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傳輸

LTE移動傳輸網一般分為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等三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期演進技術傳輸
  • 外文名:LTE transmission
  • 套用學科:通信
概述,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LTE傳輸組網技術,IPRAN技術簡介,PTN技術簡介,LTE傳輸解決方案,LTE傳輸需求,

概述

LTE移動傳輸網一般分為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等三層。
圖1  移動傳輸網分層示意圖圖1 移動傳輸網分層示意圖

核心層

(1)核心層節點:是指移動網業務本地核心網設備和幹線設備所在機房,主要業務設備包括各類交換機、核心路由器、幹線傳輸設備等。核心機房之間的傳輸系統定義為核心層網路。

匯聚層

(2)匯聚層節點:專門用於匯接接入層業務的匯聚機房,主要業務設備包括傳輸網匯聚層設備、IP城域網匯聚節點設備等。匯聚節點和核心節點間的傳輸系統定義為匯聚層網路。

接入層

(3)接入層節點:業務接入節點(如LTE基站、室內分布系統等)至匯聚節點的傳輸系統定義為接入層網路。

LTE傳輸組網技術

MSTP、PTN和IPRAN是3種備選的3G時代移動回傳的解決方案。在3G網路初期,由於業務量不大,MSTP(Multiple-ServiceTransportPlatform,多業務傳送平台)設備可以滿足3G移動回傳的需要。而隨著3G業務流量的快速增長和LTE技術的興起,MSTP設備在吞吐量、轉發能力等方面越來越難以支持,將逐步被IPRAN(IPRadioAccessNetwork,IP無線接入網路)和PTN(PacketTransportNetwork,分組傳送網)技術所取代。IPRAN和PTN是自分組承載與傳送技術發展以來逐步形成的兩種技術和設備形態,下面就這兩種技術進行分析。

IPRAN技術簡介

IPRAN是針對移動回傳套用場景進行最佳化定製的路由器/交換機整體解決方案,具備電路仿真、同步等能力,提高了OAM和保護能力。
IPRAN的核心是IP/MPLS技術。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協定標籤交換)是基於標記的IP路由選擇方法。這些標記可以被用來代表逐跳式或者顯式路由,並指明服務質量(QoS)、虛擬專網等各類信息。路由協定在一個指定源和目的地之間選擇最短路徑,不論該路徑是否超載。利用顯式路由選擇,服務提供商可以選擇特殊流量所經過的路徑,使流量能夠選擇一條低延遲的路徑。MPLS協定實現將第三級的包交換轉換成第二級的交換。MPLS可以使用各種二層協定。
IPRAN承載方案指在匯聚/核心層採用IP/MPLS技術,接入層主要採用二層增強以太技術,或二層增強以太與IP/MPLS技術相結合的方案。
IPRAN在匯聚/核心節點採用的設備為支持IP/MPLS的路由器,基站接入節點採用的設備為路由器或交換機。
IPRAN的組網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IP RAN的組網結構圖圖2 IP RAN的組網結構圖

