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9E機炮是1951年6月在該公司的迪爾伯恩(Dearborn)工具/模具工廠生產出第一門M-39D,同年7月對多次出故障的該炮重新進行設計,賦予其編號為 M-39E。
同年12月交付負責研製的陸軍軍械部,經其確認為新型高射速航空機炮後,與福特汽車公司簽定了生產數百門機炮以供實驗的契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m-39e航空機炮
- 研製時間:1946年
- 服役時間:1952年
- 定型時間:1951年
- 國家:美國
發展沿革,技術數據,結構特點,使用情況,
發展沿革
M-39E機炮是在繳獲德國1944年設計的30mm口徑“毛塞”MG-213C機炮的基礎上進行研製,1951年6月在福特汽車公司公司的迪爾伯恩(Dearborn)工具/模具工廠生產出第一門M-39D,1951年7月對多次出故障的該炮重新進行設計,賦予其編號為 M-39E。1951年12月交付負責研製的陸軍軍械部,經過確認為新型高射速航空機炮後,與福特汽車公司簽定了生產數百門機炮用於測試實驗的契約。

技術數據
名稱:M-39E航空機炮
研發單位: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
研發時間:1946年
口徑:小口徑炮
單管轉膛炮
口徑:20毫米
總重:77千克
炮管長度:1,830毫米
炮口初速:1,036米/秒
彈藥:
型號:標準20mmM50系列電發火彈藥
實心彈(Bal1)
爆破燃燒彈 (HEI)
穿甲燃燒彈(API)等
結構特點
M-39E雖是在MG-213C基礎上研製的,但在結構上作了許多改進,縮小了口徑,修改結構,將旋轉彈膛的軸線置於炮管軸的上方,使彈膛轉輪旋轉到6點鐘位置時發射炮彈,同時用主軛架代替原來的鞍形架以擴展彈膛,可左右兩邊供彈,使在飛機上的安裝簡化。
使用情況
該機炮在發射前的裝彈,採用預先裝在彈帶上的燃氣彈提供動力,這種輔助彈藥的彈膛轉換及發火均由電動控制,無需手動操縱。該炮採用單炮管、5彈膛、雙面供彈、燃氣彈裝彈和電發火方案,具有較高的初速和射速,使用20mmM50系列彈藥,有實心彈(Bal1)、爆破燃燒彈 (HEI)、穿甲燃燒彈(API)等。
1952年,M-39E正式裝備F-86F,在愛德華空軍基地進行飛行實驗,隨後便運往朝鮮戰場進行實戰使用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