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美式生活體驗館

網站“IVD”由在美華裔Tony Lin創立,創始人以其熱愛生活的態度,抓住當下主流的購物體驗趨勢,以美式活體驗為基礎,以美國設計風格和品質為基調,和美國時尚品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標誌性產品,包含成衣、兒童服裝、小皮件、香水、鞋履、配飾等。每家IVD美式生活體驗店,都被賦予了精緻、現代的生活品質。IVD還將企業責任與品牌價值帶往更高的境界,參與環境保護與人文保護的相關活動,為世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自己的力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IVD美式生活體驗店
  • 地理位置:福清市一佛路71號1樓 IVD美式生活體驗店
國內首家IVD美式生活體驗館,純正的美式設計服裝,安全、品質的生活用品,商品均由美國空運至中國,同名書籍,

國內首家IVD美式生活體驗館

隨著現代生活質量的提高,國內對進口產品日益增進,為了滿足人們的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經美國公司的經營授權,由廈門奕美投資有限公司代理託管,來自大洋彼岸的第一家IVD美式生活體驗店10月10日在福清開業
IVD美式生活體驗館
IVD美式生活體驗館
IVD品牌帶著獨特的設計、精細專業的製作工藝、品質以及純正的加州風情,使國內消費者也能更快速的體驗到原味的美國潮流服飾。IVD品牌採用天然原料,純正的美式生活用品,體驗美式健康與品質,感受不一樣的美式風情,體驗異國情調。

純正的美式設計服裝

簡潔優雅、隨意自由是美國都市的迷人風景線,IVD提供的服裝全部為純正的美式設計,真正體現了美國人的生活理念與潮流走向。體驗美國生活方式中服裝風格的多變,感受南加州服裝風格的個性特點,體會美國服裝簡約不簡單的設計特點。使能夠在國內緊張的工作生活中感受自由與奔放。

安全、品質的生活用品

美式生活格調離不開美式服飾和美式家居,美式生活的獨立自由體現了隨意的生活態度,沉浸於其中的每個都追求創新的精神,追求新、舊混搭的自由,同時不失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推崇美式生活的人,崇尚豐富的色彩,喜歡從花卉中獲得精神享受,敢於打破陳規舊俗,追求品質的生活。IVD尊從這些全新的理念。

商品均由美國空運至中國

為保證能夠享受純正的美式生活,IVD所有產品全部從美國空運至中國,從根本上保證了商品能夠符合環保全全的理念。進貨渠道是商品與服務質量可靠的根本保證,IVD用全身心的努力提供純正的美式生活體驗。
IVD美式生活體驗館

