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從DPM一問世,就一直是全世界最成功、最受歡迎的房車賽事。在經過兩個成功的賽季之後,德國的最高賽車協會ONS決定在1986年賽季將DPM改名為Germ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GTCC),隨後德國的賽車迷又將GTCC稱為Deutsche Tourenwagen Meisterschaft,即我們現在熟悉的DTM。DTM代表了整個歐洲水準最高的賽事,每年在歐洲各大城市舉辦十場分站比賽。
DTM房車賽 歷史沿革 起源
說到DTM房車賽的歷史,就要把時光調回到1983年。當時由於主流的非露輪式/Non Open Wheel賽事的主流Group C.已經走入昂貴與無趣的死胡同,所以德國的最高賽車協會ONS(地位如同國內的CTMSA)就打算興起一波房車賽的“文藝復興”德國境內主要的賽車重要人士研商之後,決定製定一組叫做量產車賽事/Production Car Championship的組別,就是後來的Group A.。這個組別最大的特點就是只有一個層級,也就是不論車輛的大或小,都在同一場地內競技,而立足點的公平,就在於劃時代的漸次加重製,也就是說馬力犟大或車身尺碼大的車必須加重,而引擎動力較小的車型則可使用較寬的輪胎等等,用車輛的馬力重量比來決定加重與否,以達到期望中的起點立足平等。而為了避免同一輛車與車手主導整個賽季的賽事,所以每一場的前幾名車手必須在下一場比賽中犟迫加重,如果隨後成績未能繼續保持前三名,將可於次場卸下加重鉛塊,如此一來便大致建立了新一代房車賽的中心精神。
DTM房車賽 首屆賽事
首屆DPM(Deutschen Produktionswagen Meisterschaft)/德國量產房車賽於1984年的3月11號在
比利時 的Zolder
賽車場 舉行,受到德國賽車迷瘋狂的支持,自此之後,德國量產房車賽就一步步走向為人熟知的DTM賽事。1984年賽季參賽的車輛有BMW 635 CSi、Rover Vitesse、BMW 323i、Ford Mustang、Alfa Romeo GTV 6、Opel Kadett GTE、Volvo 240 Turbo、及Chevrolet Camaro,一共有7個車廠8種車型,所以不難看出這項賽事的迷人之處。由於這項比賽的草創精神完全將Motorsports擺在第一,所以受到車隊大力支持,也連帶吸引上百萬的德國當地觀眾。風行之勢,甚至也吸引了當時幾個
F1 車隊到DPM賽事中尋找車手。
例如現任的BMW賽車部門總監、前任F1車手的Gerhard Berger就是在參加首屆DPM後,隨即於當年F1賽季中被吸收到ATS車隊,並且於1985年加入Arrows,從此開始不凡的F1車手生涯。在DPM舉辦的第二年起,參加的車廠已經從第一年的7家成長至12家,包括Mitsubishi Starion、Fiat Ritmo TC130、MG Metro Turbo、Nissan Silvia、Ford Sierra XR4Ti等等車,都是在1985年加入DPM,賽事成長幅度之鉅,更證明了車廠賽車部門對於DPM的重視。所以在兩個成功的賽季之後,德國ONS決定在1986年賽季開始前將DPM改名為Germ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GTCC,隨後德國一般賽車迷都將GTCC稱為Deutsche Tourenwagen Meisterschaft/DTM,所以DTM的名字就漸漸地取代GTCC而廣為人知。
正式成為DTM後
在1986年正式成為DTM的賽事後,第一家全力投入賽事的車廠為MERCEDES-BENZ,不過卻未能在當年度取得積分上的優勢,反倒是
