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5

I-15

I-15是一種蘇聯20世紀30年代的高機動性雙翼戰鬥機。因為它蒼白的上翼獲得暱稱Chaika(俄語:Чайка,“海鷗”)。它和Polikarpov I-16單翼飛機大量服役於蘇聯空軍。

I-15由I-5/I-6的設計經驗發展而來。初期型號的上機翼為鷗式布置,以便給飛行員提供較好的視野;起落架為固定式;外形比較簡潔,某些型號在機輪上還增加了整流罩。飛機的前部機身是鋁蒙皮,其餘部分為布蒙皮;碟型剎車裝置。試飛時裝Wright-旋風-SGR-1820 F-3發動機(630/715馬力),有兩挺帶同步射擊裝置的PV-1機槍。1933年10月11月進行試飛,隨後進入批量生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15
  • 外文名:Polikarpov I-15
  • 研製國家:前蘇聯
  • 設計者:Nikolai Nikolaevich Polikarpov
  • 改進型:775馬力M-25V發動機
  • 類型:戰鬥機
  • 主要使用者:蘇聯空軍
  • 建造數量:3313架
  • 生產時間:1934-1937年
發展,服役歷史,中國,蒙古,西班牙,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能指標(I-153),精確參數(I-15 M-22),一般特性,性能,武器,

發展

早期的I-15由於蘇聯按特許生產的旋風發動機(蘇聯型號M-25)不能按期交貨,1934-1935年生產的大部分I-15裝M-22發動機,稱為I-15M-22。M-25和M-22發動機功率相差較大,M-25為630/715馬力,M-22僅有480馬力,因而最大速度和升限都有下降。直到1936年,生產的I-15才全部裝用M-25發動機,稱為I-15M-25。早期各型一共生產674架,並逐步成為蘇聯空軍的主要戰鬥機之一。
對於是否應當採用鷗式機翼,當時曾有激烈的爭論,以至於1937年生產的I-152取消鷗式機翼而改為平直機翼。在安裝了改進型的775馬力M-25V發動機後,飛機性能並無多大改進。I-152一共生產了2408架,曾廣泛地在西班牙內戰和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使用。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內戰爆發。蘇聯向共和軍方面提供了飛機684架,其中就有部分I-15、I-152。同時蘇聯還以志願人員的名義向西班牙派遣了空軍人員參加作戰,為蘇聯空軍獲得了大量的實戰經驗。就飛機性能來說,I-15是當時參戰的雙翼戰鬥機中性能最優越的,和叛軍‘禿鷹軍團”使用的Bf-109的初期型比較起來,在格鬥時還在機動性上略占優勢。
西班牙戰爭後,蘇聯空軍領導機關錯誤地認為:在未來戰爭中性能更好的雙翼戰鬥機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進一步發展了I-153型戰鬥機。I-153裝用Shvetsov M62R發動機(1000馬力),起落架可以收放,按蘇聯中央流體力學研究所的試驗結果,將機翼又改回鷗式布置,飛機性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生產3437架。I-152/I-153參加了1938年的哈桑湖和1939年的哈勒欣河戰役,對當時日軍的飛機形成性能優勢。
1937年8月21日,中國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貸款。從1937年10月到1939年9月,蘇聯向中國空軍援助了985架飛機,其中I-15(主要是I-152)347架。援華的蘇聯空軍志願隊的編成中也有部分I-152或-153。在抗日戰爭初期的空戰中I-15系列和日軍的早期戰鬥機性能不相上下,在抗擊轟炸機方面還卓有成效。但是在日軍“零”式戰鬥機在中國戰場出現後,I-15落後明顯,完全不是“零”式的對手,在空戰和事故中逐漸消耗殆盡。
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聯空軍中的I-153在性能遠遜於德國空軍戰鬥機的情況下堅持戰鬥到1943年。不過,I-153已經不能和德軍戰鬥機纏鬥,主要是用機載的6枚RS-82/RS-132火箭,遠距離對德軍飛機進行攻擊。I-15“海鷗”的最後一戰就是在,德軍意圖切斷蘇聯通過伊朗獲取外援武器渠道而採取的大舉進攻北高加索山區的進攻戰役中,I-153承擔起攻擊機的角色多次用火箭彈和航空炸彈實施對山區中的德軍行軍縱隊、後勤補給線、德軍增援部隊實施轟炸,並對防禦或進攻中的蘇軍山地戰部隊實施火力支援,深受前線部隊好評。

