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瓦丁D.510C
- 外文名:Dewoitine D.510C
機型簡介,性能數據,
機型簡介
在D.501基礎上,地瓦丁很快發展出該公司敞開座艙戰鬥機系列中最後一種型號D.510,該機原來擬專供外銷用,後因改進後性能提升,法國空軍也訂購不少。該機於1934年8月首飛成功,成為法國戰鬥機中第一架平飛速度超過400千米/時者。為提高速度,D.510改用伊斯帕諾-絮扎860馬力12Ycrs發動機,為便於前線使用,備有氣壓式起動裝置。為提高航程,增加機內油量。為改善著陸性能,起落架採用油氣減振。恢復槳轂整流罩,另在左翼前緣裝有射擊照相槍1具以檢測射擊效果和空戰戰果。此外,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雙向無線電設備,電台天線分別安裝在機身上、下側。
D.510的首家國外訂戶是土耳其,訂購36架D.510T,由於地瓦丁公司無法保障後繼飛機交貨期限,土耳其在接收9架後中止了契約。1935年,地瓦丁公司再度生產此機,首批30架交付法軍,1936年9月,英國和蘇聯各購買1架用作評估,立陶宛購入7架,沙烏地阿拉伯購買2架轉讓給西班牙共和派用於內戰。中國於1937年訂購34架D.510C型,日本也同時購買1架作為研究,1937年底,法國空軍再次增購50架。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法國空軍的D.510戰鬥機並非德國Bf 109對手,法國戰敗前夕,2個大隊撤至北非,1942年底盟軍進攻北非時,D.510還曾起飛抵抗。此後,D.510在歐洲戰場再無作戰行動。
1937年5月,中國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作為慶祝英皇喬治六世加冕典禮特使參加英國舉行的盛大典禮,並藉機順道率代表團訪問歐洲各國,秘密向各國商洽貸款及購買軍火事宜,以準備對日抗戰。孔祥熙的這次歐洲之行向各國提出了多種型號作戰飛機的採購計畫,其中包括:英國布里斯托“鬥士”雙翼戰鬥機36架;法國地瓦丁D.510戰鬥機34架、莫朗·蘇尼爾MS 406單翼戰鬥機12架、包台斯63雙發輕型轟炸機8架;德國亨舍爾Hs 123俯衝轟炸機12架;義大利菲亞特G50戰鬥機50架。其中,義大利以政治原因拒售任何飛機,英國恐得罪日本而頗有難色,法國以“歐洲形勢緊張,須充實國防”為由拒絕出售MS406和包台斯63,最後僅答應將性能稍差的D.510齣售給中國,並將數量減少為24架。德國在政府中親華派促成下答應出售Hs 123。
抗日戰爭爆發後不久,由於實力懸殊,華東戰局很快告急。在中國政府再三催促下,地瓦丁公司於1937年底從法國裝船起運,將前10架D.510C運往安南(今越南)海防,起岸後經滇越鐵路運抵昆明巫家壩機場進行組裝。雖然飛機已抵達,但是中國空軍此時正陷於保衛上海、保衛南京的苦戰中,無法抽出人員接收新機,加之在“七七”事變爆發前,國內便一直有雇用外籍駕駛人員以求在短時間內增強我空軍作戰能力的輿論。1937年11月間,孔祥熙電請巴黎軍火商奧廷納代為招聘有關人員,經洽商確定聘請法籍飛行員及機械師各8人,契約期自1938年4月至10月。很快,法國方面便聘到16人,這批法國人由賴俾特帶領,於1938年6月初抵達昆明,由中國空軍軍官學校進行考試。最後,1名飛行員因健康原因被拒,其餘均予聘用,再加上原在武漢作戰的美國志願大隊解散時所留用3名外籍飛行員,總計18名外籍人士,合組為空軍第41隊(又名“法員隊”)。中國航空委員會委任賴俾特為第41隊隊長,中國方面另外配備中方地勤、管理人員若干,旋即在昆明正式成立,隨即準備前往漢口作戰,但由於飛機為分散裝箱運輸,部分零件和武器未抵達,無法形成戰鬥力而暫留昆明待命。與此同時,日本海軍鹿屋航空隊於1938年9月28日早晨派9架三菱96陸攻轟炸機空襲昆明。上午9時許,駐昆明巫家壩機場的中國筧橋中央航校首先接到警報,北美AT-6教練機迅速疏散,驅逐組教員周庭芳帶領學員洪其偉和吳國培、高又新等駕駛霍克Ⅱ起飛迎戰,第41中隊也起飛3架D.510C戰鬥機攔截。另外,正在空中訓練的空軍軍官學校第8期學員黎宗彥駕駛霍克Ⅱ剛要著陸,又迅速拉起,加入編隊。在空中,霍克Ⅱ首先發現日機並開火,擊傷日軍1架96陸攻轟炸機。隨後第41中隊2架由外籍飛行員駕駛的D.510C也趕到,但並未投入戰鬥,而是坐觀霍克Ⅱ奮勇攻擊。剩餘的日本飛機還是順利投彈,並造成巨大損害:3架D.510C被炸毀,1架被炸傷,1名法國機械師負重傷。
性能數據
乘員:1人
翼展:12.9米
機長:7.94米
機高:2.4米
空重:1425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929千克
最大飛行速度:402千米/時
航程:700公里
武器裝備:1門20毫米HS-9機關炮和2挺7.5毫米的MAC-1934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