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發展史

CPU發展史

CPU發展史簡單來說就是Intel公司的發展歷史。CPU從最初發展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這期間,按照其處理信息的字長,CPU可以分為:四位微處理器、八位微處理器、十六位微處理器、三十二位微處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處理器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處理器
  • 外文名:CPU
CPU的誕生,發展時間表,重大突破,

CPU的誕生

1971年。世界上第一塊微處理器4004在Intel公司誕生了。它出現的意義是劃時代的,比起以前的CPU,4004顯得很可憐,它只有2300個電晶體,功能相當有限,而且速度還很慢。

發展時間表

1971 年,Intel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處理器 4004,它是一個包含了2300個電晶體的4位CPU。
1978年,Intel公司首次生產出16位的微處理器命名為i8086,同時還生產出與之相配合的數學協處理器i8087,這兩種晶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由於這些指令集套用於i8086和i8087,所以人們也把這些指令集統一稱之為X86指令集。這就是X86指令集的來歷。
1978年,Intel還推出了具有 16 位數據通道、記憶體定址能力為 1MB、最大運行速度 8MHz 的8086, 並根據外設的需求推出了外部匯流排為 8 位的 8088, 從而有了 IBM 的 XT 機。隨後,Intel 又推出了 80186 和 80188,並在其中集成了更多的功能。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晶片,它是第一塊成功用於個人電腦的CPU。它仍舊是屬於16位微處理器,內含29000個電晶體,時鐘頻率為4.77MHz,地址匯流排為20位,定址範圍僅僅是1MB記憶體。8088內部數據匯流排都是16位,外部數據匯流排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這樣做只是為了方便計算機製造商設計主機板。
1981年8088晶片首次用於IBM PC機中,開創了全新的微機時代。
1982年,Intel推出80286晶片,它比8086和8088都有了飛躍的發展,雖然它仍舊是16位結構,但在CPU的內部集成了13.4萬個電晶體,時鐘頻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皆為16位,地址匯流排24位,可定址16MB記憶體。80286也是套用比較廣泛的一塊CPU。IBM 則採用80286 推出了AT 機並在當時引起了轟動,進而使得以後的 PC 機不得不一直兼容於PC XT/AT。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晶片,它X86系列中的第一種32位微處理器,而且製造工藝也有了很大的進步。80386內部內含27.5萬個電晶體,時鐘頻率從12.5MHz發展到33MHz。80386的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都是32位,地址匯流排也是32位,可定址高達4GB記憶體,可以使用Windows作業系統了。但80386晶片並沒有引起IBM 的足夠重視,反而是 Compaq 率先採用了它。可以說,這是 P C 廠商正式走“兼容”道路的開始,也是AMD 等 CPU 生產廠家走“兼容”道路的開始和 32 位 CPU的開始,直到P4 和 K7 依然是 32 位的 CPU(局部64位)
1989年,Intel推出80486晶片,它的特殊意義在於這塊晶片首次突破了100萬個電晶體的界限,集成了120萬個電晶體。80486是將80386和數學協處理器80387以及一個8KB的高速快取集成在一個晶片內,並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採用了RISC(精簡指令集)技術,可以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執行一條指令。它還採用了突發匯流排(Burst)方式,大大提高了與記憶體的數據交換速度。
1989 年,80486 橫空出世,它第一次使電晶體集成數達到了 120 萬個,並且在一個時鐘周期內能執行 2 條指令。

重大突破

隨後,AMD、Cyrix 等陸續推出了 80486 的兼容CPU,於是人們只知有 386 和 486 之分而不知有 Intel 和非Intel 之分。 鑒於這種情況, Intel 沒有將486 的後一代產品稱為 586,而是使用了註冊商標 Pentium,Pentium 一經推出即大受歡迎,正如其中文名“奔騰”一樣,其速度全面超越了 486CPU。儘管有浮點運 算錯誤的干擾,但對手的 5X86 更像是一個超級 486,就算是後來的 AMDK 5 也因為推出較晚和浮點運算不夠強勁而大敗於Pentium。在Pentium 家族中,早期的 50MHz、60MHz 為P5,而75MHz~200MHz的產品則為P54C。隨後,Intel將MMX技術套用到 Pentium 中 ,這一代產品從 133MHz到233MHz,即P55C。其中的Pentium 166 MMX 的產品被玩家們親切地稱為 “黑金剛” ,從此張口不離超頻二字。 其實在 P55C 之前,Intel 早就推出了Pentium Pro,但是當時微軟的Windows95 尚未推出,徹底拋棄了 16 位代碼的Pentium Pro在運行DOS時甚至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因而Pentium Pro只能在高端的32 位運算中一展風采。但正是Pentium Pro奠定了P6架構,甚至我們可以說PentiumⅡ= Pentium Pro + MMX。
進入新世紀以來,CPU進入了更高速發展的時代,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1Ghz大關被輕鬆突破了,在市場分布方面,仍然是Intel跟AMD公司在 兩雄爭霸,它們分別推出了Pentium4、Tualatin核心Pentium III和Celeron,Tunderbird核心Athlon、AthlonXP和Duron等處理器,競爭日益激烈。
2004 奔四
2006 AMD 速龍64*2
下半年英特爾四核 至強
07年 酷睿四核
08年 I7誕生 720 820
之後I7和酷睿陸續向下發展
10年 I3 I5 誕生
10年9月 全世界尚未發布的訊息:amd六核已經開始供應
11年 I7 980X即將退市
I3 I5 二代上市 I7 二代上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