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運維之道》是一本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類書籍。本書全面展現IT服務方法、標準、技巧、技術,讓讀者能縱覽IT服務全貌;深入淺出的闡述了IT運維精髓和全方位要素,深刻剖析了IT運維的成功規律;系統概述了從硬體到軟體的各類IT技術,讓讀者具備IT運維軟功夫和硬功夫;讓讀者少走彎路,學會一套成熟、規範、有效的IT運維方法。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出版背景,
內容簡介
《IT運維之道》是計算機書籍。本書共分為5篇,機遇篇、做事篇、處事篇、技能篇和高級篇,從不同的層面闡述了IT運維人員應掌握的方法及相關知識與技能。本書作者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將信息化服務中晦澀的IT標準規範、流程體系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娓娓道來。在“機遇篇”中,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幫助讀者選擇職業定位,使長期受到選擇從事“軟體開發”還是投身於“IT服務”問題困惑的從業人員得到明確的指引。在“做事篇”中,針對IT服務做什麼、怎么做、怎么做好等問題進行了闡述,為從業人員整天陷於事無巨細的IT服務工作梳理了工作思路,理清了工作目標和方向。在“處事篇”中將IT服務人員從與機器和代碼打交道中解脫出來,認真思考和把握如何與用戶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將“做事先做人,有位必有為”的服務理念分享給讀者。在“技能篇”中系統地介紹了運維服務所涉及的各種IT技術和技能。在“高級篇”中向讀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當今國內外先進的IT服務標準、架構、體系和方法。
希望本書的有關內容能夠成為IT從業者或即將從事IT運維服務者的指引,為成功遨遊於IT運維服務領域奠定基礎。
希望本書的有關內容能夠成為IT從業者或即將從事IT運維服務者的指引,為成功遨遊於IT運維服務領域奠定基礎。
圖書目錄
機遇篇
第1章 奇葩的IT男 3
1.1 半年月薪過萬 3
1.2 三年當部門經理 4
1.3 IT服務的創意人生 4
第2章 機遇就是選擇大於努力 5
2.1 IT開發還是IT服務 5
2.2 早選擇,早領跑 6
做事篇
第3章 IT運維做什麼 11
3.1 IT運維的四件要事 11
3.2 IT運維服務的原則 13
3.3 掌握服務平衡 19
3.4 落實整體運維 23
3.5 貫穿始終的服務流程 24
第4章 有目的、有計畫地做事 27
4.1 怎樣找目標 29
4.2 怎樣做計畫 29
4.3 怎樣按計畫去做 34
第5章 注重規範性和完整性 39
第1章 奇葩的IT男 3
1.1 半年月薪過萬 3
1.2 三年當部門經理 4
1.3 IT服務的創意人生 4
第2章 機遇就是選擇大於努力 5
2.1 IT開發還是IT服務 5
2.2 早選擇,早領跑 6
做事篇
第3章 IT運維做什麼 11
3.1 IT運維的四件要事 11
3.2 IT運維服務的原則 13
3.3 掌握服務平衡 19
3.4 落實整體運維 23
3.5 貫穿始終的服務流程 24
第4章 有目的、有計畫地做事 27
4.1 怎樣找目標 29
4.2 怎樣做計畫 29
4.3 怎樣按計畫去做 34
第5章 注重規範性和完整性 39
5.1 做事的規範性 39
5.2 做事的完整性 45
第6章 高效率和高質量 47
6.1 什麼是高效率服務 47
6.2 怎樣做到高效率 48
6.3 什麼是高質量的服務 51
6.4 怎樣做到高質量服務 52
第7章 親和性和系統性 53
7.1 什麼是親和性 53
7.2 怎樣做到具備親和性 54
7.3 系統性 54
第8章 懂業務和善思考 57
8.1 懂業務 57
8.2 善思考 57
第9章 其他服務 59
9.1 諮詢服務 59
9.2 培訓服務 60
9.3 數據整理與分析服務 61
9.4 其他拓展服務 61
9.5 服務的實施 62
處事篇
第10章 贏得客戶的心 練好外功 65
10.1 解讀用戶心經 65
10.2 匹配用戶需求 69
10.3 溝通從心開始 72
10.4 滿意從體驗中來 77
第11章 贏得自己人的心 修煉內功 79
11.1 怎樣與上級保持一致 79
11.2 怎樣與同事有效合作 80
技能篇
第12章 運維硬功夫——運維硬體
技術介紹 85
12.1 伺服器 85
12.2 存儲設備 92
12.3 網路設備 105
12.4 硬體運維技能攻略 112
第13章 運維軟功夫——運維軟體
技術介紹 115
13.1 作業系統 115
13.2 中間件軟體 125
13.3 資料庫 135
13.4 數據備份軟體 152
13.5 安全軟體 161
13.6 雙機軟體 164
高級篇
第14章 精準運維服務 179
14.1 精準運維的由來 179
14.2 精準運維的定義 180
14.3 精準運維的方法 180
第15章 用戶感知體系 185
15.1 什麼是用戶感知 185
15.2 用戶感知原理 186
15.3 用戶感知體系的建立 187
