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977- 2005

GB/T 19977- 2005是紡織品拒油性抗碳氫化合物國標。英文:Textile-Oilr epelle ncy-Hydrocarbon resistancet est。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GBT 19977- 2005
  • 外文名:Textile-Oilr epelle ncy-Hydrocarbon resistancet est
  • 含義:紡織品拒油性抗碳氫化合物國標
  • 發布單位: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發布,本標準與ISO14419:1998的差異,起草人,範圍,規範性引用檔案,術語和定義,6.1級grade,6.2拒油性oilrepellency,原理,安全預防措施,試劑,設備,10.1滴瓶,10.2白色吸液墊,10.3試驗手套,試樣,程式,評定,結果的表示,試驗報告,

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本標準與ISO14419:1998的差異

本標準修改採用國際標準ISO14419:1998《紡織品拒油性抗碳氫化合物試驗》
本標準與ISO14419:1998的差異如下:
—本標準中引用的GB6529《紡織品的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是參照國際標準中引用的
ISO139:1973《紡織品—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制定的,其中一級大氣與ISO139:1973
等同。
—第6章的表1“標準試液”中,去掉“0”編號的內容。
—由於6.2的內容為美國生產的白礦物油的編號,作為國家標準不適用,因此取消6.2,
-7.2的“白色紡織吸液紙”改為“白色吸液墊”
—在9.3和9.4中增加:“按圖1和10.1評定每個液滴”和“按10.2評定試樣對該級油試液是否
有效”9.4和9.5中與第10章有關的內容作了敘述上的調整。
—將第10章的技術內容整理、歸納為三部分:“10.1液滴分類和描述”;"10.2試樣對某級油
液是否‘有效’的評定”;"10.3單個試樣拒油等級的確定”。使這章的內容更清晰,便於操作。
—增加了“參考文獻”
本標準的附錄A是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基礎標準分會歸口。

起草人

本標準由紡織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際檢驗檢疫標準與技術法規研究
中心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徐路、鄭宇英、蒲民。

範圍

本標準用於評定織物對所選取的一系列具有不同表面張力的液態碳氫化合物的抗吸收性。
本標準旨在為抗油沾污性能提供指導。它能給出一個粗略的拒油等級,通常拒油等級越高,試樣抵
抗油類材料,尤其是抗液態油類物質沾污的性能越好。本標準特別適用於比較同一基布經不同整理劑
整理後的拒油效果。本標準也可用於測定水洗和乾洗處理對試樣拒油性的影響。水洗和乾洗的處理程
序推薦採用GB/T8629或GB/T19981.2,
本標準不適用於評估試樣抗油類化學品的滲透性能,對於這方面的評定參見ISO65300。

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
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定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這些檔案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6529紡織品的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6.1級grade

注:試樣的級表示與標準參照等級比較所得到的一個質量水平。

6.2拒油性oilrepellency

原理

將選取的不同表面張力的一系列碳氫化合物標準試液滴加在試樣表面,然後觀察潤濕、芯吸和接觸
角的情況。拒油等級以沒有潤濕試樣的試液最高編號表示。

安全預防措施

應遵循良好的實驗室操作。處理試驗液體時,要戴安全眼鏡和不透液體的手套。
本標準中的某些碳氫化合物是易燃的,要保持其遠離熱源、火花和火焰。要適當通風,避免長時間
吸人蒸汽或接觸皮膚。

試劑

所有試劑必須是分析純的。要確保標準試液在20℃士2℃下使用和貯存。標準試液按表1準備和
編號。

GBT 19977- 2005

設備

10.1滴瓶

為便於操作,可將試液移到滴瓶中,每個滴瓶都標有油試液編號。典型的配套設備為6OmL配有
磨口吸管和氯丁橡膠吸頭的滴瓶。橡膠吸頭使用前應該在正庚烷中浸泡幾小時,然後在乾淨的正庚烷
中清洗,去除可溶物質按等級表中的順序放置試液,以便於試驗
注:試液的純度影響試液的表面張力,因此只能使用分析純試液

