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RI

CAPRI

鏈式激活的免疫細胞(cascade primed immune cells,CAPRI)是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免疫研究所RudolfWank教授的一項用於腫瘤生物治療的專利技術。該技術是套用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經活化刺激,獲得對腫瘤的特異性殺傷功能,回輸後可在體內殺傷腫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CAPRI
  • 概述:CAPRI細胞療法除具
  • 副作用:CAPRI細胞是經過誘導
  • 處理途徑:CAPRI細胞能以不同的
技術特點,副作用,國際態度,處理途徑,注意事項,製備文獻,主要套用,

技術特點

CAPRI細胞療法除具有安全有效、殺瘤譜廣、副作用小等傳統生物治療的特點外,還具有典型的個體化生物治療模式的特點,它用患者自體的外周血進行刺激和活化,保證了殺傷細胞對抗原信息的記憶功能,細胞毒T細胞(CTL)的殺傷屬於MHC限制性,即:CTL細胞的HLA抗原必須與腫瘤細胞表面的HLA抗原相一致才能發揮殺傷功效,是典型的特異性殺傷,整個過程屬於個體化生物治療模式;同時,回輸到患者體內的CAPRI細胞可以顯著提高腫瘤細胞表面已經丟失或低表達的HLA抗原,從而恢復由於HLA抗原丟失導致的抗原提呈過程的中斷,從而強化抗原提呈過程和隨後的CTL的殺傷作用,同時,CAPRI細胞還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產生特異性的抗感染作用,從而對腫瘤產生雙重的治療作用。

副作用

CAPRI細胞是經過誘導、激活的患者自身的細胞,因此,治療相當安全,僅有少量病例(約6-8%的患者)在細胞回輸後2-10小時注射局部出現紅腫等輕度局部過敏症狀,一般不需治療,12小時內症狀消失。

國際態度

CAPRI已獲得國際專利認可,專利號:WO02087612A2。
CAPRI已獲得德國專利認可,專利號:DE10120505A1。
CAPRI已獲得日本專利認可,專利號:JP2004526795A。
CAPRI已獲得美國專利認可,專利號:US2004082065A1。

處理途徑

1、CAPRI細胞能以不同的機制識別腫瘤細胞:通過NKT細胞。.NKT又稱自然殺傷性T細胞(natural killer T cell),此類細胞既表達αβT細胞受體,同時能表達NK細胞的表面標記CD161。NKT細胞在識別抗原與T細胞或NK細胞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差異。同T細胞相似,NKT細胞在識別抗原時同樣具有MHC限制性,但其所需的MHC分子屬非經典的MHC-I類分子——CD1d分子。
2、通過一些途徑引起細胞毒T細胞(CTL)的MHC限制性(對於表達或高表達HLA抗原的腫瘤細胞具有殺傷力)殺傷,誘導癌細胞裂解;CAPRI細胞療法的效應細胞(具有殺傷腫瘤細胞能力的細胞)有兩種:以CD4+和CD8+為主的T輔助細胞和T殺傷細胞(細胞毒細胞),約占80%,以CD3+和CD56+為主的NKT細胞、以及NK細胞和樹突狀細胞(DC),這部分效應細胞約占20%,而NKT細胞是傳統的CIK療法中主要的和唯一的效應細胞。
3、CAPRI細胞能分泌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干擾素γ(IFN-γ)、腫瘤壞死因子(TNF)等多種抗腫瘤的細胞因子。
4、CAPRI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後,其分泌的細胞因子可以激活機體免疫系統,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同時提高病人對放化療的耐受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生存時間。

注意事項

CAPRI 細胞治療原則上在化療開始前就應該規劃,最好在手術後,化療或放療開始前採集外周血淋巴細胞,如條件不允許也可在化療間歇期采淋巴細胞,由於采淋巴細胞後骨髓的再造旺盛,不宜馬上進行化療或放療以免骨髓損傷,在采淋巴細胞後至少應間隔1周才能開始放、化療。  給予CAPRI細胞的日程應儘量避免化療給藥當天,最好能在給藥後16-24小時給予細胞,並保證每周3次的給予細胞的頻率。在無法避開化療給藥的情況下,可在化療給藥4小時後給予細胞。

