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 輸入法是 FIT 團隊最早的產品,在新點科技公司成立之前,FIT 輸入法就贏得了名聲。它是由公司另一創始人馮華君在 2006 年開發的一款產品,當年與 QIM 瓜分 Mac 輸入法市場。
FIT 是 Fun Input Toy 的縮寫,馮華君起的名字,直譯為“有趣的輸入玩具”。FIT 輸入法由馮華君一人開發,是典型的“技術創業”:看著某個功能不好用,擼起袖子自己乾。當時 QIM 已經做出 Mac 輸入法,馮本人是一名忠實的蘋果冬粉,受 QIM 啟發,自己就用業餘時間做了 FIT 輸入法。
FIT停止更新
輸入法的核心競爭力分為三塊:詞庫,引擎,互動。詞庫方面,吳曉丹說 300 萬數量是比較正常的,“每年遞增幾千,各家都積累得差不多了”。但即使是 FIT 使用的 Sun 拼音引擎,較之微軟、搜狗的自然語言專家團隊也顯業餘,吳曉丹無法說服 Sun 拼音的作者加入團隊,因為後者沒有產品化的想法,難以從舒適的本職工作中跳出來創業。互動方面,Swipe、一鍵雙音、手勢撥號等都在引領輸入法的創新,這些創新需要資源來推廣,FIT 心有餘而力不足,“我看到了,但使不上力。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除了技術層面的局限,看不清商業前景也是 FIT 輸入法停下來的一個原因。吳曉丹把這稱為一個閉環:做輸入法需要有一個價值鏈,才能把它的價值的轉化出來。比如搜狗,兩套馬車,才轉化出了價值:輸入法和瀏覽器。這是一個閉環,只有這個閉環才能轉換價值。你光做輸入法,是做不出商業價值的,轉換不出用戶的價值。如果有輸入法——100%必裝——去告訴用戶,你還有瀏覽器,瀏覽器有廣告、導航站、有搜尋引擎的切入,這才能夠賺錢。
FIT 沒有這個閉環,熬到 2011 年年中沒有投資、沒有概念和噱頭來吸引進一步投資的時候,輸入法這個項目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