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NA double helix)是James Watson 和Francis Crick 於1953年提出的描述DNA二級結構的模型,也稱為Watson –Crick 結構模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 外文名:The DNA double helix model
- 發現者:James Watson
- 形狀:平行纏結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NA double helix)是James Watson 和Francis Crick 於1953年提出的描述DNA二級結構的模型,也稱為Watson –Crick 結構模型。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的結構,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生命之謎”被打開,人們清楚地了解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在...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NA double helix)是James Watson 和Francis Crick 於1953年提出的描述DNA二級結構的模型,也稱為Watson –Crick 結構模型。...
DNA雙螺旋(外文名DNA double helix)指的是一種核酸的構象,在該構象中,兩條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鏈相互纏繞形成一個右手的雙螺旋結構。...
簡稱DNA雙螺旋結構,在遺傳上具有穩定性。雙螺旋模型不僅意味著探明了DNA分子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它還提示了DNA的複製機制:由於腺膘呤總是與胸腺嘧啶配對、鳥膘呤總...
本詞條針對高一生物《生物的DNA結構》內容章節,採用“問題解決教學”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明確,按照“引入--分析問題--建立模型--了解DNA雙螺旋結構--探究DNA...
為此,許多科學家都投入到對DNA分子結構的研究中。1953年, Watson和 Crick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奠定了基因複雜功能的結構基礎,...
核酸是生物體內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DNA和RNA兩大類。Watson和Crick建立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不僅闡明了DNA分子的結構特徵,而且揭示了DNA作為執行生物遺傳功能的分子,...
沃森-克里克DNA模型由 J.D.Watson和P.H.C.Crick以及Wilkins在1953年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兩條多聚核苷酸鏈相互反平行盤繞成直徑為2nm的雙螺旋;互補鹼基對A...
《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故事》是200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J.D.沃森。...
雙螺旋結構是生物結構中常見的基本單元,在1953年,由年僅25歲的詹姆斯·沃森和37歲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發現的。...
DNA變性,是指核酸雙螺旋鹼基對的氫鍵斷裂,鹼基間的堆積力遭到破壞,雙鏈變成單鏈,使核酸的天然構象和性質發生改變,但不涉及其一級結構的改變。凡能破壞雙螺旋穩定...
品牌運營的DNA管理模型,是以創新和規範化管理為雙鏈的一種雙螺旋結構,兩鏈相互纏繞,互為依託,並以產品開發、品牌定位、品牌形象設計、品牌傳播、品牌擴展、品牌...
但是如果結合考慮這些大分子的化學組份及立體化學等性質,也可由衍射花樣推斷該分子的結構模型。DNA分子的右手雙螺旋模型(圖3)的建立是個典型的例子。這是由美國...
模型方法是模擬礦物和岩石反射光譜的各種模型方法。因為高光譜測量數據可以提供連續...工作部分細節報告,經過反覆討論,終於在1953年初提出了DNA 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
圖4—1給出了三種DNA複製的模型。最終,科學家證明DNA複製的方式為半保留複製。(二)半不連續複製半不連續複製 DNA雙螺旋由兩條方向相反的單鏈組成,複製開始時,...
1953年4月25日,英國的《自然》雜誌刊登了美國的沃森和英國的克里克在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研究成果:DNA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這一成果後來被譽為20世紀以來生物學方面...
綜合這三方面的知識所創立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不僅闡明了DNA分子的結構特徵,而且提出了DNA作為執行生物遺傳功能的分子,從親代到子代的DNA複製 (replication)過程中...
2003年4月15日,在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發表50周年前夕,中、美、日、英、法、德六國元首或政府首腦簽署檔案,六國科學家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