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ters

Freeters

飛特族(Freeters)——追尋人生目的的自由派,代表的就是一種自由的工作方式,他們往往只是在需要錢的時候去掙錢,從事一些彈性很大的短期工作,或者是自己開一家個性的小店,總之,避免“朝九晚五”的拘束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特族
  • 外文名:Freeters
  • 屬性:追尋人生目的的自由派
  • 來源:“飛特族”是日本的新造語
  • 直譯:自由工人
“飛特族”是日本的新造語,“飛特族”興起的原因,

“飛特族”是日本的新造語

Freeters是典型的“和造英語”,只用片假名書寫,中文無法對譯,唯有音譯它為“飛特族”。詞根Free 是英文(自由),詞尾ter取自德文的Arbeiter(工人),直譯便是“自由工人”。
日本較早時流行“尼特族”(NEET)一詞,是指一群“不上學,不就業,不受訓”的“三不”青年。但“飛特族”並非“尼特族”的延續或成長,而是經濟不景,即“平成蕭條”帶來的特殊產物。這個詞還有嚴格規定,只有年齡介於15至35歲又無正規職業的青壯年才能稱為“飛特族”。當初,與其說是個貶義詞,毋寧說是個反映世象的流行語。但後來卻證明,這是誤導年輕人的陷阱,社會沉淪的過程,也是貧富懸殊的證明。

“飛特族”興起的原因

一是日本經濟進入平成蕭條之後,企業大幅度削減員工人數,有人被裁,有人求職無門,形成所謂“就業冰河時期”;其二,先有“尼特族”的出現,後有“飛特族”的興起,傳媒還美化它為社會新潮流,似乎是必然的趨勢。統計顯示,這期間的飛特族人數,從1990年的181萬人,到 2001年已增加一倍到417萬人,2006年以後官方統計數字雖然略有減少,卻沒有證據顯示這些人已獲得拯救,或他們已找到翻身機會。
其實,各種名堂的臨時工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於企業要削減成本,不僅傳統終身僱傭制度崩潰,年輕人要就職謀生的道路被切斷,使越來越多剛離校的青年,唯有打臨時工或當“派遣社員”掙扎求存。早期的“飛特族”,現在轉眼成了“老飛特”,不僅是工作沒有保障的廉價勞工,而且跟著年齡的增長加速沉淪,百川納海,他們都成了“流浪族”的生力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