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DShK 1938重機槍
- 英文名稱:DShK M1938 Machine Gun
- 研製時間:1938年
- 國家:蘇聯
- 槍械類型:重機槍
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動態,服役記錄,中國仿製,
技術特點
DShK發射12.7×108毫米大口徑彈藥,彈鏈供彈。二戰時除可作防空機槍外,亦被裝在輪式射架上用來支援步兵,此射架還可以裝上裝甲板保護射手。
DShK的名字來源於原設計師瓦西里·捷格加廖夫及格里高利·斯帕金(改進彈鏈供彈的設計師)的姓氏。DShK有時被縮寫為德什卡(Dushka)。
性能數據
淨重:34 公斤(74.96 磅)
輪式射架:157 公斤(346.13 磅)
長度 1625 毫米(63.98 英寸)
槍管長度 1070 毫米(42.13 英寸)
子彈 12.7×108毫米
口徑 12.7 毫米(.50 英寸)
槍機 氣動式
射速 600發/分鐘
槍口初速 850 米/秒
供彈方式 30發彈鼓(DK)、50發彈鏈
服役動態
服役記錄
使用方 蘇聯、其他
參與戰爭 二戰
冬季戰爭
繼續戰爭
蘇德戰爭
冷戰
印度支那戰爭
多次中東戰爭
韓戰
越南戰爭
寮國內戰
佐法爾省叛亂
高棉內戰
柬越戰爭
中越戰爭
1979年阿富汗戰爭
六日戰爭
贖罪日戰爭
兩伊戰爭
北愛爾蘭問題
黎巴嫩內戰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
海灣戰爭
南斯拉夫內戰
兩次車臣戰爭
塔吉克內戰
喬治亞內戰
2001年阿富汗戰爭
伊拉克戰爭
泰柬邊境糾紛
利比亞內戰
敘利亞內戰
馬里北部衝突
伊拉克內戰
頓巴斯戰爭
中國仿製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從安東、長甸河口(今上河口)等地跨過鴨綠江,10月25日誌願軍打響了入朝以來的第一仗。跟隨志願軍一起參加戰鬥的,就有蘇聯有償援助的德什卡(DShK)M1938/46式12.7mm大口徑機槍。
在蘇聯幫助下,我國1953年10月開始試製,在1954年7月17日至8月12日通過生產鑑定,命名為“1954年式12.7mm高射機槍”(簡稱54式12.7mm高射機槍)。並開始裝備部隊,部隊反映“該槍操作靈活,可分解運輸,不受地形限制,可靠性好,故障少。”後來,54式12.7mm高射機槍不僅裝備我陸軍步兵使用,也被安裝在59式、69式等坦克上使用。中國開始大量生產的54式12.7mm高射機槍,不但武裝我國軍隊,還無償援助給越南,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時,越軍為阻擊解放軍進攻,在前沿陣地使用了大量的高射機槍平射,其中就有不少是中國援助的54式12.7mm高射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