BMW 過時的廠車635Csi以顯現出無戰力的狀況下,BMW決定開發全新的E30 M3加入DTM賽事。1986年的DTM雖然不是由M-BENZ或BMW獲得年度冠軍,但是卻有著劃時代的指標意義,因為當時在各種等級賽事中是以Turbo引擎為主導,但是獲得1986年的冠軍Rover Vitesse就是在DTM的嚴謹規定下使得NA引擎與Turbo引擎能夠在場上一同公平競技,這也是日後DTM能夠在短時間內橫掃房車賽事的原因之一,也相對讓比賽的可看性更高。
DTM房車賽 賽制介紹 每年一共設有10個分站比賽,其中6站在德國境內舉行,另設有荷蘭、英國、西班牙、法國4個海外分站。獲得最高分數的車手,便成為全年總冠軍,2009年總冠軍是德國車手舒希達。
計分方法 2000: 20-15-12-10-8-6-4-3-2-1
2001:短途賽 3-2-1 for short race,長途賽 20-15-12-10-8-6-4-3-2-1
2002:短途賽 3-2-1 for short race,長途賽 10-6-4-3-2-1
2003 to 2011: 10-8-6-5-4-3-2-1
2012 to 現在 25-18-15-12-10-8-6-4-2-1
三足鼎立 1988年賽季的冠軍雖然是由老將Klaus Ludwig以Ford Sierra Cosworth獲得,但是對於Mercedes-Benz來說,是個收穫豐盛的一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力車手Roland Asch的表現,在年度排行上只比冠軍Klaus Ludwig少16分,對一位年輕車手來說得來不易。不過當時的Ford Sierra Cosworth則是在不斷的抗議聲中拿下冠軍,因為500匹的Turbo引擎即使加上的進氣限制器後仍然使300匹左右的190E與M3顯得無力招架,不過Klaus Ludwig還是順利拿下他第1座DTM房車賽總冠軍。
DTM房車賽 1989年則是相當爭議與車手大搬家的一年,首先是為Ford效力達9年的上屆冠軍Klaus Ludwig跳槽到AMG車隊,同時他也與Sauber車隊達成Group C.的C9/銀箭契約,不過由於Klaus對於Group C.的適應不佳,所以他在1989年的重心仍舊是擺在DTM上。不過Klaus的邭鈦K不好,在89年的一場比賽中,他與Armin Hahue發生嚴重的車禍,Klaus雖然只有幾處瘀青,但是Armin卻斷了一隻腳與手臂,這個事件大大影響了他的表現。反之BMW-Schnitzer車隊的新人Robert Ravaglia則是在動亂中表現出色,更是創下了首次參加DTM就獲得當年總冠軍的唯一例子。Ford Sierra Cosworth則仍舊是爭議不斷,首先是車隊偷偷將進氣限制器由36mm偷挖到40mm,然後又將車重再次減輕100公斤左右,雖然Ford Motorsports以大筆金錢賄賂DTM,而DTM主管也一再為Ford掩護,因為1989年的這些風風雨雨,Ford隨即在1990年退出DTM,讓人相當惋惜,不過此時在北美參加Trans Am與IMSA賽事有得的Audi隨即捕上空缺,加入1990 DTM,不過Audi的問題在於DTM首次出現的V8引擎與
Quattro /4輪傳動系統。
1990年時BMW M3與Mercedes-Benz 190E都已經演進到
Evolution 及Evolution 2版本了,即使如此,引擎設計與排氣量也仍舊維持在NA與2.5升這個標準,不過Audi的NA 3.6升V8出力在415匹左右,加上Quattro系統,實在很難與M3與190E進行抬面上的虛擬比較。ITR主席也是AMG的老大Hans Werner Aufrecht曾建議Audi將Quattro改為後輪傳動,但是Audi極力反對,認為這個有違DTM精神,所以1990年Audi V8 Quattro就以1300kg的車重、V8引擎415匹馬力、以及Quattro系統加入DTM戰局。Audi的V8引擎與
