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外文名:EGSY8p7
- 距離:132億光年
- 發現時間:2015年
- 發現者: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
概要,星系研究意義,
概要
2015年7月,天文學家宣布EGSY8p7是發現時最古老,並且是經證實距離地球最遙遠的天體,打破了2015年5月宣布的EGS-zs8-1紀錄。
EGSY8p7 的光在到達地球前看似受到重力透鏡的影響,使該星系影像放大為原本的2倍。如果未經重力透鏡放大,天文學家就無法以現今技術觀測到。EGSY8p7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是透過量測該星系的萊曼α發射線紅移的值確認。因此EGSY8p7是已知觀測氫原子萊曼α發射線的天體中最遠的。
天文學家相當驚訝能在這樣的距離觀測到 EGSY8p7,因為根據標準宇宙模型,早期宇宙充滿了中性氫原子云,這些古老,甚至是距離地球較近的氫原子云都可能吸收所有發射線。一個可能的解釋也許是早期宇宙再電離時,中性氫原子云是成團散布在宇宙中,而不是均勻分布,使EGSY8p7的氫原子萊曼α發射線得以在被中性氫原子云吸收之前到達地球。
星系研究意義
通過對EGSY8p7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宇宙古老的過去。研究小組使用了位於夏威夷凱克天文台紅外光譜儀對EGSY8p7星系進行觀測,探測到萊曼-阿爾法發射線,由星系中的新生恆星產生。
位於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阿迪認為,我們經常探測到萊曼-阿爾法發射線,這是恆星形成的示蹤劑之一,然而這一次我們在遙遠的宇宙中發現了這個信號,使我們可以回到宇宙更加古老的過去,那時候的星際空間內擁有許多氫氣雲,可以吸收這種信號。天文學家認為宇宙在大爆炸發生後的4億年是完全不透明,由於氫氣雲的大量出現,開始形成了宇宙第一批星系。
這一過程被稱為宇宙再電離,萊曼-阿爾法發射線讓宇宙變成可見的,而不是昏暗的。科學家發現EGSY8p7星系內的發射線有點特別,這裡的氫消耗速率更快,對此的解釋是星系內新生恆星的數量較為龐大。因此對EGSY8p7星系的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大爆炸後的宇宙是如何進行演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