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雙基因螺旋結構

DNA雙基因螺旋結構

簡稱DNA雙螺旋結構,在遺傳上具有穩定性。

雙螺旋模型不僅意味著探明了DNA分子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它還提示了DNA的複製機制:由於腺膘呤總是與胸腺嘧啶配對、鳥膘呤總是與胞嘧啶配對,這說明兩條鏈的鹼基順序是彼此互補的,只要確定了其中一條鏈的鹼基順序,另一條鏈的鹼基順序也就確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條鏈為模版,即可合成複製出另一條鏈。 它的成功測定,開創了現代生物學的新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DNA雙螺旋結構
  • 學科:生物基因學
  • 結構類型:雙螺旋結構
1952年,奧地利裔美國生物化學家查伽夫(E.chargaff,1905— )測定了DNA中4種鹼基的含量,發現其中腺膘呤與胸腺嘧啶的數量相等,鳥膘呤與胞嘧啶的數量相等。這使沃森、克里克立即想到4種鹼基之間存在著兩兩對應的關係,形成了腺膘呤與胸腺嘧啶配對、鳥膘呤與胞嘧啶配對的概念。
1953年2月,沃森、克里克通過維爾金斯看到了富蘭克琳在1951年11月拍攝的一張十分漂亮的DNA晶體X射線衍射照片,這一下激發了他們的靈感。他們不僅確認了DNA一定是螺旋結構,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參數。他們採用了富蘭克琳和威爾金斯的判斷,並加以補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側構成兩條多核苷酸鏈的骨架,方向相反;鹼基在螺旋內側,兩兩對應。
一連幾天,沃森、克里克在他們的辦公室里興高采烈地用鐵皮和鐵絲搭建著模型。1953年2月28日,第一個DNA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終於誕生了。
雙螺旋模型的意義,不僅意味著探明了DNA分子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它還提示了DNA的複製機制:由於腺膘呤總是與胸腺嘧啶配對、鳥膘呤總是與胞嘧啶配對,這說明兩條鏈的鹼基順序是彼此互補的,只要確定了其中一條鏈的鹼基順序,另一條鏈的鹼基順序也就確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條鏈為模版,即可合成複製出另一條鏈。 它的成功測定,開創了現代生物學的新時代.
克里克從一開始就堅持要求在4月25日發表的論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對原則,立即使人聯想到遺傳物質可能有的複製機制”這句話。他認為,如果沒有這句話,將意味著他與沃森“缺乏洞察力,以致不能看出這一點來”。
在發表DNA雙螺旋結構論文後不久,《自然》雜誌隨後不久又發表了克里克的另一篇論文,闡明了DNA的半保留複製機制。
DNA雙基因螺旋機構還能為克隆,仿造人體器官有很大貢獻。
如有一天時間進行第4次科技革命。那么,首當其衝一定是雙基因螺旋結構。
在小說《無限恐怖》中,作者曾提出過這樣的論點:人人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基因鏈(雙基因螺旋結構),共有五個階段,當在生死關頭或憑藉著命運,可以不斷解開自己的基因鏈,從而達到開發人體潛力的可能,這個論點得到了很多科學工作者的研究,和人腦開發不到10%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許在遙遠的過去,人類的先輩,已經解開了屬於自己的基因結構,或者,在遙遠的未來,人們也會解開人類自身的基因結構。那時,人類的文明,將進一步發展,社會制度將更加完善,移山填海,將不再是夢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