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D.米約
- 出生地:普羅旺斯
- 出生日期:1892年9月4日
- 主要成就:“六人團”中的一員
個人簡介,個人成就,個人特色,
個人簡介
1940年,德國法西斯入侵法國,他轉道去美國,在加利福尼亞米爾斯大學任教。這對他1947年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47年回法國,在巴黎音樂學院任教,以後經常往返法、美之間。 1971年退休,定居日內瓦。
個人成就
米約作品的顯著特點是形式多樣化,這在他的歌劇中得到充分體現。三幕歌劇《奧菲歐的不幸》(1926)、三幕歌劇《奧雷斯忒斯》 (1927)、獨幕五場歌劇《阿里阿德涅的獎賞》(1928)、獨幕歌劇《美狄亞》 (1939)等均取材於古代神話傳說,但音樂語言卻呈現不同面貌,有的採用中古調式,有的模仿巴洛克風格,有的運用民間語言等,有的用雙調性,還有的則是多調疊置,他的抒情風格和對位技巧也貫穿於不同作品之中。以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事跡為題材的《克里斯朵夫·哥倫布》(1930)是一部由兩大部分構成的嚴肅歌劇。作品運用清唱劇與電影畫面相結合的形式,安排一名朗誦者敘述史書記載的哥倫布生平,並由一支希臘式歌隊作注釋,銀幕上則展示人物活動內容,第一部分一群白鴿在舞台上放飛,第二部分結尾處天幕上地球轉動,一隻白鴿向遠處飛去。劇中詠嘆調與合唱場景始終是音樂的主體部分。
米約到美國以後,常以人民解放鬥爭為題材,例如歌劇《玻利瓦爾》(1943)就是以拉丁美洲民族英雄的事跡為題材創作的。1954年6月1日五幕聖經歌劇《大衛王》在耶路撒冷首演,這是米約為慶祝大衛王節、紀念大衛王國建都耶路撒冷三千年而創作的宗教題材作品。腳本由阿曼·路涅爾根據《撒母耳第一、第二部》和《國王之書》改編,敘述大衛從登基直至由所羅門繼位的故事。這部歌劇讓合唱、抒情段落和戲劇場景在舞台上作複合型的交替表演,使抒情性與戲劇性有機結合,成為米約歌劇創作中最富古典意味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