10.2白色吸液墊

10.3試驗手套

試樣

需要約02cm火02Cm的試樣3塊,所取試樣有代表性,包含織物上不同的組織結構或不同的顏色
試驗前,按GB6529將試樣放在20℃士2℃和65%士2%的條件下平衡至少4h。

程式

把一塊試樣正面朝上平放在白色吸液墊(72)上,置於光滑的水平面上試驗應在GB6529規定
的標準大氣中進行如果試樣從調濕室中移走,應在3omin內完成試驗。
1.當評定稀鬆組織或薄的試樣時,試樣至少要放置兩層,否則試液可能浸濕底襯的表面,而不是實
際的試驗試樣,在結果評定時會產生混淆。
2.裝置、工作檯和手套應該不含矽,含矽產品對評定拒油等級會產生不利影響。
3.在滴加試液之前,戴上乾淨手套(73)撫平絨毛,使絨毛儘可能地順貼在試樣上。
4.從編號1的油試液開始,在代表試樣物理和染色性能的5個部位上,小心地滴加5小滴(直徑約
smm或體積約。.osmL),液滴之間間隔大約4.ocm。在滴液時,吸管口應保持距試樣表面約。,6cm
的高度,不要碰到試樣。以約45角觀察液滴30。士25,按圖1和飛0.1評定每個液滴,並立即檢查試樣
的反面有沒有潤濕。按10,2評定試樣對該級油試液是否“有效”
5.如果試樣對該級油試液“有效”或“可疑的有效”,則在液滴附近不影響前一個試驗的地方滴加高一
個等級的試液,再觀察305士2。按圖工和10.1評定每個液滴,立即檢查試樣的反面有沒有潤濕。按
6.評定試樣對該級油試液是否“有效”。7.繼續9.4的操作,直到有一種試液在30s士2s內使試樣“無效”。按10.3確定該試樣的拒油
8.取第2塊試樣重複9.1-9.5的操作.

評定

液滴分類和描述
液滴分為4類:
A類
B類
液滴清晰,具有大接觸角的完好弧形。
圓形液滴在試樣上部分發暗。
C類一一濕潤或完全濕潤,表現為接觸角消失,芯吸明顯,液滴閃光消失。
D類完全濕潤,表現為液滴和試樣的交界面變深(發灰、發暗),液滴消失
對黑色或深色織物,可根據液滴閃光的消失確定為濕潤;對某些表現為在試樣和液滴界面是局部發
暗的,把在30s士2s內界面完全變暗或者有任何芯吸現象作為潤濕。
試樣對某級油液是否“有效”的評定
無效:5個液滴中的3個(或3個以上)液滴為C類和(或)D類
有效:5個液滴中的3個(或3個以上)液滴為A類。
可疑的有效:5個液滴中的3個(或3個以上)液滴為B類。
單個試樣拒油等級的確定
試樣的拒油等級是在30s士2s期間未濕潤試樣的最高編號試液的數值,即以“無效”試液的前一級
的“有效”試液的編號表示。
當試樣為“可疑的有效”時,以該試液的編號減去。.5表示試樣的拒油等級。
當用白礦物油(編號1)試液,試樣為“無效”時,試樣的拒油等級為“0”級。

結果的表示

拒油等級應由兩個獨立的試樣測定。如果兩個試樣的等級相同,則報出該值。當兩個等級不同時,
應做第三個試樣。如果第三個試樣的等級與前面兩個測定中的一個相同,則報出第三個試樣的等級
當第三個測定值與前兩個測定中的任何一個都不同時,報出中間值。例如,如果前兩個等級為3.。和
4.0,第三個測定值為4.5,則報出中間值4.。作為拒油等級。結果差異表示試樣可能不均勻或者有沾污問題。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包括下列內容:
a)試驗是按照本標準進行的;
b)樣品的詳細描述;
c)試樣的數量;
d)調濕和試驗用大氣;
e)與規定程式的偏離;
f)每塊試樣的拒油等級測定值;
Q)樣品的拒油等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