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界線層是指介於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簡寫為K)與緊臨較年輕的第三紀(Tertiary Period簡寫為T) 界線,在五大滅絕事件中,屬最靠近現代的一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KT界線層
- 外文名:KT boundary layer
- 性質:歷史
- 類別:遠古
意指在白堊紀最末期的生物種比例逐漸遞減,越近KT 界線時物種消逝越達高峰,在這界線之後有百分之七十的生物即遭滅絕。
The K-T 界線是介於白堊紀和第三紀之間的界線,大約出現在六千五百萬年前 ( K代表希臘文的 kreta ,是白堊的意思)。這段期間發生大規模的絕種,包括最後的恐龍和其它的動物族群,都遭受滅絕的命運。
白堊紀與第三紀岩石的界線稱為KT界線,這個界線由薄薄一層的細緻黏土構成,至今還沒有人知道這層泥土代表什麼。但是界線兩邊的浮游生物化石、地球化學證據都指出,白堊紀末期與第三季開始前有五十萬年的間隔。
一般科學界認為KT界限層是由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富含大量銥元素。 (也有部分學者堅持KT界線層的大量銥元素可能來自地球自身的火山活動等地殼運動。這是由於,據測定地球內部也含有大量釔元素。火山的頻繁爆發是許多銥元素進入大氣層,最終落入地表,形成6500萬年前的2~4公分的黏土層【KT界線層】)
如今許多找尋恐龍化石的專家學者都先找到KT界線層,然後在KT界線層以下找尋揭示恐龍滅絕的證據。KT界線層是劃分恐龍時代和人猿時代的重要地理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