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Ki-32俯衝轟炸機
- 外文名:Ki-32
- 盟軍名稱:瑪麗
- 研發國家:日本
- 類型:轟炸機
- 研發時間:二戰期間
研發歷史,套用,性能參數,一般特性,性能,武器裝備,
研發歷史
Ki-30的競爭者,原本日軍陸軍1936年選用Ki-30後,Ki-32似乎沒有機會了,而1937年日中戰爭爆發,陸軍需要大量的飛機,但Ki-30(97輕爆)無法急劇擴大產量,而此時川崎公司正閒著,所以就又向川崎訂購了Ki-32,並命名為98式輕爆,川崎公司則很快就以每月50架的速度生產Ki-32,滿足了陸軍的急需,當97式輕爆產量提高后,98式輕爆就停產了,98式輕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逐步轉為二線訓練機,到1942年全部退出一線,98式輕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曾轟炸過香港。
1936年5月,日本帝國陸軍規範具有完全自主設計並建造的飛機Ki-32取代川崎Ki-3輕型轟炸機研製。三菱和川崎被要求製造兩個原型機。規範要求的最高速度400公里/小時(250英里每小時)在3000米(9800英尺);正常工作高度從2000–4000米(6600–13100英尺),爬升到3000米(9800英尺)的能力,在8分鐘內和發動機是選自825馬力(620千瓦)三菱ha-6徑向,850馬力(630千瓦)中島HA-5型徑向,或850馬力(630千瓦)川崎ha-9-iib液冷發動機,正常載彈量300千克(661.4磅),最大450公斤(992.1磅),一個前射機槍和一個靈活的向後發射機槍,以60度俯衝轟炸執行動作的能力,和載重量小於3300公斤(7275.3磅)。
川崎第一個原型機首飛於1937年3月。三菱的設計採用14缸風冷發動機徑向中島HA-5型,而川崎選擇了自己的川崎ha-9-ii內聯的V12發動機。遇到川崎的設計問題,特別是發動機的冷卻,和三菱ki-30接到生產訂單。儘管如此,在抗日戰爭更多飛機的迫切需要,ki-32進入生產階段。具有諷刺意味的是,ki-32建造的數量比成功ki-30高得多。1938年ki-32進入生產,指定軍98型單引擎輕型轟炸機,川崎製造的854 ki-32s在1940五月停止生產。
套用
在中國戰場,Ki-32輕型轟炸機由於性能較差,使用不多。首先配置第45、第75飛行隊,後分配給第3、第6、第10、第27、第35、第75中隊及第83獨立中隊,參加華北地區各戰役及武漢會戰。1941年12月7日,該機曾從廣州天河機場起飛轟炸香港啟德機場,並於同年25日參加了侵占香港後炫耀武力的入城式飛行。日本為偽滿洲國建立由其控制的空軍和滿洲飛行學校,也是用過Ki-32轟炸機。
性能參數
一般特性
工作人員:2
長度:11.65米(38英尺2.5英寸)
翼展:15米(49英尺2½)
身高:2.90m(9英尺6英寸)
機翼面積:34米(365.98英尺)
空重:1066公斤(2350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