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e du Ciel

Carte du Ciel (義大利文,天空之圖)和攝影目錄 (或攝影星圖)是兩個不同元件聯結在一起的龐大國際專案,計畫於19世紀末期啟動,目地在製做亮度達到11或12等,包含數百萬顆微弱恆星的位置。

摘要,起源,目標,

摘要

Carte du Ciel (義大利文,天空之圖)和攝影目錄 (或攝影星圖)是兩個不同元件聯結在一起的龐大國際專案,計畫於19世紀末期啟動,目地在製做亮度達到11或12等,包含數百萬顆微弱恆星的位置。來自世界各地的20個天文台參與這一個持續了數十年的龐大觀測計畫,並且拍攝了超過22,000張攝影乾片。然而,或許是因為計畫的規模過於龐大,專案只獲得了部分的成功,Carte du Ciel的組件始終未能完成,而攝影星表的部分已經機乎被忽略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但是,1997年依巴谷星表的出現,使得這些走入歷史的乾板再度獲得重要的發展。

起源

這是一個巨大且史無前例的國際性星圖測繪製作計畫,是在1887年由巴黎天文台台長Amédée Mouchez發起的,他意識到攝影的新技術在星圖製做過程上所擁有的潛力。

目標

這是1887年4月,超過50位天文學家在巴黎召開天文攝影會議的結果,來自世界各地的20個觀測站同譯參加這個計畫,並設立了兩個目標:
首先,這份攝影星圖,整個天空都將拍攝到11等星,並提供參考恆星位置的目錄,以填補中星儀和子午環儀的觀測只能達到8等星的空隙,這將提供恆星位置合理的網路密度,又可以做為測量其他暗淡天體位置測量時的參考系統 (the Carte du Ciel)。世界各地不同位置的觀測站被分配觀測不同緯度的天區(見附表)。天文目錄上的乾片一般都是曝光6分鐘,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拍攝、測量和完整的印製。他們在20世紀的第一季完成,產生了一系列星等達到11.5等的恆星位置。
第二個目標,第二組的乾片,有更長的曝光時間和較小的重疊區域,星等將達到14等。這些乾板將複製和製作出一組星圖,the Carte du Ciel,相較於過去,將直接從中星儀觀測到的天體座標轉換成星圖。多數的Carte du Ciel使用3張間隔20分鐘曝光的乾片,每次位置偏移10秒弧的等邊三角形,使它很容易將恆星從乾片的瑕疵和小行星中分辨出來。
這個令人著迷的當代國際合作成果是由牛津大學的天文學教授H.H. Turner發表於1912年。其他方面的陳述,於1988年被涵蓋在國際天文聯合會的133學術委員會的論文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