Quattro 果然在RWD的DTM主要潮流中占盡優勢,主力車手Hans Joachim Stuck在年度中與BMW車手Johnny Cecotto拚鬥的相當激烈,但是在最關鍵的一場比賽中,H.J. Stuck大概做夢也沒有想到現今F1的當紅犟人Michael Schumacher竟會是他的貴人。Schumacher當時是剛剛被AMG簽下的年輕車手,沒想到在Audi與BMW的關鍵比賽中,在第一個彎就將BMW的希望Johnny Cecotto給撞了出去,所以Audi首次加入DTM就獲得冠軍,多少有Michael Schumacher的功勞。同年Opel也以大尺碼的Omega取代Kaddet,不過過多的底盤問題使得Omega 3000 24V廠車成為1990年的大王。
DTM房車賽經典的1991年1991年的
DTM 賽季則是所有DTM迷公認最精彩的一年,當時的參賽廠家與車輛數目都是DTM的最高峰,4家車廠-Audi、BMW、M-Benz、Opel與41輛車。在1991年賽季後期,Opel就已經開始研發Class-1規則的Calibra V6賽車,同時也表示如果在1992年DTM不接受Class-1的提案時,就將於1991年賽季結束後停止參加DTM賽事,結果Opel的如意算盤並沒有成真,DTM在1992年仍是採用與91年同樣的賽例,所以Opel就退出的DTM。Audi則延續了1990年的優勢,順利再次
衛冕冠軍 成功,只是這此的功臣不是Hans Joachim Stuck,而是從AMG轉過來的Frank Biela。Frank Biela以Audi V8引擎與Quattro的
絕對優勢 擊敗昔日隊友Klaus Ludwig,同時也開始他與Audi的長期合作,Frank Biela還在2000年駕駛Audi R8R獲得Le Mans 24小時
耐久賽 冠軍。
DTM房車賽式微1992年的
DTM 則是充滿醜聞與失望,首先是兩屆冠軍Audi私自將
曲軸 的角度由原本的180度更改為90度,如此一來V8引擎將能夠有更高的轉速與更快速的反應,也會製造出獨特的聲響,BMW相當熟悉這一點,所以就在第1站Zolder後,正式向ONS提出抗議,起初ONS解釋為合法,但是在BMW不斷的施壓下,終於將這個曲軸設計判定為違反DTM賽則。
Audi在此後隨即淡出DTM賽事,在1992年僅有Frank Biela在Nurburgring贏得一回合賽事而已,所以基本上而言,1992年只剩下Mercedes-Benz與
BMW 還留在DTM中,而明顯的發展到最後的BMW M3 Evolution 2在實力上已經落後190E 2.5-16 Evolution 2一大截。
所以Klaus Ludwig順利的在1992年為AMG-Mercedes拿下第1座DTM總冠軍,同時AMG女車手Ellen Lohr也在Hockenheim單站中拿下冠軍,而成為DTM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女性冠軍車手。由於BMW Motorsports深深了解E30 M3的實力,所以也於1992年底向BMW建議Class-1計畫,可是未能得到母公司支持,所以BMW就在眾人嘆息中於1992年賽季後退出DTM。
2012年4月27日,寶馬攜M3亮相DTM霍根海姆揭幕戰,正式標誌著三大豪車重聚
DTM 。回歸後的寶馬馬上在2012賽季第二站和第七站獲得分站賽冠軍。
重回舞台 DTM房車賽在
梅賽德斯-賓士 的鼎立支持下再獲重生,而在
DTM 重回賽場的這4年時間裡,
重返賽道 的CLK AMG DTM賽車也隨之創造了另人難以置信的輝煌戰績,其中3次問鼎車手冠軍,更神奇般的4次蟬聯年度車隊冠軍。
重新開始與規劃的DTM賽事稱為DTM 2000,慨略規則是使用自然進氣4.0升的V8引擎,出力限制在450匹左右,統一使用Bosch的ECU,參賽車輛的
