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粵審稻2016028
育種者: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C815S×航恢191
特徵特性:感溫型兩系雜交紅米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5~126天,與對照種紅荔絲苗相當,比對照種粵紅寶短4天。株型適中,分櫱力中等,穗大粒多,結實率較低,抗倒力中強,耐寒性中(孕穗期和開花期均為中),後期熟色較好。科高99.8~106.0厘米,穗長23.3~24.8厘米,畝有效穗16.3~18.4萬穗,每穗總粒數151~173粒,結實率70.4%~72.8%,千粒重20.8~21.7克。精米米質未達優質等級,整精米率30.7%~45.9%,長寬比3.4~3.5,堊白粒率13%~16%,堊白度1.5%~1.8%,膠稠度73~80毫米,直鏈澱粉10.8%~12.9%,食味品質80~83分。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性頻率分別為78.95%~93.8%、69.23%~92.9%、76.47%~94.3%,病圃鑑定穗瘟3~4級,葉瘟2.3~3.8級;感白葉枯病(IV型菌7級,V型菌9級)。
產量表現:2013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391.34公斤,比對照種紅荔絲苗增產26.21%,增產極顯著;2014年早造複試,平均畝產370.03公斤,比對照種粵紅寶增產4.89%,增產不顯著。2014年早造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9.79公斤,比對照種粵紅寶增產8.57%。日產量2.96~3.39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加強中後期肥水管理以提高結實率;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C兩優191為感溫型兩系雜交紅米組合。早造全生育期與對照種紅荔絲苗相當,比對照種粵紅寶短4天。豐產性較好,精米米質未達優質等級,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耐寒性中。適宜我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早、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