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16 E6蛋白誘導多倍體細胞形成及其機制研究》是依託山東大學,由張魏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HPV16 E6蛋白誘導多倍體細胞形成及其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魏芳
- 依託單位:山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誘發宮頸癌的主要病因。HPV確切的致瘤機制尚未闡明,但其誘導的基因組不穩定性(如形成多倍體細胞)為惡性轉化提供了重要前提。我們前期研究發現HPV16轉化蛋白 E6可通過非p53依賴方式繞過有絲分裂後檢測點形成多倍體細胞,免疫印跡及激酶活性分析提示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1可能是其中的關鍵因子。本項目將利用RNA干擾技術及一系列不降解p53的E6突變體明確Cdk1在E6非p53依賴途徑誘導多倍體中的關鍵作用,並深入研究E6激活Cdk1的分子機制:利用定量分析及p21缺失實驗闡明Cdk1如何在p21存在時保持活性;利用RNA干擾及顯性失活突變技術探討c-myc在E6非p53依賴方式激活Cdk1誘導多倍體中的作用。16 E6誘導多倍體的研究為揭示E6非p53依賴功能、HPV致瘤機制及發現藥物治療靶位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潛在套用價值。
結題摘要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親嗜皮膚和黏膜的小DNA病毒。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而宮頸癌是世界上嚴重威脅女性健康並導致女性死亡的癌症之一,另外,HPV感染與50%以上的肛門生殖器腫瘤及食管癌的發生有關。基因組不穩定是癌症發生髮展的標誌之一,而多倍體細胞(即細胞擁有兩套以上的染色體組)形式的基因組不穩定是癌症發生的誘因。HPV E6蛋白降解p53蛋白,並能逃避細胞周期檢測點,然而在宮頸癌中還存在有活性的p53蛋白。我們之前的研究指出,E6可以以不依賴降解p53的方式逃避有絲分裂後類G1檢測點,並形成多倍體細胞,有意義的是,宮頸癌形成的早期發現有多倍體細胞形成。然而,E6蛋白如何在p53及其下游靶位p21存在的前體下逃避細胞周期檢測點的機制不清楚。本課題中,我們檢測了E6及不能降解p53的E6突變體-F2V細胞中所有細胞周期相關蛋白的表達,我們發現E6表達細胞中G1及G2期相關cyclins/Cdks表達上調。有趣的是,在能逃避有絲分裂後檢測點的E6突變體表達細胞中,只有Cdk1酶活性升高。而利用siRNA下調Cdk1的表達顯著降低了E6及F2V誘導多倍體的能力。我們的研究證明與p21結合能力較弱的Cdk1,而非Cdk2在逃避有絲分裂後檢測點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進一步證實E2F1的升高是上調Cdk1的重要因素。此外,E6突變體表達細胞中p21核漿定位發生變化,胞核中p21減少,而胞漿中p21增多。以前的研究認為Cdk2對於G1/S期轉換必不可少,而只有在Cdk2缺失的時候Cdk1才發揮替代作用。而我們的研究證實即使在Cdk2存在的情況下,Cdk1仍是逃避有絲分裂後類G1檢測點的關鍵因子。本項目的研究揭示了HPV誘導基因組不穩定的分子機制,並為HPV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藥物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