製備文獻

《CAPRI細胞及其製備方法》

主要套用

為了探討級聯激活的免疫細胞(CAPRI)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將47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4例)和對照組(23例),分別給予化療+CAPRI治療和化療。結果示治療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和對照組比較明顯改善(P0.05)。因此,CAPRI治療可以改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且安全有效。(來源:《醫學與哲學》2016年12期《級聯激活的免疫細胞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目的觀察級聯激活的免疫細胞(CAPRI細胞)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將60例晚期NSCLC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1例和對照組29例,治療組給予化療+CAPRI細胞治療,對照組僅給予化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比較治療前後血清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鱗狀上皮細胞相關抗原(SCC)、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變化。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的客觀有效率分別為54.8%和41.4%,組間比較P>0.05;兩組疾病控制率分別為90.3%和72.4%,組間比較P<0.05。兩組腺癌患者血清CEA及鱗癌患者血清SCC、CYFRA21-1與治療前比較均下降,組內比較P<0.05;治療組中腺癌患者治療後血清CEA及鱗癌患者治療後血清SCC、CYFRA21-1與對照組治療後血清CEA、SCC、CYFRA21-1比較均下降,組間比較P<0.05。兩組白細胞下降、貧血、血小板下降、噁心嘔吐、肝腎功能損傷的發生率比較,P均>0.05。(來源:《山東醫藥》2017年第06期《級聯激活的免疫細胞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效果觀察》)
目的:探討自體CAPRI細胞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5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分析,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是生物治療聯合化療組和單純化療組,每組25例病人。比較生物治療聯合化療組與單純化療對照組患者的生存率。進行生存分析。結果:聯合治療組的OS和PFS都高於對照組。(來源:《生物技術世界》2016年第02期)
目的觀察乳腺癌患者CAPRI細胞治療前後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方法採用流式細胞術(FCM)檢測30例乳腺癌患者化療6周期後接受CAPRI細胞治療1周期前後的淋巴細胞亞群並進行對比研究.結果接受CAPRI細胞治療1周期後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的CD3+細胞、CD4+細胞、NK細胞的數量與接受CAPRI細胞治療前相比均有較明顯的提高(P0.05).(來源:《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09年第30卷第11期《30例乳腺癌患者級聯激活的免疫細胞治療後細胞免疫功能變化》
目的 觀察CAPRI細胞免疫療法(將鏈式激活的免疫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從而達到殺傷腫瘤細胞目的的治療過程)輔助治療三陰乳腺癌(TNBC)的臨床療效。方法 64例TNBC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對照組採用根治性手術及常規輔助化放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CAPRI細胞免疫治療。隨訪時間從2011年8月至2016年2月或患者死亡時間。觀察兩組隨訪期間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的發生情況,對比兩組無病生存率及總生存率。結果 隨訪30個月,治療組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的發生率較對照組低(21.9%vs 46.9%,P0.05)。(來源:《廣東醫科大學學報2016年第34卷第4期《CAPRI細胞免疫療法輔治32例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觀察》
目的 探討結腸癌術後化療聯合自體級聯誘發的免疫(cascade primed immune,CAPRI)細胞治療近期療效、毒副作用和生活質量.方法 收集2011-01-01-2011-12-31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腫瘤科50例Ⅱ~Ⅲ期結腸癌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分為聯合治療組和單純化療組,每組25例.單純化療組採用FOLFOX6輔助化療方案治療,聯合治療組是在單純化療組的基礎上加自體CAPRI細胞治療.觀察和比較2組患者的2年復發率、2年生存率、腫瘤標誌、毒副作用、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結果 聯合治療組2年復發率為48.0%(12/25),顯著低於單純化療組的76.0%(19/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來源:《中華腫瘤防治雜誌》2014年第21卷第19期《結腸癌患者術後化療聯合自體級聯誘發免疫細胞治療近期療效和生活質量觀察》
目的探討鏈式激活和誘導的免疫殺傷細胞(CAPRI細胞)治療對腫瘤患者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接受CAPRI細胞治療的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腫瘤內科收治的50例惡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腫瘤組),同時選擇體檢健康者30例為對照組,用流式細胞術檢測所有患者治療前後外周血T淋巴細胞CD3±及CD4^+、CD8^+的百分率,計算CD4^+/CD8^+比值並進行比較。(來源:《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誌》2012年第18卷第4期《免疫殺傷細胞治療對惡性腫瘤患者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
目的 探討級聯激活的免疫細胞(cascade primed immune cells,Capri)治療惡性腫瘤胸腹腔積液的效果.方法 收集伴胸腹腔積液的惡性腫瘤82例,分別觀察Capri治療組(試驗組)41例及常規化療組41例治療的有效性、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治療前後T淋巴細胞亞群及細胞角質蛋白(CK)19 mRNA變化.另選擇82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作對照。(來源:《臨床誤診誤治》2013年第26卷第6期《鏈式激活的免疫細胞治療惡性腫瘤胸腹腔積液的效果觀察》
體內回輸免疫活性細胞的過繼免疫療法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腫瘤綜合治療方法。它是將體外激活的自體或異體免疫效應細胞輸注給患者,以殺傷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鏈式激活的免疫細胞(cascade primed immune cells,CAPRI)是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免疫研究所RudolfWank教授的一項用於腫瘤生物治療的專利技術.該技術是套用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經活化刺激,獲得對腫瘤的特異性殺傷功能,回輸後可在體內殺傷腫瘤。實驗證明,它不僅能有效提高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的表達,從而恢復已經被阻斷的細胞毒細胞的殺傷過程,且具有識別微轉移細胞的能力,從而防止轉移的發生。本實驗是採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實體腫瘤患者經CAPRI治療後外周血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變化並對腫瘤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觀察。(來源:《實用醫學雜誌》2013年第29卷第21期《惡性腫瘤患者鏈式激活的免疫細胞治療後腫瘤壞死因子α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目的 探討鏈式激活的免疫細胞(Capri)治療惡性積液的效果。方法 分別觀察試驗組、化療組患者惡性積液治療的有效性和總生存期,套用流式細胞術和RT-PCR法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後不同時間的T淋巴細胞亞群及CK19m RNA的變化。以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結果 試驗組積液的控制情況和生活質量明顯優於化療組(χ2=7.810,P0.05)。2組患者治療前CD8+含量明顯高於對照組(P0.05),試驗組與化療組同期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前CK19m RNA基因表達均顯著增強,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後試驗組表達顯著降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化療組同期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來源:《現代預防醫學》2015年第42卷第10期《鏈式激活的免疫細胞治療惡性積液的療效觀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