PTN技術簡介

PTN(PacketTransportNetwork,分組傳送網)原有定義包括PBT技術及MPLS-TP(T-MPLS)兩種技術。由於各廠家均沒有支持PBT的研發計畫,因此MPLS-TP(T-MPLS)技術成為目前PTN技術的唯一技術實現方式。以下所提的PTN技術均指的是MPLS-TP(T-MPLS)技術。
T-MPLS技術標準最初由ITU-T於2005年5月開始制定,到2007年底已發布了“T-MPLS框架G.8110.1、T-MPLS網路接口G.8112、T-MPLS設備功能G.8121、T-MPLS線性保護G.8131和環網保護G.8132、T-MPLSOAMG.8114”等系列標準。由於T-MPLS用到了IP/MPLS的一些基本概念,而在一些技術實現細節上又存在差異,IETF認為這些差異將對網際網路和傳送網帶來風險。IETF和ITU-T成立的聯合工作組(JWT)通過對T-MPLS和MPLS技術的比較分析後得出正式結論:推薦T-MPLS和MPLS技術進行融合,IETF將吸收T-MPLS中的OAM、保護和管理等傳送技術,擴展現有MPLS技術為MPLS-TP,以增強其對ITU-T傳送需求的支持;由ITU-T和IETF的JWT共同開發MPLS-TP標準,並保證T-MPLS標準與MPLS-TP一致。
在基於MPLS-TP的PTN系列標準制定過程中,ITU-T和IETF兩大國際標準組織對MPLS-TP的套用方案和產品開發存在差異,主要體現在OAM和保護等關鍵技術的標準制定上,ITU-T希望兩個方案並存,IETF堅持一個方案,造成MPLS-TP標準化進度一再拖延。
目前,ITU-T已投票確定並行開發兩種OAM:G.8110.1和G.tpoam1consent。ITU-T與IETF均在加緊各自採用的OAM方案標準的研發。國內標準方面,PTN相關行標2011年底已確定,並確定在PTN核心層設備增加三層功能。
PTN設備實際上也形成了兩套標準並存的局面,對套用選擇、設備互通和網路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MPLS-TP技術的主要技術特點如下。
–MPLS-TP借用了MPLS的數據結構,利用MPLS和偽線(PW)技術分別實現對IP和乙太網等業務的映射和封裝,簡化了與IP相關的功能,如取消MPLS信令、簡化MPLS數據平面、降低運維複雜性。
–MPLS-TP採用面向連線的思路,利用MPLS的標籤交換,建立端到端連線。與傳統MPLS不同,MPLS-TP定義了雙向的LSP,同一業務的來往數據經由同樣的路徑轉發,使網路配置和管理更加簡單。
–MPLS-TP沿用MPLS局部標籤交換技術,在中間節點進行LSP標籤交換,轉發相對複雜,但能夠提供靈活的保護機制。
–支持分層的OAM能力,通過增加管理開銷,實現類似SDH的豐富管理能力。
–MPLS-TP著重於客戶層的乙太網業務,也可以利用MPLS的偽線仿真技術處理其他業務(ATM、FC、IP/MPLS、PDH、SDH/SONET等)。
–控制層面可以引入GMPLS技術。
PTN承載LTE有如下兩種組網方案。
方案一:PTN+CE方案。該方案中,PTN端到端採用L2靜態隧道,在核心層PTN外接CE路由器,提供多點到多點連線,完成LTE的S1-Flex和X2業務承載,如圖3所示。
圖3  PTN+CE方案承載LTE組網示意圖圖3 PTN+CE方案承載LTE組網示意圖
(1)PTN核心/匯聚/接入設備沿用現有L2VPN分組轉發功能,採用ETHPW方式為基站提供到核心層PTN節點的二層傳輸管道。
(2)PTN核心設備和CE設備之間基於NativeETH方式採用“口”字形連線,支持基於IEEE802.3ah的OAM和雙歸保護,同地市多廠商PTN核心設備共用CE設備,不涉及互通。
方案二:核心層PTN支持L3方案。該方案中,匯聚/接入層PTN採用L2靜態隧道,核心層PTN主要採用靜態L3VPN,可選採用動態L3VPN,如圖4所示。
(1)PTN接入/匯聚設備沿用現有L2VPN分組轉發功能,採用ETHPW方式為基站提供到核心層PTN節點的2層傳輸管道。
(2)PTN核心設備應支持L2到L3的橋接功能和靜態L3VPN功能,來滿足LTE移動回傳中本地的S1和X2業務承載,並提供OAM和網路保護。
(3)L2到L3的橋接應支持終結ETHPW後進行L2的VSI交換實例的功能,並支持L2收斂後進行L3的VRF虛擬路由轉發實例的功能。
(4)靜態L3VPN通過結合PTN隧道技術和L3VPN路由技術實現。PTN隧道用於L3分組轉發,可以通過網路管理系統人工建立;L3VPN路由表應通過網路管理系統人工建立,也可以通過規劃工具生成並批量下發到核心層PTN設備中。
圖4  PTN靜態三層方案承載LTE組網示意圖圖4 PTN靜態三層方案承載LTE組網示意圖

LTE傳輸解決方案

LTE技術引入後,S1接口與X2接口均對移動回傳網路提出了三層功能需求。LTE移動回傳網一般有4種部署方案,如圖5所示。無論採用何種方案,三層功能都是LTE回傳網路的必要功能。
圖5  LTE移動回傳網路三層功能部署方案圖圖5 LTE移動回傳網路三層功能部署方案圖
(1)方案一:三層功能在核心層MME/S-GW下側的CE路由器部署,實現X2接口的轉發。
(2)方案二:三層功能在核心層傳送承載設備部署,實現X2接口的轉發。
(3)方案三:三層功能在匯聚層傳送承載設備部署,實現X2接口的轉發。
(4)方案四:三層功能在接入層傳送承載部署,在匯聚層實現X2接口的轉發。

LTE傳輸需求

對於LTE的E-UTRAN側接口,主要包括S1和X2接口,LTE採用全IP化的扁平網路結構,取消了RNC網元,eNodeB直接和EPC通過S1邏輯接口相連,相鄰eNodeB之間通過X2邏輯接口直接相連。為了提高核心網的負荷分擔和冗災能力,eNodeB支持S1-flex接口與多個S-GW或MME互連。
因此,每個eNodeB的傳輸頻寬需求為S1接口的流量、X2接口的流量及網管接口的流量之和。但網管接口流量只有幾百kbit/s,與S1、X2接口流量相比可忽略不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