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E-B,UCP1基因甲基化與肥胖及其相關因素的互動作用研究》是依託鄭州大學,由付曉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CIDE-B,UCP1基因甲基化與肥胖及其相關因素的互動作用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付曉麗
- 依託單位:鄭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基因甲基化與肥胖的關係已引起重視,但人體方面的研究僅有個別國外報導且樣本量小。CIDEB、UCP1因與棕色脂肪凋亡、產熱有關而受到肥胖研究的關注。課題組致力於人群及實驗室相結合的肥胖易感性研究,但發現CIDEB、UCP1基因的部分SNP多態性並不能完全解釋肥胖的易感性問題,且明確這些基因存在與甲基化有關的CpG島。因此本課題擬在已建立的流行病學現場隨機抽樣進行大樣本橫斷面研究和病例對照研究,檢測血白細胞和腹部脂肪組織中CIDEB、UCP1基因甲基化情況,結合前期SNP分析及PRDM16甲基化結果分析它們與肥胖及相關代謝指標的關係及與肥胖相關環境因素的互動作用。課題組通過在中國人群中開展棕色脂肪細胞分化、凋亡、產熱相關基因的SNPs和甲基化檢測等系列研究,探討上述基因在肥胖發生的分子流行病學作用及互動作用,對早期發現肥胖易感人群、預防和控制肥胖及相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背景:中國的肥胖人數已居世界首位,成人體內含有棕色脂肪且具有消耗能量的作用,當其含量相對或絕對不足時,可能會引起肥胖。課題組前期對PRDM16基因的深入研究發現:基因啟動子、mRNA及蛋白表達與BMI(超重肥胖)存在一定關聯。本研究將針對與棕色脂肪凋亡和產熱功能有關的CIDEB和UCP1基因進行深入探索。 研究內容:(1) 比較正常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CIDEB、UCP1基因啟動子甲基化、mRNA水平、蛋白表達量組間的差異;(2) 探索UCP1、PPARGC1A基因單倍型互動作用;(3) 探索SNPs位點發揮致病作用的遺傳模型。 主要研究結果及關鍵數據:(1) 超重肥胖組BMI受CIDE-B基因CpG14位點甲基化水平(β=-51.597,P=0.008)影響,回歸係數為負,表明甲基化程度越高,CIDEB表達越低,棕色脂肪細胞凋亡越少,產能增加,BMI相應越低。UCP1基因啟動子UCP1-2_CpG_10.11.12.13位點與BMI存在回歸關係(β=15.370,P=0.004),甲基化程度越高,UCP1表達越少,產熱功能降低,BMI越高;(2)僅大網膜脂肪組織中,超重肥胖者CIDE-B基因mRNA的相對表達量是正常組的1.72倍(P=0.019);UCP1基因的mRNA在組間均無統計學差異;(3) 正常組CIDEB蛋白表達量低於超重肥胖組,尤其是在大網膜組織(P=0.026)。正常組UCP1蛋白表達量與超重肥胖組比較無差異(P>0.05);(4) PPARGC1A、UCP1兩基因存在高度相關,單倍型CTCGAAG可能會增加空腹血糖異常或患糖尿病的風險(OR(95%CI) = 1.745 (1.069 ~ 2.847)),單倍型CTCAAAG可能會降低空腹血糖異常或患糖尿病的發生風險(OR(95%CI) = 0.239 (0.060 ~ 0.958));(5) 推導了SNP對定量(BMI)、定性結局(患糖尿病與否)作用的遺傳模式,結果發現SNP與慢性疾病關聯關係多為加性遺傳方式。 科學意義:初步探明了CIDE-B、UCP1基因啟動子甲基化、mRNA水平、蛋白表達量與BMI(超重肥胖)存在一定的關聯;首次嘗試了基於單倍型的基因基因互動作用;推導了SNPs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遺傳作用方式,為肥胖及其相關疾病的遺傳學病因的推導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