服役歷史

中國

1937年8月,中國國民黨政府與蘇聯簽署了不侵犯條約。同年秋天,蘇聯開始運輸I-15作為對中國空軍(CAF)對日本進行防禦性戰爭的軍事援助方案的一部分。1937年秋季超過250名蘇聯飛行員自願帶著255架I-15飛機飛往中國。到1939年,交付給CAF的Polikarpov雙飛機總數達到347架I-15 / I-15bis I-15bis在中蒙邊界的蘇 - 日邊界衝突中看到了大量的行動。在1937年,中國民族主義空軍手中的I-15戰鬥反對入侵日本,在那裡堅韌的雙翼飛機開始滿足其在一些較新的,更快的日本單翼飛機的比賽。

蒙古

在1939年Polikarpov戰鬥機被廣泛使用在Khalkhin Gol戰鬥期間在多爾多德省的Khalkha河戰鬥期間。戰鬥在1939年5月11日至9月16日期間進行,參與了600多架飛機。當敵對行動開始時,該地區唯一的I-15bis是第70次IAP的14架飛機。他們的數量在隨後的幾個星期增加:5月23日,35 I-15bis是從第22個IAP來自Trans-Baikal地區。然而,Polikarpov飛行員已經倉促訓練,他們遭受重大損失對更有經驗的日本人。在這場衝突中,蘇聯和日本每個損失了200多架飛機。蒙古人民空軍在1939年7月中旬提供了10架飛機,並訓練了後方防空飛行員。之後,他們在1942年3月收到了30多架飛機。

西班牙

I-15被西班牙內戰中的共和黨廣泛地用於作戰,並被證明是當時最好的戰鬥機雙翼飛機之一。第一批25 Polikarpov於1936年10月28日抵達西班牙卡塔赫納,有15名飛行員,由未來的帕維爾·里查戈夫率領。幾天后,另有一組10名飛行員和15架飛機抵達畢爾巴鄂。蘇聯飛行員很快就開始行動。他們11月4日受了火的洗禮。在那一天,I-15在馬德里擊落了兩個Junkers Ju 52 / 3ms,連同兩個CR.32,並被迫墜毀了第三個Ju 52和一個Heinkel雙座。沒有蘇聯飛行員的損失的報告。在接下來的兩天中,Chato飛行員又獲得了12次勝利,以兩次I-15失敗為代價。但11月16日,當與馬德里的菲亞特CR.32戰鬥時,未來的王子Rychagov被擊落,四天后,戰鬥準備Polikarpov在中部地區的數量已經下降到15架飛機:7失去了戰鬥,兩人強制登入,一人正在修理。在1936年12月和1937年1月,兩批30件Polikarpov貨運到達西班牙,使得有可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戰鬥單位的四個I-15中隊。直到1937年春天,中央西班牙是I-15的主要戰爭場所。在1937年5月,另一批31 Polikarpov降落在西班牙,把共和黨的I-15總數增加到116個。[12]在西班牙戰爭期間損失的I-15的確切數量很難確定,因為共和黨人在撤退時摧毀了其中的一些,因為關於戰爭的最後階段幾乎沒有可靠的數據。 Chato損失與其主要競爭對手菲亞特CR.32相當。到1939年1月1日,197 Polikarpov失蹤:88敵方飛機擊落,9架由高射炮擊落,27架在地面上被摧毀,67架在事故中被擊落。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德國入侵期間,當雙翼飛機被用於地面攻擊時,超過1000架I-15bis戰鬥機仍然在蘇聯使用。到1942年底,所有I-15和I-15bis'被降級為二線職責。
I-15bisI-15bis

性能指標(I-153)

尺寸數據:翼展 10.00米,機長 6.17米,機高 2.80米。
重量數據:最大起飛重量 211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速度 444千米/時,升限 10700米,航程 470千米。
武器裝備:兩挺12.7毫米機槍,四挺7.62毫米機槍,翼下可攜帶100千克彈藥。
動力裝置:一台Shvetsov M-62R活塞發動機,功率1000馬力。
民國空軍裝備的I-15戰鬥機民國空軍裝備的I-15戰鬥機

精確參數(I-15 M-22)

一般特性

乘員:一
長度:6.10米(20英尺)
翼展:9.75米(32英尺)
高度:2.20米(7英尺3英寸)
翼面積:23.55m2(236平方英尺)
空重:1,012公斤(2,231磅)
裝載重量:1,415公斤(3,120磅)
發動機:1×M-22徑流式發動機,353 kW(473 hp)[14]

性能

最大速度:350km / h(220mph)
航程:500公里(310英里)
實用升限:7,250米(23,800英尺)
爬升速率:7.6m / s(1,490ft / min)
翼載荷:65 kg /m2(13 lb /ft2
功率/質量:0.25kW / kg(0.15hp / lb)

武器

4×7.62mm機槍7.62×54mmR PV-1機槍
高達100kg(220磅)的炸彈或
6×RS-82火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