響,軍情六處下一個財政年度預算撥款可能不會像過去那樣風光。在過去一個財政年度,軍情六處所獲撥款大增,相比其他機構“闊綽不少”。另外,一些內部人員抱怨軍情六處的內部管理架構,職位縮編、退休年齡提前等政策給情報人員留下“有限”的晉升空間。

公開招募

為應對近年來不斷升級的恐怖事件,英國軍情六處在招募新人的過程中,就開始青睞女性、殘疾人和少數族裔,特別是對會說波斯語、阿拉伯語、普什圖語的應聘者情有獨鐘。因為女性特工的需求增大,英國上議院的波拉馬丁說:“邦德的形象到了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需要的形象不再是總端著馬提尼酒杯的男人。”
軍情六處為了能使自己能夠招募到對各種文化背景人事有溝通交流能力的人員,甚至公開在英國的《泰晤士報》 和《經濟學家》雜誌上刊登過招聘廣告。招募對象為擁有英國國籍的公民,對工作專業背景也沒有特殊的要求。在早年間製作的網站上,軍情六處還開通了網上招聘功能,包括一套“智慧型招聘系統”,有意者可以在任何時候登錄網站,通過一系列審核後即可成為軍情六處的新成員。如此公開招聘特工人員標誌著軍情六處進一步削弱其神秘色彩,足見其求賢若渴。不過,軍情六處的官員同時強調:“我們的保密性並未因此改變。”

情報泄露

從2015年2月23日晚開始,半島電視台、英國《衛報》陸續刊登此次被披露的內容。被泄露檔案的時間跨度從2006年一直到去年12月。這些情報既有南非國家安全局特工撰寫的細節簡報和內部分析資料《操作目標分析》,也有南非情治單位與美國中情局、英國軍情六處、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以色列“摩薩德”及亞洲一些國家情治單位之間的秘密往來信函。
一份情報顯示,英國軍情六處曾求助於南非情治單位,希望協助保護他們招募朝鮮間諜。

職責目的

軍情六處的主要目的不斷在香港進行滲透與從事間諜活動。
自冷戰結束後,軍情六處的工作重點從“蘇聯威脅”轉向蒐集國外情報,反恐怖主義活動以及反走私反毒品等一系列工作中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軍情六處處在極度機密的情況,不受政府領導,政府部門的名單上沒有它的名字。
為了改變政府對其指揮上的被動局面,在英國前首相梅傑執政期間,他把軍情五處拉到了政府的名下,業務上對英國外交部負責,為政府處理安全、防務、外事、經濟方面的事物蒐集情報。
2009年,索沃斯出任軍情六處處長之後更傾向於將情報工作回歸倫敦總部,重點培養一批計算機專業人才和後勤技術人員。特工在國外執行秘密任務的“冷戰時期模式”已經過時。軍情六處眼下急需應對網路安全問題,防止關鍵計算機系統遭恐怖分子或其他對手的惡意攻擊。
主要職責有:
1.秘密情報人力資源(即特工):特工是能夠就調查目標提供秘密報告的人力資源,他們不是軍情五處成員,但是最重要的秘密情報資源。特工行動由受過特別訓練的官員負責,能持續很長時間,有時長達多年。
2.直接監視:即跟蹤和觀察目標,這項工作由具備高級技能的專業監視官執行。他們通過車輛、徒步或固定監視崗執行任務。軍情五處監視部們常與其它政府部門(特別是警方)密切合作。
3.通訊截取:如監聽某特定電話或打開、閱讀目標信件或電子郵件中的內容,必須由內政大臣簽署監視狀授權方可執行。
4.侵入式監視:如對某人住宅或車輛進行監聽。

特工死亡

來自英國安全部門的訊息表明,軍情六處(MI6)工作人員加雷思·威廉斯在2010年“神秘死亡”前正秘密從事一項高科技監控技術的研發,該技術使得英國情報部門得以掌控俄羅斯犯罪團伙通過英國進行洗錢的情況。
加雷思·威廉斯加雷思·威廉斯
英國情報部門官員的最新爆料同時也將殺害威廉斯的兇手指向了俄羅斯黑手黨,此前俄黑手黨也曾被懷疑殺害過英國特工。
2010年8月23日,年僅31歲的威廉斯被發現死在他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公寓裡,他的屍體還被人裝進了一個旅行袋裡。倫敦警方當時懷疑威廉斯是在與自己的同性夥伴玩捆綁遊戲時,不幸身亡的。不過,英國安全部門一名官員近日透露,威廉斯原本在負責情報監聽的英國國家通信總局(GCHQ)工作,後來才被借調至MI6,在那裡他所從事的技術研發工作屬於“最高機密”。
“他雖然不直接從事監控行動,但他的工作屬於其中一部分,是在技術層面上的,負責研發相關軟體。只要通過該技術做一下手腳,很多俄羅斯犯罪團伙的暗中聯絡就會被打亂,其中一些龐大犯罪團伙都與蘇聯的秘密警察克格勃(KGB)有聯繫,他們甚至雇用著前克格勃成員,那些人完全有能力追查到像威廉斯這樣的人。”
對於這些最新訊息,英國保守黨議員、安全問題專家派屈克·默瑟24日指出:“威廉斯死前曾參與東歐國家洗錢事件調查的說法,為弄清他的死因提供了新希望,我相信警方會對這些線索展開詳盡調查,正如他們曾詳細地調查了威廉斯的私生活。”截至目前,英國國家通信總局和倫敦警方並未對上述訊息發表任何評論。其實在威廉斯死後,曾有報導稱他正在從事一項“秘密行動”,幫助情報部門通過無線技術從可疑分子的手機和電腦中獲取信息,而一名友人也曾爆料說,威廉斯當時正在接受相關培訓,以便順利適應自己的新身份。
警方將威廉斯的屍體帶走展開調查警方將威廉斯的屍體帶走展開調查
可惜的是,上述說法並未引起倫敦警方的足夠重視,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威廉斯的同性戀傳聞。因此,倫敦警方一直把調查重點放在他的私生活方面,他們曾在威廉斯的衣櫥內發現了一套價值1.5萬英鎊的女性服裝,並揭示說威廉斯曾經常光顧“涉黃網站”。倫敦警方的做法引起了威廉斯家人的憤怒,他們表示喜愛運動的威廉斯不可能是同性戀,警方應該調查“更有價值的線索”。

滲入港府

2013年9月,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施維爾在港媒上撰文,稱英國隨時準備為香港普選提供支援。此事暴露英國干預香港事務“已赤膊上陣”,令各界譁然。為警示香港市民,有港媒日前揭露了自回歸以來英國在香港進行的大量間諜活動。
據香港《大公報》、《文匯報》等媒體9月16日報導,英國情治單位在香港的活動,不僅沒有在香港回歸後消停,反而不斷加強。眾多退役、現役的英國軍情六處駐港特工,有的以領事身份,有的以經濟文化等部門職員身份在港服務於“英國的需要”。他們的“行動中心”,目前位於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內。該館於1996年建成,其設計者為英國建築師泰瑞·法雷爾,此人正是軍情六處總部大樓的設計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