15.4 感知的方法 188
第16章 IT服務的治理 191
16.1 理想與困惑 191
16.2 IT服務治理的目的 192
16.3 IT服務治理的原理 192
16.4 IT治理實例 195
第17章 天外有天:IT服務的
國際標準 197
17.1 ITIL 197
17.2 PDCA戴明環 202
17.3 ITSM 204
17.4 ISO 20000體系 205
17.5 ISO 27001 207
17.6 ITSS運行維護標準 209
17.7 創新是王道 210
結束語 213
附錄 215
參考文獻 216
5.2 做事的完整性 45
第6章 高效率和高質量 47
6.1 什麼是高效率服務 47
6.2 怎樣做到高效率 48
6.3 什麼是高質量的服務 51
6.4 怎樣做到高質量服務 52
第7章 親和性和系統性 53
7.1 什麼是親和性 53
7.2 怎樣做到具備親和性 54
7.3 系統性 54
第8章 懂業務和善思考 57
8.1 懂業務 57
8.2 善思考 57
第9章 其他服務 59
9.1 諮詢服務 59
9.2 培訓服務 60
9.3 數據整理與分析服務 61
9.4 其他拓展服務 61
9.5 服務的實施 62
處事篇
第10章 贏得客戶的心 練好外功 65
10.1 解讀用戶心經 65
10.2 匹配用戶需求 69
10.3 溝通從心開始 72
10.4 滿意從體驗中來 77
第11章 贏得自己人的心 修煉內功 79
11.1 怎樣與上級保持一致 79
11.2 怎樣與同事有效合作 80
技能篇
第12章 運維硬功夫——運維硬體
技術介紹 85
12.1 伺服器 85
12.2 存儲設備 92
12.3 網路設備 105
12.4 硬體運維技能攻略 112
第13章 運維軟功夫——運維軟體
技術介紹 115
13.1 作業系統 115
13.2 中間件軟體 125
13.3 資料庫 135
13.4 數據備份軟體 152
13.5 安全軟體 161
13.6 雙機軟體 164
高級篇
第14章 精準運維服務 179
14.1 精準運維的由來 179
14.2 精準運維的定義 180
14.3 精準運維的方法 180
第15章 用戶感知體系 185
15.1 什麼是用戶感知 185
15.2 用戶感知原理 186
15.3 用戶感知體系的建立 187
15.4 感知的方法 188
第16章 IT服務的治理 191
16.1 理想與困惑 191
16.2 IT服務治理的目的 192
16.3 IT服務治理的原理 192
16.4 IT治理實例 195
第17章 天外有天:IT服務的
國際標準 197
17.1 ITIL 197
17.2 PDCA戴明環 202
17.3 ITSM 204
17.4 ISO 20000體系 205
17.5 ISO 27001 207
17.6 ITSS運行維護標準 209
17.7 創新是王道 210
結束語 213
附錄 215
參考文獻 216
出版背景
這么多年,從事IT服務及其管理工作,覺得IT服務就像一本奇書,初讀它時,覺得懂了,用起來卻差強人意;有時候突然從裡面發現了什麼似的,又轉瞬即逝;有些道理看似平淡,多年的感悟才體會到是千真萬確的真理。於是,興趣所致,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把一點一滴的得與失進行思考總結,日積月累,便有了一些積澱。而平時,在日常的工作中發現不少積極向上的同事也在探索IT服務的道路。在朋友和家人的提點與鼓勵下,把多年的經驗與心得凝聚成冊,最終促成了此書的面世。希望與廣大讀者分享自己的經驗,在IT服務的道路上早入門、少走彎路,在做人做事方面成就自己的夢想。
本書共分為五大篇,即機遇篇、做事篇、處事篇、技能篇和高級篇。每篇又分為若干章節,從不同的層面、角度闡述做人做事的方法以及相關基礎知識。由於IT服務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服務就是IT運維服務,因此本書對此方面的著墨最多。IT服務有很多,但其工作方法都是相通的,掌握了IT運維服務的方法就能推而廣之、融會貫通。希望本書的有關內容能夠成為IT從業者或即將從事IT服務的讀者一個指引,為成功遨遊於IT服務領域奠定基礎。
在本書的編撰過程中,馮勵、周德照、周延斌等同事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向他們表示感謝。
由於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共分為五大篇,即機遇篇、做事篇、處事篇、技能篇和高級篇。每篇又分為若干章節,從不同的層面、角度闡述做人做事的方法以及相關基礎知識。由於IT服務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服務就是IT運維服務,因此本書對此方面的著墨最多。IT服務有很多,但其工作方法都是相通的,掌握了IT運維服務的方法就能推而廣之、融會貫通。希望本書的有關內容能夠成為IT從業者或即將從事IT服務的讀者一個指引,為成功遨遊於IT服務領域奠定基礎。
在本書的編撰過程中,馮勵、周德照、周延斌等同事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向他們表示感謝。
由於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