輪距 、軸距、前後懸、車高等等都有嚴格的標準,為的就是求Aero Dynamics上的公平。初期參賽的為Mercedes-Benz CLK及Opel Coupe,
Abt 車隊則以Audi TT破格加入DTM 2000賽事,所以為2家競爭,1家插花的局勢,2000年度為10個單站、每站兩個Heat的傳統DTM競技方式。DTM 2000在重回賽壇後,相當受到好評,但受限於初期車型過少的原因,未能造成當年的轟動情勢,而年度總冠軍則由
AMG 車隊轉型的HWA-AMG車隊老將Bernd Schnider拿下。相信對於所有熱愛DTM/德國房車賽的賽車迷來說,一定希望在2001年賽季開始前,能夠有新的車廠與車型加入DTM 2000,目前最有希望的很可能是BMW M3與Volvo Coupe,相信假以時日、等待一切成熟之後,DTM將相當有希望能夠再次成為房車賽的最高學府。
實行Class-1規則後的DTM賽事於1995年,參加的車隊依然是以廠隊形式存在的AMG Mercedes-Benz、Alfa Romeo、與Opel為主,由於參賽的花費與賽車科技、製作成本相當昂貴的情況之下,各車廠參與的意願逐漸降低,因為Motorsports的基礎動機在於實踐車廠科技,但是ITC廠車上的技術在當時已經超越量產車相當多,直逼Formula One賽車的底盤與引擎技術,所以對於車廠的實質回饋並不大,再加上高昂的花費,使得這項房車賽的原意蕩然無存,所以在改制為ITC後,只存在了2年,1996年底之後,由
DTM 衍生的ITC正式結束,而DTM房車賽也從此劃下句點。1995年的冠軍由
AMG 的Bernd Schnider拿下,1996年則是Manuel Reuter以Opel Calibra V6 4x4拿到最後的冠軍。ITC結束之後,FIA在房車方面的競賽等級有向下發展的趨勢,而等級更高的FIA-GT賽事卻也諷刺的在ITC結束之後產生,整體而言,在FIA-GT與當時的Class-2中間存在著不少的落差。而與Class-1 2.5升的等級前後期誕生的Class-2 2.0升等級隨後也因為相同的原因而從房車主流中敗下陣來,取而代之的是1990年代末期的Super Production或是N Plus等級房車賽,由於限制相當多,所以相對的在速度上與可看性也不高,當然花費低是其最大優勢,但是對Motorsports長遠來說,始終不是一件樂於見到的事,但是在Super Production與FIA-GT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所以DTM房車賽在此時就有重生的契機。
比賽特色 DTM房車賽 富盛名的頂級房車賽
DTM房車賽是當今世界最富盛名的頂級房車賽,在房車比賽類型中是屬於最高級別的比賽,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是代表歐洲最高水準的賽事,每年在歐洲舉辦十場分站比賽,數以十萬計的觀眾在比賽當日到場觀看賽事。賽道旁的觀眾不僅能欣賞高水準、扣人心弦的車賽,目睹一對一激烈競爭和無數令人叫絕的追超表演,同時還可以欣賞一系列娛樂活動,從優美的音樂會到拳擊錦標賽,內容豐富,精彩紛呈。
全球頂尖的房車好手雲集對決
在全球眾多
房車 賽事中,DTM房車賽是雲集了最多頂級職業賽車手的比賽,有前任的一級方程式車手轉到
DTM 參加比賽,也曾經有DTM車手晉升一級方程式,大名鼎鼎的世界一級方程式冠軍
舒馬赫 便是由DTM晉升一級方程式的典型例子。
賽事激烈,精彩紛呈
DTM房車賽每場賽事都以緊張激烈、扣人心懸而著稱,冠亞季軍之間的差距一般只有百分之幾秒,勝數變幻莫測,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敢輕言奪冠,這也是DTM深受大眾歡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於該賽事只在歐洲地區舉辦,所以影響力遠不如F1為代表的3大賽事。另外
