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生產
M39衝鋒鎗是由匈牙利工程師帕爾·基拉里(Pal D. kirali)於1937年研發成功,位於布達佩斯的丹努維亞兵工廠(Danuvia)生產製造。
設計師
帕爾·基拉里1880年生於匈牙利,1902年獲布達佩斯理工大學工程學士學位,一戰期間加入匈牙利陸軍並獲上尉軍銜,服役期間主要從事武器研發工作。
一戰結束後,匈牙利被禁止研發一切武器,基拉里在軍隊的武器研發事業就此中斷。為了在武器行業謀份差事,他前往瑞士並加入瑞士工業公司(SIG)輕武器部,設計了SIG MKMO衝鋒鎗,該槍推出多種不同口徑的版本,並向多個國家出口。
1928年,匈牙利武器研髮禁令被解除後,基拉里回到祖國,供職于丹努 維亞兵工廠從事輕武器設計工作,期間 他設計了M39衝鋒鎗及其衍生型。二戰結束後,蘇聯占領匈牙利,丹努維亞兵 工廠被解散,基拉里於1947年再次離開 匈牙利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國,加入由匈牙利人桑德爾·科瓦克斯(Sandor Kovacs)經營的聖·克里斯托巴爾兵工 廠(Armeria of San Cristobal)。這 一時期,他設計了幾款武器,其中最著 名的當屬曾一度風行拉丁美洲的聖·克里斯托巴爾卡賓槍。
結構
表尺
M39衝鋒鎗採用一體式木質槍托/護 手,機匣為圓筒狀。全槍長1 048mm,槍管長500mm,全槍質量4.6kg,這在當時 的衝鋒鎗中顯得偏大偏重。M39的機械瞄 具由帶
弧形座表尺的“V”形缺口照門和 柱狀準星組成,表尺射程50~600m。其機匣末端設有旋鈕狀快慢機,快慢機前方刻 有字母“E”、“S”和“Z”,分別代表3種 射擊模式:“E”(匈牙利文Egyenkent的縮寫)代表單發射擊;“S”(匈牙利文Sorozat 的縮寫)代表連發射擊;“Z”(匈牙利文 Zarva的縮寫)為保險。M39還設有刺刀座,加裝雙刃長刺刀後,全槍長可達1378mm。M39衝鋒鎗的機匣為圓筒狀,弧形座表尺的最大標定距離為600m。
槍彈和彈匣
M39使用威力相對較大的9×25mm
毛瑟手槍彈。該彈彈頭質量8.1g,平均初速為455m/s,槍口動能高達838焦耳,比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動能(498焦耳)高約40%。
M39採用容量為40發的雙排雙進式 彈匣。其彈匣座設計頗具特色,在攜行 或不使用時,可將彈匣座向前摺疊,使彈匣卡在護手下方的凹槽內。當彈匣卡 入護手後,彈匣口部會露出,彈性防塵 蓋則蓋住彈匣口部,防止沙塵進入彈匣內造成供彈故障。M39衝鋒鎗的彈匣可向前摺疊收納,圖1中彈匣處於半摺疊狀態。
複雜的槍機系統
M39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開膛待擊,但與當時大多數衝鋒鎗採用慣性閉鎖機構不同,其採用延遲開鎖式閉鎖機構,通過槓桿實現槍機延遲,結構比較複雜。其槍機由機頭、機體兩部分組成,機頭較輕,機體稍重,擊針通過滾柱固定在機體上。機體、機頭之間設 有一個可擺動的延遲槓桿。
待擊狀態下扣動扳機,阻鐵釋放槍機,槍機在復進簧的作用下向前復進,機頭在復進過程中推彈入膛並停止運動,機體則在慣性作用下繼續向前復進 (此時延遲槓桿上端向前迴轉,其下端 向後迴轉而露出於槍機底面),固定於機體的擊針打擊槍彈底火擊發槍彈。槍 彈擊發後,火藥燃氣推動機頭、機體一起後坐,並完成抽殼。當槍機向後運動約19mm後,延遲槓桿下端碰到機匣壁 而向前迴轉,並抵在機頭下部的槽中,使機頭延遲後坐,而其上端向後迴轉推 機體加速後坐,在槍機繼續運動過程中完成拋殼動作。當機體後坐到位後,若是單髮狀態,則機體被阻鐵掛住呈待擊狀態,一個射擊循環結束;若是連髮狀態,則機頭、機體在復進簧作用下復進,進入下一個射擊循環。槍機組件特寫,可以看到延遲槓桿的上端、固定擊針的滾柱和擊針。
槍機系統
M39將槍機分成兩部分,並採用延遲槓桿,其目的是延遲槍機的後坐時機,降低後坐力。實際證明,M39發射威力較大的9×25mm
毛瑟手槍彈,採用這種設計結構的確有效降低了後坐力, 即使連發模式下槍口上跳也不明顯。但這一設計帶來的問題是,槍機結構較復 雜,對槍機組件各零件的加工精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增加了槍械出現 故障的幾率。正是由於這些問題,加之 該槍過長過重,從而限制了M39衝鋒鎗在軍隊的推廣使用,該槍總共生產了不到8000支。
機匣後蓋與快慢機
機匣後蓋與快慢機特寫。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機匣上標註的“E”(表示單發)位置和“Z”(表示保險)位置,快慢機此時處於“Z”位置。
衍生型號
M43衝鋒鎗由於M39衝鋒鎗槍身較長且笨重,不能滿足傘兵及裝甲兵對武器緊湊性的要求,於是基拉里便對M39進行改進,於1943年推出了M43衝鋒鎗。
M43與M39從外觀設計到內部結構均有較大不同。從外觀上看,該槍最明顯的特徵是採用向下摺疊的金屬槍托,托底板也可旋轉,當槍托摺疊後,再將托底板旋轉,即可將槍托、托底板緊貼於槍身下方。槍托摺疊時,由一個鋸齒狀的金屬卡槽鎖定。為便於握持射擊,在槍身後部下方還增設了木質握把。
M43的槍管長為424mm,儘管較M39略有縮短,但對於使用手槍彈的衝鋒鎗而言,依然顯得較長。其槍托伸展時全槍長為953mm,槍托摺疊時全槍長 為749mm。M43的全槍質量為4.45kg, 比M39稍輕。
從內部結構看,M43與M39最大不同是,其採用了槍機一體式結構,另外,該槍的拋殼桿也由設在槍機上改為設在機匣上。
M43與M39的彈匣座與彈匣也稍有不同。M39的彈匣座是豎直向下的,而M43的彈匣座向前傾斜,因此二者的彈匣儘管外形很相像,但槍彈裝入其中時,槍彈的排列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兩種彈匣儘管看起來相似,卻無法換用。
M43同樣由丹努維亞兵工廠生產, 據報導,在1943~1945年期間,該兵工廠共生產M43衝鋒鎗60000支。
武器簡介
M44衝鋒鎗是基拉里為匈牙利設計的最後一款武器,是M43衝鋒鎗的改進型號。其主要改進是更換了口徑,配用更為流行的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M44全槍長500mm,槍管長250mm,結構比M39和M43更為緊湊。配用容彈量40發的雙排雙進式彈匣。
由於蘇聯攻入匈牙利,該型號並未正式列裝。在蘇軍占領匈牙利期間,PPSh-41衝鋒鎗成為主流,從此基拉里設計的M39及其衍生版本漸漸淡出匈牙利軍隊制式衝鋒鎗舞台。
M43/M44與M39在外觀設計上有很大不同,如M43採用摺疊式槍托,槍身後部下方增設了木質握把,彈匣座/彈匣向前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