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級儲量(category C reserves)是衡量和區別儲量精度(或可靠程度)的一個級別,最早於1910年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11次會議上提出,用以代表不可能用數字表示的鐵礦床儲量,後來在前蘇聯一直用來表示勘探程度較低的礦產儲量,並進一步分為C1和C2兩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C級儲量
- 外文名:category C reserves
- 作用:衡量和區別儲量精度
- 提出時間:1910年
C級儲量(category C reserves)是衡量和區別儲量精度(或可靠程度)的一個級別,最早於1910年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11次會議上提出,用以代表不可能用數字表示的鐵礦床儲量,後來在前蘇聯一直用來表示勘探程度較低的礦產儲量,並進一步分為C1和C2兩級。
C級儲量(category C reserves)是衡量和區別儲量精度(或可靠程度)的一個級別,最早於1910年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11次會議上提出,用以代表不可能用數字表示的鐵礦...
1975年12月,燃料化學工業部頒發的《煤田地質勘探規範(暫行)》,把煤炭儲量統一划分為三類(工業儲量、遠景儲量、預測儲量)、四級(A、B、C、D級)。...
C2級儲量是根據探明儲量的精度(或可靠程度)而劃分的儲量級別之一,為當時所指的遠景儲量。在前蘇聯,C2級儲量也稱初步評價儲量。...
儲量計算法(reserve calculation method)是計算或估算礦產蘊藏量的方法。計算通式為:Q=V·D,P=Q·C,式中,Q為礦石量,P為金屬量,V為礦體(或礦塊)的體積,D為...
儲量計算法(reserve calculation method)是計算或估算礦產蘊藏量的方法。計算通式為:Q=V·D,P=Q·C,式中,Q為礦石量,P為金屬量,V為礦體(或礦塊)的體積,D為...
B級儲量(category B reserves)是衡量和區別儲量精度(或可靠程度)的一個級別,最早於1910年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11次會議上提出。用以表示只能極近似地測定礦床...
開拓礦量屬設計可采工業礦量的一部分。是指已全部或部分完成開拓工程量和達到一定勘探程度(Ⅰ、Ⅱ類,B+C級;Ⅲ、Ⅳ類C級)的開拓水平以上的工業儲量。開拓礦量...
截至1996年底中國保有原生鈦(磁)鐵礦(折TiO2)儲量35704.09萬t(其中A+B+C級23191.50萬t);鈦鐵礦(砂礦)礦物儲量3803.19萬t(其中A+B+C級2147.17萬t);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