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UVIGUS星圖是由中世紀的僧侶GERUVIGUS繪製的。星圖風格古樸,雖略顯粗糙,但對以後的星圖創作帶來的極大的影響和參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GERUVIGUS星圖
- 繪製者:GERUVIGUS
- 歷史:中世紀
- 意義:對於以後的星圖畫家的影響很大
創作背景,作用,
創作背景
由於天文知識的限制,我們的祖先認為天球是一個以地球為中心的實體,所以最早期的星圖是將全天直觀地繪製在一個球體上,在球的表面繪有想像中的星座圖形。這類星圖中的代表作是現藏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國立博物館的大理石刻Farnese天球,創作於公元70年以前,Farnese天球由希臘神話中的擎天巨神阿特拉斯(Atlas)扛在背上,因此又稱“阿特拉斯扛天”。Farnese天球上繪有古代的星座圖案,卻沒有標出恆星,但一些天文考古專家認為天球上曾經是刻有恆星的。除了笨重以外,將星圖繪在球體上帶來的最大不便就是由於人們要從天球的外面向裡面看,所以上面的星星是左右顛倒的。為了使用方便,需要將我們實際看到的星星的位置繪製在平面上,我們現在提到的“星圖”都是指這些平面星圖。按照繪製的風格,星圖可以分為古典星圖和現代星圖兩種。古典星圖中繪有與星座相關的圖案,由於文化傳統的差異,不同民族的古典星圖也各不相同,其中最為燦爛的要數發源於歐洲的西方古典星圖,它甚至被當作藝術品來看待。而現代星圖則更加注重星圖的實用性,通常恆星的位置繪製精確,星名標註完備,並儘量多地提供各種相關信息。 西方古典星圖起源於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發展於文藝復興之後的16世紀,並於16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達到鼎盛。這些星圖中通常都繪出了與神話傳說有關的圖案,當時的天文學家常用天體在星座圖案上的位置,而不是它們的坐標來確定它們本身的位置,因此很多古典星圖只標出了粗略的坐標格線。早期較著名的古典星圖是由中世紀的僧侶Geruvigus於公元1000年前後繪製的,它由哈利父子收集,現存於大英博物館。Geruvigus星圖風格古樸,與後期的古典星圖相比顯得粗糙了一些,但它對於以後的星圖畫家的影響卻很大,從很多圖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作用
星圖對天文學家們就像地圖對旅遊者一樣極為有用,天空也有自己的格線系統來標量天體的位置,就像地球上的經緯線。還有一種使用了幾千年的認識天空的方法那就是記住星座或星群。地球旋轉時,天空像在沿著相反的方向旋轉。在兩極,天體由於觀察者所在的緯度不同而按相應不星圖同的角度升起和落下。從赤道看去,天空中一切事物都是可見的,但在其他緯度,其中一部分事物常常會隱藏起來。天體四散分布,從地球上看去它們都包圍著地球。人們把它們想像成一個巨大的球體,稱為天球。天球上有格線,有南北極和赤道,它們都與地球上的各個部位相對應。比如天球的北極對應地球的北極。天球在我們周圍起伏延伸,而星圖卻是平的。這就意味著一些天體的位置會被歪曲。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歪曲,天空被劃分成一個個部分,有點像把橘子切開後再壓平一樣。星圖中大小不同的圓點表示我們看到的天體的亮度,這只是一個大致的表達。我們所看到的亮度並不表示天體距離我們是遠是近,或是大是小。使用星圖時將一端對著自己的頭頂,另一端對著南(北)地平線方向。星圖會告訴你此一時刻可以看到的天體有哪些。因為南北半球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同時因為靠近星圖底部的天體都處於地平線附近,可能因種種原因會看不到。所以在選用星圖時要清楚自己所在的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