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E0102-72
- 赤經:01h 04m 1.50s
- 赤緯:-72° 01' 55.7
- 距離:190,000光年
E0102,外觀,孤獨中子星,
E0102
E0102是一個位於小麥哲倫星系的超新星遺蹟。形成該遺骸的超新星爆炸可能發生於超過1000年前,並且當時在南半球肉眼可見。
外觀
E0102的外觀最佳解釋模型則是噴發物是幾乎兩端相對的圓柱體。這個模型則認為產生E0102的超新星可能是不對稱爆炸,並且在爆炸後立即將形成的中子星彈出。另一種可能性是,超新星發生時受到爆炸前恆星從赤道噴出形成的盤狀物質限制。這樣的不對稱狀態已經在由低質量紅巨星形成的行星狀星雲中發現。而這個超新星遺蹟就由爆炸時外層衝擊波物質和較低溫物質組成的內部環狀區域構成,內部的環狀區域可能在爆炸時被反彈入噴發物的衝擊波加熱而擴大其範圍。
孤獨中子星
銀河系外發現的第一個孤立中子星。三十多年前,科學家們在小麥哲倫星雲內部發現了一個超新星碎片場。新的圖像結合了一些望遠鏡儀器的觀測,這些儀器展示了這些塵埃和氣體的形成,前所未有的信息。
公布的新合成圖像中子星E0102結合數據從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見藍色和紫色),多單元光譜Explorer工具在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遠鏡(大紅)和哈勃太空望遠鏡(深紅色和綠色)。圖片:X-ray (NASA/CXC/ESO/F.Vogt et al); Optical (ESO/VLT/MUSE & NASA/STScI)
這顆中子星是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之外發現的第一顆中子星。根據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的一份聲明,這顆中子星被命名為1E 0102 -7219(簡稱E0102),因為它很微弱,而且“很孤獨”,所以特別難找到。演化周期中的恆星質量超過太陽1.4倍時,它就會爆炸,在由此產生的坍縮中,形成中子星。科學家們最初發現E0102是通過觀察形似靶心的超新星雲。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研究員Frederic Vogt發表了一篇關於他的研究團隊定位“p1”的論文。利用在智利ESO的超大望遠鏡上的多單元光譜探測儀(MUSE)上的圖像來找到x射線的來源,他們懷疑x射線實際上是一顆中子星。研究小組在超新星殘骸的雲層中發現了一個逐漸膨脹的氣體環。這給了Vogt和他的團隊中子星的位置:膨脹環的中心。
數據表明,中子星確實是沒有伴星的。錢德拉的報告說,E0102是唯一一顆在銀河系外有低磁場的單發中子星。E0102是一顆特別的恆星它富含氖和氧氣。大質量恆星在爆炸前將較輕的元素熔合成較重的元素,在太空中以每小時數百萬英里的速度飛行的氧殘體(在圖中綠色絲狀結構)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大質量恆星最後時刻的聚變過程。
錢卓X射線望遠鏡對E0102的觀測顯示,X射線的大環形結構與超新星爆炸震波有關。而MUSE數據揭示的是一個較小的氣體環(明亮的紅色),其擴張速度比爆炸震波慢,環的中心是一個藍色的點狀X射線源,綜合數據表明這個點狀X射線源是一顆孤立的中子星,大約在2000年前的超新星爆發中形成。這個光源的X射線能量特徵非常類似於另外兩個著名的富氧超新星遺蹟中心的中子星:仙后座A(Cas A)和船尾座A(Puppis A),且這兩個中子星也沒有伴星。
這顆中子星似乎偏離了超新星爆炸震波所產生的X射線輻射圓心! 天文學家認為,一種可能性是超新星爆炸確實發生在殘骸中心附近,但是中子星在不對稱爆炸中以每小時約300萬公里的高速被踢走。但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解釋為什麼中子星在可見光中仍被一圈氣體整齊地包圍。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中子星正在緩慢移動,其當前位置大致是超新星爆炸地置。在這種情況下,光學波段的環,其材料可能在超新星爆炸期間產生,或在之前數千年被恆星拋出。天文學家打算持續以X射線,光學和無線電波長上觀測E0102,以解決這個孤獨中子星帶來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