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pidilectine類蕊木生物鹼的合成研究

《Lapidilectine類蕊木生物鹼的合成研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程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Lapidilectine類蕊木生物鹼的合成研究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程斌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Lapidilectine類蕊木生物鹼由於它們新穎的複雜結構和廣譜的生物活性吸引了有機化學界的廣泛關注。這類生物鹼具有氮雜橋環體系並二氫吲哚結構,其中一些含有γ-內酯環,都具有四個手性中心,其中兩個連續的季碳手性中心位於二氫吲哚的2,3-位。其分離的植物源蕊木的提取液是用於各種傳統疾病的治療,例如:類風濕關節炎、浮腫、扁桃體炎、高血壓等。關於這類分子全合成有3篇,合成研究2篇,從合成路線和合成效率上看都有一定提高的空間。本項目擬對這類分子的骨架構建開展合成研究,採用鈀催化的吲哚2-位官能團化、溴參與的吲哚2-位官能團化以及SN1反應等為關鍵步驟,希望通過合成路線中局部官能團在較早階段修飾改變和反應順序的微調能實現這類分子的集體式合成,並探索天然產物分子之間的轉化,發現其生源相互關係。通過該研究工作可望獲取相關藥物先導化合物。

結題摘要

Lapidilectine類蕊木生物鹼由於它們新穎的複雜結構和廣譜的生物活性吸引了有機化學界的廣泛關注。截止目前為止關於該家族分子的全合成共有8篇合成報導。這類生物鹼具有氮雜橋環體系並二氫吲哚結構,其中一些含有γ-內酯環,都具有四個手性中心,其中兩個連續的季碳手性中心位於二氫吲哚的2,3-位。 本項目主要進展以及結果如下:(1)以L-焦谷氨酸作為手性源構建出第一個手性季碳片段以及我們需要的Z-烯基碘。之後用串聯還原胺化/內醯胺化實現兩個片段的連線以及吡咯烷酮環的構建。緊接著,我們利用鈀催化的分子內直接C-H鍵烯基化成功實現八元環的構建。核心的五取代環丙烷則通過Lewis酸促進的分子內形式上的[3+2]環加成反應/脫除一分子氮氣來實現。隨後,通過對吡咯烷酮環的氧化態的調整,我們實現了Lundurines A-C的集體式不對稱全合成。本部分工作發表於Org. Lett. 2018, 20, 1509−1512。(2)隨後我們嘗試了一系列可能的方法,試圖在C11-位引入甲氧基以合成Lundurine D,但沒成功。(3)利用已有的6/5/8/5四環骨架,我們希望對吲哚去芳構化,先關上D環進而關上C環以期實現Tenuisines A-C的合成。然而,我們先後嘗試了氧化或鹵化去芳構化、自由基加成、[3 + 2]或者[2 + 2]環加成、分子內(還原)Heck反應以及1,2-二氧戊環的Hock重排策略,都沒能成功實現我們想要的轉化。本項目針對Lapidilectine類蕊木生物鹼的合成研究將豐富複雜環系多環結構構建的合成方法學,為其類似物的合成提供參考;對目標分子本身和其衍生物進行結構活性關係研究提供物質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