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飛蠓”系列地空/艦空飛彈系統,是以中國引進的法國“響尾蛇”點防禦地空/艦空飛彈系統為基礎,通過仿製、自研相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防空飛彈系統。1973年,法國海軍提出把陸軍的“響尾蛇”地空飛彈系統轉化為艦載型號,稱為“海響尾蛇”。“海響尾蛇”具體由法國湯姆遜CSF公司研製,裝在艦艇上,可擊毀低空、超低空的戰鬥機、直升機和反艦飛彈。最初的基本型是8B型,改進型8S型與8M型開始具有擊毀掠海反艦飛彈和攻擊敵方艦艇的功能。1982年法國海軍正式採用“海響尾蛇”。8S型的8個飛彈發射器和雷達、光電火控系統裝在一起,而8M型的8個發射器與火控系統是模組化設計,可以分開配置。我國“飛蠓”艦空型號的原型是8M型。作為代表80年代低空防空飛彈先進水平的“海響尾蛇”系統,具有作戰空域接近中距防空飛彈、反應時間短、自動化程度高、系統作戰能力強等特點,並且是世界上較早具有反掠海飛彈能力的艦空飛彈。1988年,中國仿製該系統成功,定名為紅旗-7(HQ-7),FM-80(“飛蠓”-80)是出口編號。FM-80延續了“海響尾蛇”的優點,並進行了改進深化,提高了擊毀來襲反艦飛彈的幾率。
經過FM-80的仿製,中國已經參透了“響尾蛇”飛彈的技術。隨後,FM-90地空型(又稱FM-80M)橫空出世,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展示。
技術特點
與FM-80相比,FM-90系統各個車輛的設備配置、功能劃分沒有大的變化。其主要改進在於,飛彈發動機推力更大,因而速度更快、射程更遠、機動能力更好,攔截時抗干擾能力更強,火控系統搜尋、跟蹤距離提高為25和20千米。例如最大射程為15千米,比FM-80提高25%;最小射程也相應變為700米;射高提高到6000米,能更早的攔截高空來襲的飛機和飛彈;飛彈最大速度900米/秒,超過2.6馬赫。由於上述改進,單發命中率增至80%。值得注意的是,FM-90飛彈提高了攔截飛行高度15米的超低空目標的能力,這對於抗擊海灣戰爭後發展勢頭越來越迅猛的巡航飛彈、低空直升機很有幫助。新系統採用了雙波段雷達,改進了電視跟蹤系統,增加了雷射跟蹤器,由此探測能力、抗干擾能力已非原版的“響尾蛇”可比。
FM-90防空飛彈,已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可有效對付戰機、直升機、無人飛行載具、巡航飛彈、空對地戰術飛彈和反輻射飛彈等多類空中目標。它的標準射擊單元由一輛搜尋管制車和2至3輛射擊導引車組成,整套射擊單元擁有8至12枚備用飛彈,準備裝彈時間由原來的10秒縮短為6秒,單發命中率約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