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trophin基因編碼區微小突變誘導外顯子跳讀的機理研究

《Dystrophin基因編碼區微小突變誘導外顯子跳讀的機理研究》是依託南開大學,由張竹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Dystrophin基因編碼區微小突變誘導外顯子跳讀的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竹君
  • 依託單位:南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DMD)是兒科臨床最常見的遺傳性致死性肌病,由dystrophin基因突變引起,患者大多在13歲之前失去行走能力,20歲左右死於呼吸循環衰竭,因此研發有效治療方法迫在眉睫。近期研究表明用反義寡核苷酸(AONs)干預外顯子內剪接增強子序列(ESE),誘導外顯子跳讀是一種有前景的治療方法,但是ESE在外顯子中的鑑定仍是有待解決的課題。我們在對DMD患者的基因篩查中發現dystrophin基因編碼區微小突變(點突變、微缺失或插入)可引起外顯子跳讀的現象,從而推測突變處存在著與前體mRNA剪接調控相關的序列。本課題利用媒體軟體預測與in vitro splicing assay相結合的方法,探討微小突變誘導外顯子跳讀的機制,鑑定外顯子中的剪接調控序列,為 AONs治療DMD提供靶向位點。

結題摘要

反義寡核苷酸(AONs)通過干預外顯子中的剪接調控序列,誘導外顯子跳讀,恢復轉錄的閱讀框,是目前治療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DMD)最有前景的方法。而鑑定外顯子中的剪接調控序列是設計反義藥物的關鍵。本課題以患者dystrophin基因中可以誘導外顯子跳讀的微小突變為研究對象,利用媒體軟體預測和in vitro splicing assay相結合的方法,鑑定出調控第25號外顯子剪接的關鍵核苷酸,闡明了微小突變誘導第25號外顯子跳讀的機制,並為AONs治療DMD提供靶向位點。另外,本課題還總結了dystrophin基因5’端和3’端突變的轉錄特點,對患者的臨床諮詢及判斷預後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並在研究工作中建立了可以同時檢測dystrophin基因全部外顯子缺失突變的79對引物多重PCR新體系,為DMD患者的分子診斷提供有效的檢測方法。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