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M模型,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中分析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國民收入和利率的決定模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S–LM模型
- 所屬領域:經濟學
模型介紹
IS曲線和LM曲線的合稱。這一模型所體現的主要思想由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1936年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後經多位經濟學家研究,發展成為IS–LM模型形式。
在IS–LM模型中,I為投資,S為儲蓄,L為貨幣需求,M為貨幣供給。
IS曲線表示在一個經濟社會中能夠使得商品市場達到均衡即實現投資等於儲蓄(I=S)的所有的國民收入和利率的組合。假定儲蓄函式為S=−α+(1-β)y。式中S為儲蓄,α為自發消費,β為邊際消費傾向,y為收入;再假定投資函式為I=e-dr,式中I為投資,e為自發投資,d為投資的利率彈性,r為利息率,那么由商品市場的均衡條件投資等於儲蓄(I=S)出發,便可以得到IS曲線所對應的方程為:。由此可知,在以橫軸表示國民收入、縱軸表示利率的坐標圖中,IS曲線是一條斜率為負的線,其斜率為。顯然,影響IS曲線的斜率的因素是邊際消費傾向β和投資的利率彈性d∶β值越大,則IS曲線的斜率就越小,即IS曲線越平坦;相反,β值越小,則IS曲線的斜率就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此外,d值越大,則IS曲線的斜率就越小,即IS曲線越平坦;相反,d值越小,則IS曲線的斜率就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
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投資需求的變化、意願儲蓄的變化和政府支出的變化等因素,都會導致IS曲線位置的移動。LM曲線表示在一個經濟社會中能夠使得貨幣市場達到均衡即實現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的所有的國民收入和利率的組合。假定實際的貨幣供給量為m;再假定由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所導致的貨幣需求函式為l1=l1(y),由投機動機所導致的貨幣需求函式為l2=l2(r),於是,由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m=l=l1+l2)出發,便可以得到LM曲線所對應的方程式,一般寫為m=ky-hr,或者,,其中,k為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h為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
由此可知,在以橫軸表示國民收入、縱軸表示利率的坐標圖中,LM曲線是一條斜率為正的曲線,其斜率為。顯然,影響LM曲線的斜率的因素是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k和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h∶k值越大,則LM曲線的斜率就越大,即LM曲線越陡峭;相反,k值越小,則LM曲線的斜率就越小,即LM曲線越平坦。
此外,h值越大,則LM曲線的斜率就越小,即LM曲線越平坦;相反,h值越小,LM曲線的斜率就越大,即LM曲線越陡峭。在一個經濟社會中,名義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價格水平的變動等因素,都會導致LM曲線位置的移動。LM曲線斜率為正的區域通常被稱為“中間區域”。除此之外,LM曲線還有兩個極端的區域:一是LM曲線呈水平狀態,其斜率為零,表示利率下降到很低水平時貨幣的投機需求將為無限大,這符合凱恩斯的觀點,西方經濟學家稱水平狀態的LM曲線為“凱恩斯區域”或“蕭條區域”,又稱作“凱恩斯陷阱”或“流動性陷阱”。
一是LM曲線呈垂直狀態,其斜率為無窮大,表示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時貨幣的投資需求將等於零,這符合劍橋學派的觀點,西方經濟學家稱垂直狀態的LM曲線為“古典區域”。位於“凱恩斯區域”和“古典區域”這兩種極端情況之間的區域,便是一般情況下的LM曲線斜率為正的“中間區域”。
完整的LM曲線如下圖所示。在圖中,IS曲線和LM曲線把坐標平面分成4個區域,即Ⅰ、Ⅱ、Ⅲ和Ⅳ區域。區域Ⅰ、Ⅱ位於IS曲線的右方,區域Ⅲ、Ⅳ位於IS曲線的左方。IS曲線右邊區域中的任何一點都表示IS,即商品市場的需求大於供給;唯有IS曲線上的任何一點才表示能夠使得商品市場實現供求相等的均衡的國民收入和利率的組合。相應地,區域Ⅰ、Ⅳ位於LM曲線的左方,區域Ⅱ、Ⅲ位於LM曲線的右方。LM曲線右邊區域中的任何一點都表示L>M,即貨幣市場上的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LM曲線左邊區域中的任何一點都表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