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erknes力增強靶向超聲造影效果的機制及其套用

Bjerknes力增強靶向超聲造影效果的機制及其套用

《Bjerknes力增強靶向超聲造影效果的機制及其套用》是依託中山大學,由謝曉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Bjerknes力增強靶向超聲造影效果的機制及其套用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謝曉燕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 批准號:30870716
  • 申請代碼:H2703
  • 研究期限:2009-01-01 至 2009-12-31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支持經費:8(萬元)
中文摘要
靶向超聲造影革新了傳統的影像診斷模式,能在分子水平發現疾病的異常,但目前存在靶區微泡粘附率低和靶向微泡免疫原性兩大問題。Bjerknes力可能解決上述問題,基於此機制,項目擬探討微泡在低強度超聲作用下的定向移動和自身受迫振動對增強靶向超聲造影的效果。首先製備靶向整合素αv的RGD微泡,通過體外血清實驗及大鼠體內免疫反應ELISA定量法研究微泡的低免疫原性;在體外模擬微循環,螢光顯微鏡直接觀察低強度超聲增加微泡粘附。在大鼠消融後殘餘瘤模型上,擬初步探討該方法用於炎症和腫瘤的鑑別診斷。利用低強度超聲實時成像,定量分析靶區微泡視頻強度、繪製灌注曲線並分析相關指標,進而提高減影法圖像信噪比,為解決靶向造影兩大問題提供新的方法。項目構建了一種簡便、高效的靶向造影模式,為進一步拓展超聲分子影像學的運用提供實驗依據和技術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