同名書籍

書名:IVD美式生活體驗館
作者:[美] 特里斯(Tullis.T.) / [美] 阿伯特(Albert.B.)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原作名:IVD American life experience Museum
譯者:周榮剛出版年:2009-8頁數:250
定價:49.00元裝幀:平裝
ISBN:9789865998813
內容簡介《IVD美式生活體驗館》作者曾經寫道:“過去,全部的社會部參與了住所和人們使用的工具和形式的形成,對場所、材料和使用的自然感悟造就了生活方式,這些生活方式更是美的表現。如今,在高度文明和社會裡,普通人居住和關注的房子完全喪失了品質。但是再也無法回到那種自己控制下的手工藝式的老方法。我們必須通過喚起對生活方式的興趣,努力促進生活方式的發展。能夠勝任的專家級生活方式師有賴於知識淵博的、愉快的業餘群體,那些非專業的藝術愛好者。”
通過對幾個世紀以來生活方式實踐的典型實例形象生動的說明,《IVD美式生活體驗館》一書試圖傳達出優秀設計,以帶給人們充滿智慧的驚喜。從茶杯、馬靴、高爾夫球和潛水艇到帕拉第奧的別墅和圓明園裡的餵魚亭,作者為我們提供了達成優秀設計的非常規的途徑。
作者簡介Thomas S.(Tom)Tullis是富達投資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s)User Insight的高級副總裁。Tullis在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獲得學士學位、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獲得實驗心理學碩士學位,以及在萊斯大學獲得工程心理學博士學位。他有30多年的人機界面研究方面的經驗,在諸多技術期刊上發表了50多篇文章,他曾在美國和國際會議上作報告。Tom還擁有8項美國專利,他也是Bentley學院信息設計中的人因學課程(Human Factors in Information Design Program)的教師。
William(Bill)Albert,他發表了20多篇文章,曾在多個行業會議和學術會議上報告他的研究。因為他在人因學和空間認知(spatial cognition)領域內的研究,Albert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大學(th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和日本政府所授予的獎項。他獲得了華盛頓大學的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獲得了波士頓大學的博士學位。
目錄譯者序. 作者簡介 前言 致謝 第1章 引言 1 1.1 本書架構 2 1.2 什麼是可用性 3 1.3 可用性為什麼重要 4 1.4 什麼是可用性度量 6 1.5 可用性度量的價值 8 1.6 十個關於可用性度量的常見誤解 9 第2章 背景知識 13 2.1 設計可用性研究 13 2.1.1 選擇參加者 13 2.1.2 樣本大小 14 2.1.3 組內或組間研究 15 2.1.4 平衡 16 2.1.5 自變數和因變數 17 2.2 數據類型 17 2.2.1 稱名數據 18 .2.2.2 順序數據 18 2.2.3 等距數據 19 2.2.4 比率數據 19 2.3 度量和數據 20 2.4 描述統計 20 2.4.1 集中趨勢的測量 21 2.4.2 變異性的測量 22 2.4.3 置信區間 23 2.5 比較平均數 23 2.5.1 獨立樣本 24 2.5.2 配對樣本 25 2.5.3 比較兩個以上的樣本 25 2.6 變數之間的關係 26 2.7 非參數檢驗 28 2.8 圖形化呈現數據 29 2.8.1 柱狀圖或條形圖 30 2.8.2 折線圖 32 2.8.3 散點圖 34 2.8.4 餅圖 35 2.8.5 堆積條形圖 36 2.9 小結 37 第3章 規劃可用性研究 38 3.1 研究目標 38 3.1.1 形成式可用性 38 3.1.2 總結式可用性 39 3.2 用戶目標 39 3.2.1 績效 40 3.2.2 滿意度 40 3.3 選擇正確的度量:十種可用性研究 40 3.3.1 完成一次業務 41 3.3.2 比較產品 42 3.3.3 評估同一種產品的頻繁使用 42 3.3.4 評估導航和(或)信息架構 42 3.3.5 提高知曉度 43 3.3.6 問題發現 44 3.3.7 使要害產品的可用性最大化 44 3.3.8 