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ISO的前身是國際標準化協會(ISA),ISA成立於1926年(1926年美、英、加等七國標準化機構第三次代表聯席會議決定成立國際標準化協會,並於1928年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迫使ISA停止工作。戰爭結束後,大環境為工業恢復提供了條件,於是1946年10月,來自25個國家標準化機構的領導人在倫敦聚會,討論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問題,並把這個新組織稱為ISO,即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的簡稱。會議一致通過了ISO章程和議事規則。1947年2月23日ISO開始正式運行,ISO的中央辦事機構設在瑞士的日內瓦。
中國既是發起國又是首批成員國。
宗旨
其宗旨是:在世界範圍內促進標準化工作的發展,以利於國際物資交流和互助,並擴大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其主要任務是:制定國際標準,協調世界範圍內的標準化工作,與其他國際性組織合作研究有關標準化問題。
組織機構
ISO的組織機構包括:ISO全體大會、主要官員、成員團體、通信成員、捐助成員、政策發展委員會、合格評定委員會(CASCO)、消費者政策委員會(COPOLCO)、開發中國家事務委員會(DEVCO)、特別諮詢小組、技術管理局、技術委員會TC、理事會、中央秘書處等。ISO組織結構如下圖所示:
ISO的組織機構分為非常設機構和常設機構。ISO的最高權力機構是ISO全體大會(General Assembly),是ISO的非常設機構。1994年以前,全體大會每3年召開一次。全體大會召開時,所有ISO團體成員、通信成員、與ISO有聯絡關係的國際組織均派代表與會,每個成員有3個正式代表的席位,多於3位以上的代表以觀察員的身份與會;全體大會的規模大約200~260人。大會的主要議程包括年度報告中涉及的有關項目的活動情況、ISO的戰略計畫以及財政情況等。ISO中央秘書處承擔全體大會、全體大會設立的4個政策制定委員會、理事會、技術管理局和通用標準化原理委員會的秘書處的工作。自1994年開始根據ISO新章程,ISO全體大會改為一年一次。
ISO的主要官員有5位,他們是:ISO主席(President);ISO副主席(政策)(Vice President,Policy),ISO副主席(技術)(Vice President,Technical Management);ISO司庫(Treasurer);ISO秘書長(Secretary-General),所有主要官員由理事會任命,享有終身任期;ISO秘書長負責主持ISO的日常工作。
技術活動
ISO的技術活動是制定並出版國際標準(International Standards)。ISO的工作涉及除電工標準以外的各個技術領域的標準化活動。進入九十年代以後,通信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展現出快速的發展趨勢,成為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信聯盟(ITU)加強合作,相互協調,三大組織聯合形成了全世界範圍標準化工作的核心。ISO與IEC共同制定了《ISO/IEC技術工作導則》,該導則規定了從機構設定到人員任命以及各人職責的一系列細節,把ISO的技術工作從國際一級到國家(Member body)一級再到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簡稱TC)、分委員會(Sub-Committee簡稱SC),最後到工作組(Working Group簡稱WG)連成一個機的整體,從而保證了這個具有140個成員國、2850個技術委員會、分委員會及工作組和30000名專家參加的國際化龐大機構的有效運轉。截止目前,ISO已經發布近14000項國際標準、技術報告及相關指南,而且尚在不斷增加之中。為制定這些標準,平均每個工作日有15個ISO會議在世界各地召開。
ISO的工作引起了各國際組織的興趣,535個國際組織與ISO的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建立了聯絡關係。為溝通信息,ISO建立了情報網(ISONET),已經有82個國家的標準信息中心向該網提供快速存取,網路已經收入500000件標準、技術法規和其它標準類出版物,有10750個國際標準和2700個國際標準草案的錄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