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型鈉磷轉運蛋白2(PiT2)功能與IBGC發生分子機制

III型鈉磷轉運蛋白2(PiT2)功能與IBGC發生分子機制

《III型鈉磷轉運蛋白2(PiT2)功能與IBGC發生分子機制》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劉靜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II型鈉磷轉運蛋白2(PiT2)功能與IBGC發生分子機制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靜宇
  • 依託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特發性腦基底節鈣化(IBGC)是以基底節和大腦其它部位發生對稱性鈣化為特徵,表現神經系統錐體外系臨床症狀(癲癇、慢性頭痛、痴呆和精神病等)的一種遺傳病,其發病分子機制不清楚。本課題組前期工作克隆了首個IBGC致病基因SLC20A2,SLC20A2編碼一種III型鈉磷共轉蛋白2(PiT2)。PiT2功能如何?其突變如何導致IBGC發生呢?本研究擬收集更多IBGC患者對該基因進行突變分析,進一步確定突變類型;從體外(分子水平研究該基因的相互作用蛋白及其在Pi感應的信號通路作用;細胞水平研究基因突變導致Pi轉運功能變化和膜電位改變)和體內(模式動物水平研究該基因在個體發育中的作用及其突變導致人類IBGC發生機制)對SLC20A2進行系統功能分析,闡明PiT2在Pi轉運和信號轉導中的作用機制,揭示IBGC致病精細分子機制,為開發相關治療藥物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特發性腦基底節鈣化(IBGC)是以基底節和大腦其它部位發生對稱性鈣化為特徵,表現神經系統錐體外系臨床症狀(癲癇、慢性頭痛、痴呆和精神病等)的一種遺傳病,其發病分子機制不清楚本課題組發現IBGC第一個致病基因SLC20A2,50%的IBGC患者是由該基因突變所致,但沒有相應的治療藥物。本研究從分子、細胞和個體水平對SLC20A2進行系統功能分析,對開發針對性防治藥物有重要意義。 在該項目資助下,鑑定15個IBGC家系和25例散發IBGC患者,發現8個SLC20A2突變,其中7個新突變,1個PDGFB基因新突變,一個PDGFRB突變;發現只要有SLC20A2突變,顱內鈣化發生率100%,但有臨床表型的為64%,不同家系或同一個家系內的不同患者有不同的臨床表型,與鈣化的程度有關;發現導致IBGC的PiT2突變導致Pi轉運障礙的機制之一是SLC20A2 突變導致其編碼的PiT2蛋白電生理活性降低或無活性;同時發現PiT2一個新的功能即通過與MAP1B互作對神經突起發育起重要作用;成功構建小鼠slc20a2-KO和KI模型,發現純合slc20a2-KO和KI小鼠模擬了人類IBGC表型;發現防治IBGC疾病的藥物SYM及該藥物抑制顱內鈣化的機制;構建了SLC20A2 突變的果蠅模型,發現點突變和KO果蠅胚胎均致死,RNAi果蠅神經肌肉接頭髮育異常。 參加14次國內學術交流會議和4次國際學術會議,34篇摘要參與交流,其中做大會和分組報告交流的有14篇。 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8篇標註該基金項目的論文,其中6篇SCI論文(影響因子大於10的1篇,大於5的兩篇,大於4的3篇),2篇中文期刊。未標註該基金的9篇SCI,其中影響因子大於10的兩篇。 培養博士生6名、碩士生8名(均已畢業)和博士後兩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