創造正面的用戶體驗 45 3.3.9 評估微小改動的影響 45 3.3.10 比較替代性的設計 46 3.4 其他研究細節 46 3.4.1 預算和時間表 46 3.4.2 評估方法 47 3.4.3 參加者 49 3.4.4 數據收集 50 3.4.5 數據整理 50 3.5 小結 51 第4章 績效度量 53 4.1 任務成功 54 4.1.1 收集任一類型的成功度量 55 4.1.2 二分式成功 55 4.1.3 成功等級 59 4.1.4 測量任務成功中的問題 61 4.2 任務時間 62 4.2.1 測量任務時間的重要性 62 4.2.2 如何收集和測量任務時間 63 4.2.3 分析和呈現任務時間數據 65 4.2.4 使用時間數據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67 4.3 錯誤 68 4.3.1 何時測量錯誤 68 4.3.2 什麼構成了錯誤 69 4.3.3 收集和測量錯誤 70 4.3.4 分析和呈現錯誤 71 4.3.5 使用錯誤度量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73 4.4 效率 73 4.4.1 收集和測量效率 74 4.4.2 分析和呈現效率數據 74 4.4.3 結合任務成功和任務時間的效率 76 4.5 易學性 78 4.5.1 收集和測量易學性數據 78 4.5.2 分析和報告易學性數據 79 4.5.3 測量易學性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80 4.6 小結 81 第5章 基於問題的度量 82 5.1 發現可用性問題 82 5.2 什麼是可用性問題 83 5.3 如何發現可用性問題 84 5.3.1 面對面研究 85 5.3.2 自動式研究 86 5.3.3 問題的出現和結束 86 5.3.4 精細程度 86 5.3.5 需要多個觀察者 87 5.4 嚴重性等級評估 87 5.4.1 基於用戶體驗的嚴重性等級評估 88 5.4.2 綜合多種因素的嚴重性等級評估 88 5.4.3 嚴重性等級評估系統的套用 89 5.4.4 有關嚴重性等級評估的忠告 90 5.5 分析和報告可用性問題相關的度量 90 5.5.1 獨特問題的頻次 91 5.5.2 每個參加者遇到的問題頻次 92 5.5.3 參加者的頻次 93 5.5.4 問題歸類 94 5.5.5 按任務區分問題 94 5.5.6 報告正面的問題 95 5.6 發現可用性問題時的一致性 95 5.7 發現可用性問題時的偏差 96 5.8 參加者數量 98 5.8.1 五個參加者足矣 98 5.8.2 五個參加者不夠 99 5.8.3 我們的建議 99 5.9 小結 101 第6章 自我報告式的度量 102 6.1 自我報告數據的重要性 102 6.2 收集自我報告的數據 103 6.2.1 likert量表 103 6.2.2 語義差異量表 103 6.2.3 什麼時候收集自我報告數據 104 6.2.4 如何蒐集自我報告數據 104 6.2.5 收集自我報告數據中的偏差 105 6.2.6 評分量表的一般指導原則 105 6.2.7 分析自我報告數據 106 6.3 任務後評分 107 6.3.1 易用性 ..107 6.3.2 情景後問卷 107 6.3.3 期望測量 108 6.3.4 可用性數量估計 109 6.3.5 任務後自我報告度量的比較 110 6.4 測試後評分 113 6.4.1 合併單個任務的評分 113 6.4.2 系統可用性量表 113 6.4.3 計算機系統可用性問卷 114 6.4.4 用戶界面滿意度問卷 115 6.4.5 有效性、滿意度和易用性的問卷 117 6.4.6 生成反應卡 118 6.4.7 測試後自我報告度量的比較 119 6.5 用sus比較各種設計 121 6.5.1 比較“老年人友好”網站 121 6.5.2 比較windows me和windows xp 121 6.5.3 紙質選票的比較 122 6.6 線上服務 124 6.6.1 分析和測量問卷 124 6.6.2 美國客戶滿意度指數 124 6.6.3 opinionlab 128 6.6.4 線上網站調查的問題 129 6.7 其他類型的自我報告度量 130 6.7.1 評估具體的屬性 130 6.7.2 評估具體的元素 133 6.7.3 開放式問題 135 6.7.4 知曉度和理解 135 6.7.5 知曉度和有用度差距 136 6.8 小結 136 第7章 行為和生理度量 138 7.1 觀察和編碼外顯的行為 138 7.1.1 言語行為 139 7.1.2 非言語行為 