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生於波士頓(Boston),只受到過一種短期的和非系統化的培訓。從16歲起,他開始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習,但是一年後就離開了學校。在費城(Philadelphia)弗蘭克·弗尼斯處短期工作後,隨父母去了芝加哥。在那裡,他受僱於素有“摩天大樓之父”之稱的威廉·勒巴隆·詹尼——在他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了幾個月。1874年他去了巴黎的美術學院,1876年回到芝加哥。成為約翰·埃德爾曼( John Edelman )的繪圖員,後者奢華有機的裝飾設計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879年,L.沙利文成了自力更生的建築師和工程師丹克馬爾·阿德勒(Dankmar Adler)的同事,並於1881年成了他的合作者。D.艾德勒集中精力於技術,L.沙利文則致力於設計的藝術方面。最初,他們的公司僅局限於住宅和小型的商業建築,譬如:伊利爾住宅( Eliel House )、珠寶商大樓( Jewelers' Building )、考夫曼商店與公寓( Kaufmann Store and Flats )等。然而,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公司所設計的項目逐漸擴大,涉及摩天大樓和劇院等。
在H.H.里查森(Henry HobsonRichardson)的建築的影響下,特別是在芝加哥馬歇爾·菲爾德批發商店(Marshall Field Wholesale Store,1885-1887)的影響下,他們的建築藝術選擇了一種新方向。在這方面的例證是德克斯特大樓(Dexter Building,1887)精簡純樸的圍牆建築工程,以及讓人回想起羅馬建築的嚴格性的、石料覆蓋的沃克貨棧(Walker Warehouse,1888-1889),兩者都在芝加哥。在後一項工程里,L.沙利文通過在上面形成的連貫圓拱壁柱,組合了更多樓層,這成了他後來在幾乎所有多層建築中使用的主題風格。1893年的芝加哥藝術學院大門
1886-1889年L.沙利文和D.艾德勒在芝加哥實現了會堂大樓(Auditorium Buiding)。其不同的功能性(4000多觀眾的劇院、旅館和辦公樓)和綜合性,是對D.艾德勒技術和經濟能力的挑戰,同樣也是對L.沙利文建築藝術能力的挑戰。儘管有天才建築藝術的各個部分和一種既豐富又充滿幻想的造型,但該建築主要是在立面的不統一性上表現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這種立面與巨大的建築體並不適應。在隨後的工程中,L.沙利文比較成功地找到了用於這種新鋼架建築的非同尋常的適當形式。他放棄了立面的古典式水平劃分,並通過垂直劃分,表現出了相同的、絕大多數功能得以安排的樓層的累積[聖路易斯的溫賴特大樓(Wainwright Building in St.Louis,1890-1892),芝加哥的希勒大樓(Schiller Building in Chicago,1890-1892),芝加哥交易所大樓(Stock Exchange Building in Chicago,1893-1894),布法羅的擔保大廈(Guaranty Building in Buffalo,1894-1896)]。作為在歷史上有紀念意義的地方——那裡建築業主的資金始終是充裕的——同時出現某個部分或是整個建築布滿由植物形式引伸來的裝飾藝術。溫賴特大樓
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之交期間,他主要為中西部地區設計小型銀行、商店和教堂,其中包括聖三一俄國東正教堂( Holy Trinity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以及他的收山之作克勞茲音樂店( Krause Music Store )。 1900 年以後,沙利文的聲望急劇下降,並於 1924 年在紐約逝世。
評價
從用歷史化立面覆蓋的第一批框架建築起,直到“結構的適度是形成外表藝術造型的真正基礎”——這可能是出自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的一句話——那些建築的寬廣道路適合L.沙利文的信念,即藝術必須以科學方法為基礎。施萊辛格和邁耶百貨商店明確地反映了這種思想。L.沙利文是有機建築(Organische Architektur)的一位中心人物,對L.沙利文來說,建築藝術並不是寫照式地模仿大自然,而是在必然的結構的演變中加以模仿。他那句被大家引用很多但常常被誤解的關於形式的話“形式總是追隨功能”(Form always follows function),引自《高層辦公大樓在藝術方面的考慮》(The Tall Office Building Artistically Considered),1896],只是一個出發點。只有在與結構分離開的意義上,裝飾才給予這座大樓以形態上的個體統一性。裝飾和結構,就“像一種確定的外衣”,共屬於“一定的建築類型”。沙利文1893-94作品-芝加哥交通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