DTM 的主要亮點是對賽車的性能進行的各種形式的改裝。[1]
DTM房車賽現場票房成績不俗
2003年平均每場有近65,000名車迷到現場觀看比賽。大賽不僅為觀眾奉獻了頂尖的、競爭異常激烈的比賽以及眾多令人叫絕的車技表演,同時也為觀眾帶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車賽。現場穿插的節目異常豐富多彩,有優美的音樂會,也有世界拳擊錦標賽。合作系列賽事
三級方程式歐洲系列賽 、 全德汽車俱樂部
大眾Polo 杯賽、保時捷卡雷拉杯賽以及全德汽車俱樂部寶馬方程賽等也為觀眾奉獻各種精彩的比賽。
注重成本規則
參與DTM大賽的汽車製造商
奧迪 、梅塞德斯-賓士以及
歐寶 等一直是大賽穩定可靠的支持者。賽事主辦單位清楚地定義了技術規則,並且長期適用、注重成本。現代DTM賽車的許多部件是所有製造商的通用零件。DTM發動機必須保證能夠跑完整個賽季。整個賽季中空氣動力學裝置不能發生任何改變。對質量測試期也進行了嚴格的時間限制。
適合家庭的票價
不僅僅是賽道和維修站(pit lane)的具體特性使得DTM大賽獨具特色。過去數年內,DTM經過不懈努力,在人們心中樹立了車迷友善的系列賽形象。票價十分適合家庭。DTM眾多車手對於人們來說也是一顆顆耀眼的明星。克里斯堤昂·阿伯特 (Christian Abt)、
弗蘭克 比拉亞 (Frank Biela)、艾士唐(Mattias Ekström)等大牌明星的簽名會和同他們的聊天已經成了DTM大賽的基本流程,此外還有可能進行小圈的試駕活動。不僅如此,觀眾甚至還可以得到一份關於實際比賽所有信息的免費周日報紙。
賽歷公布 DTM房車賽2009年賽歷公布,仍將維持現有的10站比賽,
奧地利 A1站未能如願入圍。
A1賽道 曾經在2001年以及2003年舉辦過DTM分站賽,但是之後因為賽道年久失修而缺席了多項比賽,其中也包括
F1大獎賽 。奧地利飲料集團
紅牛 公司本打算讓這座賽道明年再次重返DTM賽歷中,但是他們的願望最終落空了。
DTM房車賽 DTM賽事擁有者以及推廣商ITR公司主席奧福里切特(Hans Werner Aufrecht)表示:他希望明年的賽事能夠更連貫。“我們與各個賽道的合作非常出色,因此,我們沒有要重返其他賽道的打算。”奧福里切特說到,“連貫性是我們在新賽季安排優先考慮的問題,我們希望賽歷中每一站比賽都能繼續獲得成功。”
2009年賽歷中唯一發生變化的就是德國奧舍斯萊本站(Oschersleben)比賽,它是今年的第二站比賽,但是明年它的舉辦時間將被推後至7月19日。
歷屆得獎者 2000
舒尼達 賓士 CLK 路達
奧寶 Astra 盧迪域
賓士 CLK
2001
舒尼達 賓士 CLK 艾辛
賓士 CLK 鄧碧克
賓士 CLK
2002
賓士 CLK 艾斯唐
奧迪 TT
2003
賓士 CLK 科士拿
賓士 CLK
2004
艾斯唐 奧迪 A4 柏菲特
賓士 C-Class 艾伯斯
賓士 C-Class
2005
柏菲特 賓士 C-Class 艾斯唐
奧迪 A4
2006
舒尼達 賓士 C-Class 史賓拿
賓士 C-Class 基斯甸臣
奧迪 A4
2007
艾斯唐 奧迪 A4 史賓拿
賓士 C-Class 湯斯克
奧迪 A4
2008
舒希達 奧迪 A4 迪歷斯達
賓士 C-Class 艾斯唐
奧迪 A4
2009
舒希達 奧迪 A4 柏菲特
賓士 C-Class 迪歷斯達
賓士 C-Class
2010
迪雷斯塔賓士 C-Class
2011
湯姆奇克 奧迪A4
2012
斯潘格勒 寶馬M3
2013
洛肯菲勒 奧迪RS5
2014
魏特曼寶馬M4
2015
帕斯卡·威爾倫 賓士C63 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