141 7.2 需要儀器才能捕獲的行為 141 7.2.1 面部表情 141 7.2.2 視線跟蹤 144 7.2.3 瞳孔反應 148 7.2.4 皮膚電反應和心率 150 7.2.5 其他測量方法 152 7.3 小結 154 第8章 合併和比較度量 156 8.1 單一可用性分數 156 8.1.1 根據預定目標合併度量 156 8.1.2 根據百分比合併度量 157 8.1.3 根據z分數合併數據 161 8.1.4 使用sum:單一可用性度量 163 8.2 可用性記分卡 165 8.3 與目標和專家績效比較 167 8.3.1 與目標比較 167 8.3.2 與專家績效比較 168 8.4 小結 169 第9章 專題 171 9.1 線上網站數據 171 9.1.1 伺服器端的日誌 171 9.1.2 點擊率 172 9.1.3 棄用率 174 9.1.4 a/b研究 175 9.2 卡片分類數據 176 9.2.1 開放式卡片分類數據的分析 177 9.2.2 封閉式卡片分類數據的分析 181 9.3 可達性數據 183 9.4 投資回報率數據 186 9.5 六西格瑪 188 9.6 小結 190 第10章 案例研究 192 10.1 如何又快又省地對網站進行再設計 192 10.1.1 階段1:對競爭對手的網站進行可用性測試 192 10.1.2 階段2:對三種不同的設計概念進行測試 194 10.1.3 階段3:對單獨的設計方案進行測試 197 10.1.4 總結 198 10.1.5 個人簡介 198 10.2 語音識別的ivr系統的可用性評估 198 10.2.1 方法 198 10.2.2 結果:基於任務的測量 199 10.2.3 pssuq 199 10.2.4 用戶評論 200 10.2.5 可用性問題 200 10.2.6 樣本量的合適性 201 10.2.7 基於用戶行為和評價的建議 202 10.2.8 討論 203 10.2.9 作者簡介 203 10.2.10 參考文獻 203 10.3 cdc.gov網站的再設計 203 10.3.1 可用性測試級別 204 10.3.2 基線測試 205 10.3.3 任務場景 206 10.3.4 定性分析的發現 206 10.3.5 繪製線框圖與首次點擊測試 207 10.3.6 最終原型測試 209 10.3.7 結論 211 10.3.8 個人簡介 212 10.3.9 參考文獻 212 10.4 可用性基準化:手機音樂和視頻 212 10.4.1 項目目標和方法 213 10.4.2 定性和定量數據 213 10.4.3 研究範圍 213 10.4.4 對比分析 213 10.4.5 調研實施:參加者的數量 214 10.4.6 招募參加者 214 10.4.7 數據收集 215 10.4.8 任務完成時間 215 10.4.9 任務完成與失敗 215 10.4.10 嘗試次數 215 10.4.11 感知性度量 216 10.4.12 定性發現 216 10.4.13 定量發現 216 10.4.14 總結性發現和sum度量 217 10.4.15 數據處理及可視化 217 10.4.16 討論 217 10.4.17 基線調整和後續工作 218 10.4.18 個人簡介 218 10.4.19 參考文獻 219 10.5 測量“藥品標籤設計和相似性對藥劑師操作行為的影響” 219 10.5.1 測試參加者 220 10.5.2 儀器與設備 220 10.5.3 實驗刺激 221 10.5.4 實驗程式 223 10.5.5 數據分析 223 10.5.6 結果和討論 224 10.5.7 個人簡介 227 10.5.8 參考文獻 227 10.6 重視度量 227 10.6.1 onestart:印地安納大學的入口網站項目 228 10.6.2 設計和執行研究 229 10.6.3 分析和解釋結果 229 10.6.4 分享發現和建議 230 10.6.5 對影響進行反思 231 10.6.6 結論 232 10.6.7 致謝 232 10.6.8 個人簡介 232 10.6.9 參考文獻 233 第11章 推進 234 11.1 推銷可用性和度量的作用 234 11.2 從小事做起,努力慢慢做起來 235 11.3 確保你有時間和經費 236 11.4 早計畫,常計畫 236 11.5 給你的產品確定基線 237 11.6 挖掘你的數據 238 11.7 說商業性的語言 238 11.8 呈現你的置信程度 239 11.9 不要誤用度量 240 11.10 簡化你的報告 240 參考文獻 ...2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